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春拳(叶问宗支)

  • 项目编号:
  • 类别:
    非遗
  • 类型:
  • 发布日期:
  • 更新日期:
  • 荣获:
    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 颁发机构:

叶问宗支是咏春拳一个重要的宗支,由古南海县黄鼎司西隆堡潭头村人(今佛山市南海区罗村街道联星潭头村)叶问(1893-1972)在秉承咏春拳传统的基础上,吸收、融合其师陈华顺、梁璧的武术精髓,并改良了其授艺方法和拳术用语,形成了别样运动特点和风格的套路。叶问宗支在佛山市南海区主要分布于罗村街道的罗湖、罗湖南、罗湖北、乐安、街边、务庄、朗沙、下柏、上柏、联星、联和、沙坑、罗村等13个社区(村委会),其影响遍及广东、广西、福建、香港、澳门台湾等地区,以及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日本、新加坡、英国、法国、美国等国家。

咏春拳的核心是以柔制刚、以弱御强、借力打力,其特点在于近距离和短距离发力,握守中线与子午线,技击中注重肢体接触感觉。咏春拳的拳理基本相通,但叶问宗支招式的内容、数量甚至技法等却不尽相同。叶问宗支的拳术套路以小念头、寻桥和标指为主,器械套路包括八斩刀法和六点半棍法两种,还有叶问宗师整理而成的116式木人桩法。叶问宗支沿用咏春拳特有的黐手及木人桩训练方式,以黐手模拟实战,以木人桩熟悉攻守,使练习者能够灵活运用拳理拳法,在千变万化的实战中应付自如。

咏春拳术套路手法以膀、摊、伏三下手为主,辅以枕、窒、圈、弹、拦、径、綑、托、擸、拍、问、标、扱、冲等手法,动作简单,强调腕部的灵巧与肘底的力量;其脚法动作以直踢、横撑、上蹬三下为主,并皆以脚跟踢击敌人,在技击中主要有八种脚法组合,称为“咏春八脚”,配合转马、走马及手法,攻击腰、膝、胫等部位,威力巨大。咏春拳的马步要求稳健与变化并重,有立定的二字拑羊马、子午马和移动的转马、圈马、标马、三角马等多种类型。咏春拳的手法、脚法必须配合马步才能发挥作用,因此马步被认为是咏春拳手法与脚法的灵魂。

与传统的咏春拳不同的是,叶问宗支对咏春拳的传统授艺方式、拳术用语及器械的改良。其一,通过以现代用语替换了语意隐晦的传统拳术用语,便于学练者熟悉和掌握,便于记载、学习与传播;其二,改良了木人桩器械,改传统埋地式木人桩为横担桩的方式,打破了咏春拳仅在少数群众中流传的局面,促使其在全球迅速传播。因此,对咏春拳历史流变,流传着一句俗语,即:“(咏春拳)起于严咏春,衍于梁赞,盛于叶问”。

近年来,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转变,传统习武的社会氛围日渐淡薄,与此同时,由于受到外来拳术的挤压,咏春拳的生存与传承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与挑战。

申报地区或单位:
佛山市南海区

保护单位:
佛山市南海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