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曲

  • 项目编号:
  • 类别:
    非遗
  • 类型:
  • 发布日期:
  • 更新日期:
  • 相关地域:
  • 荣获:
    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 颁发机构:

粤曲是用广州方言(粤语)演唱的汉族传统曲艺,是广东地区最大的地方曲种。主要流行于广东、广西、香港、澳门等广州方言区域,并流传到东南亚、北美等粤籍华侨及华人聚居的地区,凡粤方言区及有粤籍华侨聚居的世界各地均有粤曲的演唱。

粤曲起源于清道光年间以清唱粤剧为业的八音班。同治初期,经失明女艺人师娘继承发展趋于成熟。民国以后,在茶楼歌台上逐渐出现了女伶演唱粤曲,改戏棚官话为广州方言,改假嗓为真嗓,并划分为大喉、平喉、子喉三种唱腔,粤曲进入了鼎盛时期。

粤曲在发展过程中善于吸收,兼融并蓄其他曲种的优秀基因,并不断丰富创新、拓宽唱腔音乐,形成极为丰富的粤曲音乐。粤剧的梆、簧,岭南本土的曲艺艺术龙舟、南音、粤讴、木鱼歌等,以及广东音乐均为粤曲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给养。伴奏乐器除高胡、扬琴、琵琶、月琴、唢呐外,还引入萨克斯风、小提琴、电子琴等西洋乐器。

粤曲音乐性强,注重唱功,不长念表,表演基本属于戏曲清唱范畴。主要有合尺、士工、乙反三种调式。唱腔分别有大喉、平喉、子喉三大类。大喉又称霸腔左撇,它的唱腔高亢激越,威武雄壮,本属小武和武生的专用唱腔。平喉是小生的唱腔,一般男角都用此唱腔。子喉即花旦用假声来唱的唱腔,一般女角通用。粤曲演唱中要达到字清腔纯、叮板准确、以情带声、问字取音,以字生腔

粤曲的唱词大多数是使用偶句,即一句上句接着一句下句,周而复始,组成一段或一首唱词。体裁属韵文体,唱词必须押韵,往往习惯一韵到底。主要格式有七字句、十字句、八字句、长句、自由句等。

粤曲是我省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曲艺品种,其远播海内外,在世界华人中具有极强的文化凝聚力;粤曲艺人经常受邀到港澳、国外演出,成为传播我国传统民间艺术的文化使者。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娱乐方式的多元化,粤曲这门古老的传统艺术也受到了猛烈的冲击,生存空间大为萎缩,随着老一辈艺人逝去及隐退,粤曲从业者面临青黄不接,特别是粤曲创作者后继乏人的困境。亟需更多的人特别是年轻一代来推广、传承粤曲文化。

申报地区或单位:
佛山市

保护单位:
佛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