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新石灰脑传说

  • 项目编号:
    3-Ⅰ-10
  • 类别:
    民间文学
  • 类型:
    代表性项目
  • 发布日期:
  • 更新日期:
  • 荣获:
    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 颁发机构:

简介

刘沆(994-1060年),字冲之,号庐山,永新县埠前镇三门前村人。北宋政治家。天圣八年(1030年),中进士第二名,成为吉安历史上第一个榜眼。至和元年(1054年)八月进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集贤殿大学士。

刘沆为人刚正,为官清廉,为民作主,深得民心。据《宋史·刘沆传》、吕惠卿《刘沆神道碑》、周必大《祀后隆堂本末》以及《永新县志》的记载,刘沆做了好些值得称道的事情,其中最显著的是抑强、排难、救弊、正时、荐贤、兴修水利等。

人们敬重刘沆品德,更对永新人继承刘沆爱国爱民、刚正不阿的精神,同样给予了极大的钦佩。因此,人们便把永新人统统尊称为“石灰脑”。

历史渊源

刘沆(994-1060年),字冲之,号庐山,永新县埠前镇三门前村人。北宋政治家。天圣八年(1030年),中进士第二名,成为吉安历史上第一个榜眼。至和元年(1054年)八月进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集贤殿大学士。他为人刚正,为官清廉,为民作主,深得民心,其事迹见于《宋史·刘沆传》、吕惠卿《刘沆神道碑》、周必大《祀后隆堂本末》以及《永新县志》,并传诵于当地百姓之口。

主要内容

刘沆做了许多值得称道的事情,其中最显著的是抑强、排难、救弊、正时、荐贤、兴修水利等。他任宰相后,大力推行改革,遭到了御史中丞张皋的极力反对,张皋纠集众多官宦攻击刘沆。刘沆不愿与张皋等为伍,一再自请罢相。张皋等人更在宋仁宗面前百般挑拨,诬陷刘沆有谋反野心。宋仁宗听信了奸臣们的谗言,将刘沆误杀。刘沆死后,奸臣即令人掳去了刘沆的头颅,使其死后无全尸。刘沆死后无头,使仁宗大为震惊,意识到自己错杀了忠臣,痛惜之余,写下了“恩贤碑”一文,并下旨用纯金做了一个刘沆头。刘沆遗体运回故里安葬时,乡人因害怕金头被奸臣破坏或被盗,故用石膏重塑了一个“石灰脑”,以代替金头,同时在刘沆安葬的地方筑了三座大坟。自此,“石灰脑”的传说在永新及其周边的宁冈、井冈山、安福、吉安以及湖南茶陵、攸县、浏阳等地广泛流传。也有当朝别州别府曾受刘沆恩泽的同僚官宦、布衣文人等,被刘沆的精神所感动,或报恩、或缅怀、或激励;或亲闻、或眼见、或编撰。近千年来,民间有关刘沆的故事如《紫雾三日出刘沆》《一身清廉好宰相》《刚正不阿的刘沆》《指阳渡》等层出不穷,流传至今。为纪念刘沆,永新四乡家家户户都会在刘沆被害这天,悬挂刘沆的头像,顶礼膜拜,进行祭祀。端午、中秋、春节等传统节日时祭祀程式更为隆重。许多乡村的百姓每天早饭时都要在刘沆像前烧上三炷香,敬上一碗斋饭。小孩启蒙上学前,一定要向刘沆头像三叩三拜。这种民间自发的祭祀活动,在永新已形成一种习俗,延传至今。人们敬重刘沆品德,更对永新人继承刘沆爱国爱民、刚正不阿的精神,同样给予了极大的钦佩。因此,人们便把永新人统统尊称为“石灰脑”。


《永新石灰脑传说》发祥地永新埠前镇三门前村两宰牌坊  县文化馆摄


传承人刘叫朵在讲述“石灰脑的传说”  县文化馆摄


《石灰脑的传说》主人公宋朝宰相刘沆画像  县文化馆摄

申报地区或单位:
吉安市永新县

保护单位:
吉安市永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