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腔

  • 项目编号:
    NMⅡ-5
  • 类别:
    传统音乐
  • 类型:
  • 发布日期:
  • 更新日期:
  • 荣获:
    内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
  • 颁发机构:

       坐腔是在蒙汉人民艺术交流中诞生的独具特色的民间艺术品种。早期的坐腔也称丝弦坐腔,是晋北、陕北民间艺人的习惯用词。当时的坐腔有乐器伴奏,演唱者不化妆,自由演唱,在演唱形式上如“蒙古曲儿”,故有“小曲儿坐腔”之说。进入二人台发展阶段时,坐腔或丝弦坐腔之称谓替代了“蒙古曲儿”,呈现出了从形式、内容,到特点的演变过程。

       在清末光绪年间,晋北河曲、陕北榆林和府谷等地的移民将各自家乡的民歌及民间文化形式大量融入坐腔。坐腔也因此在欣赏习惯和群众欣赏水平上发生了诸多改变,成了蒙汉民族和音乐文化相互融合的产物。

       坐腔在歌词内容上,既有对自己的生活和爱情的歌唱,也有对家乡秀美山川的赞美,你唱我对,我对你接,气氛很是热闹。内容生动,唱词押韵。在蒙汉民歌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个比较突出的历史现象,即在演唱歌曲时,蒙语汉语兼用,坐腔也在其中,蒙歌汉唱,汉歌蒙唱随处可见,艺人们将之称为“风搅雪”。当时蒙古族民间艺人云双羊、巴图淖是“风搅雪”的主要代表,后来汉族艺人计子玉也继承了这一风格。

申报地区或单位:
包头市土默特右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