一圣仙娘花灯

  • 项目编号:
    2-Ⅹ-4
  • 类别:
    民俗
  • 类型:
    代表性项目
  • 发布日期:
  • 更新日期:
  • 荣获:
    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 颁发机构:

简介

古市镇东皋一仙娘花灯早在元朝开始花灯活动,源远流长至今流传不息,不仅是民俗民风艺术遗产,而且关系到屈原一门忠烈之纪念,当年为了纪念伟大爱国诗人屈原和屈原女儿一圣仙娘,每逢农历12月24日开始开展活动,规模之大,影响周边各乡村,花灯活动内容非常丰富,主要活动毗邻十几个乡镇,影响千家万户

历史渊源

古市东皋一圣仙娘据冷氏宗谱记载为冷氏一十四世祖(公元一一八七年至一二七五年我国著名诗人,书法家黄庭坚之外曾孙、宋宝章阁大学士人官居二品,乃修水八贤之一)应微(字觉斋)公及先祖奉敬之神。初始建殿敬奉于今白岭乡冷氏大学士觉斋公诞生地太清村,十六世祖(公元一二七二至一三三零年间)觉斋公之次孙巽先(即东皋)公在兄弟(福先、巽先、临先)分家时祖传家神分得一圣仙娘,为祖传家神。随同迁往即今古市镇东皋村。立庙敬奉,沿习之今。

一圣仙娘何许人也,一娘就是屈原之长女纬英。在东皋一圣仙娘造船歌中“一娘住在三江口,也称双港口”三江口即今黄龙山(幕阜山)脚下,乃修江、汩罗江之发源地,与冷姓先祖原居地,一衣带水,地理相连。《冷氏宗谱》记载的造船歌中唱道《花船会上五仙娘,五圣仙娘降吉祥、屈原生下五姐妹,五女面目五尊神,五个本是仙家女,分居五处坐坛场,一娘坐在双港口,东皋祖敬显威灵……。

上朔至冷姓十四世应微公敬奉一圣仙娘沿习之今已历九百二十年历史。(十四世祖应微公前无法考证)

冷姓在宋朝是全盛时期,其先祖在朝为官者不乏其人,陕西西安京北堂为发源地。后迁杭州,再迁高安武宁,七喜冷澈分支迁修水。为国尽忠,为父母尽孝传为家风,为表彰为国捐者在武宁(冷姓原居地)至今建有忠义父子父女五月初五忧国忧民,投身汩罗江的传闻佳话,带回修水故里,出于仰慕忠臣烈女的高风亮节,遂在先祖奉一圣仙娘(屈原之女)为祖传家神之后始创一圣仙娘花灯会,造龙船,戏花灯荣耀祖神,沿习之今,经久不衰

主要内容

一、造船

造船开始,香烟缭绕,银烛生辉,唢呐伴奏,锣鼓齐鸣,由族中德高望重者,头带礼帽,身穿长袍,化简装,领唱。领唱者必须声音洪亮,吐词清楚,边唱边打大鼓、大锣,两位锁呐伴奏。凡是到场人,一齐参加伴唱。场面繁华,气氛非常热闹。  

造船一般从每年古历十二月二十四日开始,持续到古历三十日晚为止,通宵达旦。

二、送船 

一般在古历大年三十晚,造船达到高峰期,待一圣仙娘前主香炉,几天烧香香杆自然,叫做化炉、待香杆化为灰烬暗示可以送船了。送船非常热闹,由当班化(冷姓名裔分支)将当年香客敬奉的衣物,造船祭留全部装上龙船,由四人大桥抬着一圣仙娘开始,龙船居后,当班化组织四把唢呐,几支民乐队合奏,两边鞭炮齐鸣,将龙船抬到距一圣仙娘殿一公里路的化船厂(草坪村大河边)。继续唱造船歌唱完后,用香烛、火纸,点燃龙船,化为灰烬后随滔滔河水送到九泉下的屈原父女。此时迎候已久的来年当班化的冷氏后裔同样敲锣打鼓民乐合奏鞭炮齐鸣从当年当晚化接过一圣仙娘称为接案,一直送到一圣殿安坐后,即着手来年正月初一开始的闹花灯、玩龙灯。

三、戏灯 

正月初一早晨一娘殿接案到冷氏宗词甘慈二宫发灯。鞭炮从一娘殿打到道龙山,红包一担守在协佑殿(东皋村桥头)侧窄路口见人发一个红包(由神祖会发)。因为一娘共灯不收礼,专门为百姓恭新年、送福送财。午饭后,打极鼓两人抬一人打,提前开道,极鼓打到那里,灯就戏到那里,人们听见极鼓声,家家户户备好香纸油烛,鞭炮在家大门口迎候花灯到来,彻夜不眠。 

花灯排列依次为:极鼓、排灯上写恭贺新年、彩旗(12片)、一圣仙娘金身由四人抬着,四个武士护驾,小吹伴奏,猿人灯(金猴攒圈)刘海、戏婵灯、八大神仙灯(八仙过海)马灯(走马观花)鹭鸶灯(鹭鸶参莲)孔雀灯(孔雀开屏)凤凰灯(凤凰鸾翔)花钵灯(120盏)双龙灯(一人戏龙珠引龙)龙灯每条一人戏龙头,一大戏龙尾,8人戏龙身。龙船灯,艘公一人戴礼帽,穿长衣,手拿算盘,竹烟简引船,船内一仕女穿古时仕女服装,撑船二人穿古时农民服装,船尾艘婆一人,穿古代老太婆服装,提篮摇扇,撑船手头戴毛巾,武士装扮,边走边舞边唱,灰谐逗乐,配合默契,十分引人注目。另有民乐队伴奏,更加增添吉祥娱乐气氛。鲜壳灯(鲁公打网)曾公由丑角扮演,与艄公服装差不多手握鱼网鲜壳中(由竹蔑青布扎成)由于漂亮女子穿古代仕女装双手托半壳一张一开,边走边唱边舞,民乐伴奏,表演十分悦目。 

乐队:大锣(120片)大吹十个小组,小吹3个小组,决共上千人上路,凡是表演者都有不同形色颜色的统一着装








申报地区或单位:
九江市修水县

保护单位:
九江市修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