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大三弦舞

陆良县大三弦舞
      曲靖市陆良县小百户镇打鼓村彝族撒尼人的大三弦舞世代流传,无具体起源时代可查。彝族大三弦舞主要是人们在节庆时和劳动之余跳的一种集体舞。小伙子们在天黑后挎上三弦,见景生情,边弹边唱,在寨中邀请舞伴。人们听到传出的琴声和掌声后,就会跑来公房内跳舞。若遇娶亲嫁女,会通宵达旦跳舞,“听见笛子三弦响,人人脚杆都会痒”。
      跳大三弦舞时人数不限。男女两排对舞,男的拨弦引笛,女的击掌拍迎,队形变化复杂,以圆圈和方队为主。速度有快有慢,蹬脚有韧劲,收脚有弹力,蹬脚快,收脚慢,干净稳健,一进一退,起落有致,节拍鲜明,节奏感强。舞者随着音乐快慢和哨音的长短,可变化不同的舞步。主要套路有“弹跳步”、“跑跳步”、“转自跳”、“十字档”、“弹脚转身跳”、“摆臂转圈”等。舞蹈的主要特点是沉、稳、颤、顿、朴实、矫健、豪放。
      彝族大三弦舞在当地流传广,不拘形式,不限时间,不分民族,深受当地人民的喜爱。该舞民族特点浓郁,有一定的艺术性观赏性,适合广场大型文娱活动,也适合舞台演出。目前,打鼓村的男女老少大都会吹竹笛和弹月琴、大三弦、四弦琴,敲羊皮鼓等乐器,都会跳大三弦舞。主要传承方式是父母的口传身授和村中众多的歌舞活动。全村97户365人拥有4支文艺宣传队共160个青年队员,长期在本村内外活动,多次受邀参加省、市、县举办的文艺活动并荣获各种奖项。


石林县大三弦舞
      大三弦舞的历史流源无文字记载,从流传地区和舞蹈形式来看,大三弦舞是彝族撒尼人、阿细人相互交流的产物。石林彝族自治县与弥勒县山水相连,石林的撒尼人和弥勒的阿细人就像亲兄弟,在长期共同劳动、生活过程中,相互学习彼此的文化和歌舞艺术,形成了一个独特的舞蹈体系并发展至今。
      石林彝族撒尼大三弦舞是表现生产、生活及欢乐情绪的自娱自乐性集体舞蹈。节奏为5/4拍,男子身背大三弦跟随笛子的伴奏,自弹舞动,女子在大三弦的伴奏下徒手舞蹈或拍掌起舞。男女面对面,可列成排,可围成圈,少则几人,多则成百上千人。大三弦舞节奏明快,粗犷豪放,铿锵有力,现在也成为舞台表演节目。
      大三弦舞在石林县圭山乡、维则乡、亩竹箐乡、北大村乡等彝族撒尼人村寨十分流行,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有一定的艺术性和观赏性,具有突出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点,影响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