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山班演艺

  • 项目编号:
    2-Ⅳ-5
  • 类别:
    传统戏剧
  • 类型:
    代表性项目
  • 发布日期:
  • 更新日期:
  • 荣获:
    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 颁发机构:

简介

玉山县怀玉乡位于道教圣地三清山下,怀玉山既是道、佛、儒教活动频繁的名山,更是戏剧演艺活动的重要区域,“玉山班”演艺的诞生地,也是赣剧重要源头之一。怀玉山乡锦溪村村民爱好戏剧演艺活动,至今还保留玉山班演艺的活动模式。锦溪村素称“赣剧之乡”,因平日祭祀活动繁多,渐渐形成各种班社,统称为“玉山班”,即玉山戏班。

“玉山班”由“剧目语言”“曲牌演技”“乐器道具”“服饰守旧”四大部分组成。剧目语言古时因“社戏、道戏、寿戏、年戏”的需求,又多在“春社、秋社、大年和寿诞”期间演出,其剧目均为特定环境而设;舞台语是青一色的怀玉山官话;曲牌与剧目多达300余种(首)。乐器分文场武场,二合班只有武场(即打击乐器),三合班内为常用的民族乐器;道具原指道士用具(如云帚),今指一切舞台用器,服饰原指道帽道袍,后因人物不同而变异。守旧(今布景),旧时的舞台美术。

“玉山班”演艺源于宋元宗教活动,宋代有以演艺为生的玉邑道士腔班社“过场”(流动)演出,元代“赛神”已发展到“兢台(唱对台戏)”,明代道士班演唱的神话戏剧,情节生动曲折,声腔悦耳,使玉山班演艺开始走向兴盛。清代最为鼎盛。全县有四十多班,演艺活动遍布全国,开创了“无玉不成班,高腔布天下”之盛况。

历史渊源

玉山班演艺发迹于玉山县三清山乡、怀玉山乡等道教圣地,源于当地的宗教礼仪和民俗祭祀活动。从玉山县双明乡茅坂山上墩墓出土文物“兽首鼎”和洪家山古文化遗址考证,玉山早在商代就存在祭祀活动。随着岁月的延续和屈原加工的江南民间祭祀歌曲《九歌》的流传以及项羽的《垓下歌》剑舞的影响,玉山在古代风行“兢神佞佛”教仪活动。记载玉山这种风俗习惯的有旧《广信府志》,该志《风俗篇》载:“玉山唐置县,始亲政教。宋南渡人文蔚起,舟车辐辏甲南国,自元迄明风景不殊。惟岁及秋,兢赛神佞佛,士女填咽,酣歌恒舞,侈费不赀”。在当时,道教进入繁荣时期,玉山宗教活动盛行。到了宋代,有以演艺为生的玉邑道士腔班社“过场”(流动)演出。元代“赛神”、“佞佛”已发展到“兢台(唱对台戏)”。明代道士班演唱的神话戏剧,情节生动曲折,声腔悦耳,充分应用道士器具和魔术斗法而博得群众喜爱。因平日祭祀活动繁多,民间的灯戏、傀儡戏和一些宗教仪式、道教音乐相融合,渐渐形成各种班社,统称为玉山班。玉山班受到宋杂剧和南戏的影响,以怀玉山“官话”为舞台语言,始唱弋阳腔(高腔),明代融入昆曲,出现以唱昆弋腔为主的二合班社,并逐步摆脱“迎神赛会”的宗教牵制,成为职业戏剧班社而流行。

玉山班明初俗称“道士班”,明永乐年后称“二合班”,清代称“三合班”。道士班唱高腔,曲目主要由“功德”、“法事”、“讴歌”、“祭奠”四部份组成。二合班时期唱腔保留高腔,增加了“昆腔”,又称昆弋腔。发展到清代的三合班,唱腔则由“高腔”、“昆腔”、“乱弹”组成。玉山班演艺清代最为鼎盛,全县有四十多班,演艺活动遍布全国。唱高腔、二黄、昆腔等。其高腔、二黄是以怀玉山“官话”为舞台语言。其唱腔后又称之为信河戏。

在玉山,治内各区、乡均建有班社与流动演出,著名的有:明初的“步云社”、明万历年的“紫云班”、清代有“彩云班”、毛天社的“庆云班”、杨大江的“绣云班”、徐朝水的“长云班”、黄克胜的“金云班”、程维慧的“紫玉云班”等。还有玉邑“秀云班”,被誉为赣剧第一名旦的潘凤霞就出自该班。如今还有锦溪玉山班、临湖串堂班、樟村班、三清班、紫湖张岭班等在活动。

建国后,信河戏与同为赣剧体系的饶河戏被选择组建成江西省赣剧实验剧团,后更名省赣剧团

演出剧目

《目连传》、《奶娘传》、《三国传》、《岳飞传》、《征东》、《征西》等

声腔与流派

道士班曲目由“功德”、“法事”、“讴歌”、“祭奠”四部份组成:1、功德曲牌有《发奏科》的“功德七七”、“一二三”、“三五七九”;《开启科》的“炉香赞”、“无为颂”、“瞎调拐曲”等;2、法事曲牌有《破狱科》的“丰都咒”、“志心皈”、“命礼经”、“地藏经”等;3、讴歌曲目有“十月怀胎”(四季调),“血盆经文”,《桑田赋》、《田府乐》、《太白点生肖》等;4、祭奠曲牌有《解结科》的“解秽咒”、“往生咒”、“解厌曲”、“劝世调”等。但每科曲目前均有“引子、正曲、道诵、咒调、孝曲”科科曲曲有符舞。

二合班保留高腔,增加“昆阳腔”、灯戏艺术与曲目。灯戏剧目有《滚灯》等三十六个单折曲目组成。据86年版《玉山文史资料》载:“滚灯有旦、丑、云锣手(二丑乐手)三人表演,无曲无词,程式展示了一个怕老婆的初赌者,欲偷老婆首饰去赌博,被正在点灯的老婆发现,放灯去抓丈夫,却把灯放在躲于身后的老公头上,连续做“退、躲、爬、扑、滚”等技巧动作,云锣手一边配合动作,一边轻击云锣配以节奏,表演中灯不灭不落,观者无不拍手叫绝”。这个“云锣手”的配合表演始于玉山班。昆阳腔(昆剧中称昆弋腔)轻歌漫舞,融合阳刚十足的高腔,剧目有《奶娘传》二十四本,《目连传》七本。

三合班由“高腔”、“昆腔”、“乱弹”三大部分组成。但三合班对各科曲目进行了完整统一的改编,只保留“徒歌加帮(腔)”配以打击乐的曲牌体。乱弹是徽、京二剧的前身,曲、乐、剧近似现代京剧,代表剧目有《三国传》、《岳飞传》、《征东·征西》等





申报地区或单位:
上饶市玉山县

保护单位:
上饶市玉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