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子制作技艺(庾家粽制作技艺)

  • 项目编号:
  • 类别:
    非遗
  • 类型:
  • 发布日期:
  • 更新日期:
  • 相关地域:
  • 荣获:
    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 颁发机构:

庾家粽子制作技艺是东莞市万江区的一种传统手工技艺,历史悠久。清代宣统《东莞县志·风俗》中记载:“五月朔,饮菖蒲雄黄酒,以辟不祥。食角黍(注:即粽子),为龙舟竞渡。至五日,会者益众,以节物荐于家祠。”《清稗类抄》也有“端午以前,世家大族,皆以粽相馈贻”的说法。

庾家粽子为咸粽,其制作主要经过选料、备料、包扎、蒸煮等步骤,在选材用料、制作方法上都要下功夫。原材料方面,庾家粽选用的竹叶为每年三、四月笔架山的竹叶,具有独特的清香;糯米选用晚造糯米,其直链淀粉比例高,米粒水份少,植物蛋白丰富,嚼劲较好,米香浓郁;绿豆的选择,传统上多为云南产高淀粉绿豆,如今则用东北产的绿豆,选好后要浸泡4小时,蒸熟后去壳,并加土榨花生油、食用盐和白砂糖调味,最后用生铁锅炒干炒香;咸蛋选用阳西红心海鸭蛋,是利用海边滩涂和河滩自然放养的鸭子所产的鸭蛋,粘土红泥伴盐,腌制21天出品;腩肉以前多选清远的小种土猪肉,现在则更为讲究,选好的腩肉要用白糖腌制12小时方可。所有材料加工后,用竹叶包裹备好的糯米、绿豆馅、腩肉和咸蛋黄,制作成结实且独特的五角锥形,在特制铁锅中高温煮5个小时,以确保竹叶香、糯米香、肉香和绿豆香及各种材料的味道充分渗透,形成独特的庾家粽的色香味。蒸煮好的粽子要放进干净放在竹篮里自然冷却。

粽子是中华民族端午节期间的传统食品,其承载着中华民族绵延数千年的文化传统与地域风俗等,划龙舟、插艾蒿、挂菖蒲、吃粽子已经成为岭南,特别是珠江三角洲地区每年端午佳节的必不可少的民俗活动。庾家粽作为东莞地区独特的粽子制作技艺,其制作工序细腻、复杂,其中都蕴含着水乡劳动人民的情感与智慧。如今,随着社会发展与群众生活水平的提升,庾家粽已经不单是人们端午期间的民俗食品,而已经成为东莞地区人们日常饮食的一部分,其制作技艺的产业化发展也在当地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一定的作用。

庾家粽子制作技艺是沿袭作坊式生产、家庭式管理,所以导致经济效益不高。庾家粽子制作技艺需经过多年反复的练习实践才能掌握,学习过程中劳动强度大,目前能掌握裹粽技术的大多是五十岁以上的群体,年轻一代已经很少有人接触和传承。

申报地区或单位:
东莞市万江区

保护单位:
东莞市万江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