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彦淖尔河套肉苁蓉

巴彦淖尔河套肉苁蓉是我市传统的名贵中药材,又称地精。是当前世界上频临灭绝的物种,药用价值极高,含有大量氨基酸、胱氨酸、色氨酸、总黄等珍稀营养滋补成份,也是历来补药类处方中使用频度最高的补益药物之一。它与人参,鹿茸一起被列为中国三大补药。

传说,先有的苁蓉后有的沙漠,因为苁蓉吸尽了大地的精华,万物的灵气,所以才使大地变成了沙漠。苁蓉顽强的生命力,赋予了它神奇的功效。肉苁蓉生长于荒漠之中,性温,具有补肾阳气的功效。古代医学著作中已有记载,称“此乃平补之剂。温而不热,补而不峻,暖而不燥,滑而不泄,有从容缓和之貌,故名苁蓉”。

肉苁蓉是天神派神马赐给成吉思汗的神物。历史上著名的“十三翼之战”是铁木真(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草原各部时的一次重要战役,金明昌元年(1190年),铁木真的结拜兄弟札木合,因嫉恨铁木真的强大,联合泰赤乌等十三部共三万人,进攻铁木真。铁木真得报后,集结部众三万人,组成十三翼(营)迎敌。双方大战,铁木真失利,被围困于长满梭梭林的沙山,饥渴难耐,筋疲力尽。札木合当众残忍地将俘虏分七十大锅煮杀,激怒了天神。天神派出神马,神马一跃到成吉思汗前面后,仰天长鸣,将精血射向梭梭树根,然后用蹄子趵出了像神马生殖器一样的植物根块,成吉思汗与部将们吃了根块,神力涌现,冲下沙山,一举击溃了札木合部落,抢了财物和女人,为统一蒙古奠定了基础。从此,成吉思汗拉开了一个征服欧亚大陆的时代。

巴彦淖尔河套肉苁蓉是寄生植物,主要寄生在梭梭根部,政府加大力度鼓励肉苁蓉产业,牧民开始在乌兰布和沙漠、乌拉特草原种植梭梭,嫁接野生肉苁蓉,沙漠与荒漠半荒漠草原不再是百无一用的不毛之地,土地荒漠化也逐渐得到改善。

中国肉苁蓉之乡-----内蒙古巴彦淖尔地处腾格里沙漠和乌兰布和沙漠的交汇处,自古以来是我国肉苁蓉的主产地之一。肉苁蓉鲜干片原料就源自这里,采购原料严格把关,每年春季、秋季是牧民采挖肉苁蓉的季节,从牧民手里收购一手的肉苁蓉,这样保证了肉苁蓉的野生,巴彦淖尔肉苁蓉需求量不断增加。

七斤新鲜肉苁蓉制作一斤肉苁蓉鲜干片。整根新鲜的肉苁蓉只有三分之二含营养价值高的部分可以制作鲜干片。严格对原料把关,做到三不选:一不选开过花的肉苁蓉,二不选短头的肉苁蓉,三不选内蒙古以外地区的肉苁蓉做原料。经过精挑细选制生产出来的肉苁蓉鲜干片功效比传统的肉苁蓉功效提高五倍以上。

秦汉《神农本草经》:肉苁蓉,味甘,微温。主五劳七伤,补中,除茎中寒热痛,养五脏,强阴,益精气。久服轻身,生山谷。

唐代《道藏》:肉苁蓉、冬虫夏草、石斛、天山雪莲、三两重人参,百年的首乌、花甲之茯苓、深山灵芝、海底珍珠,并称为中华九大仙草。唐代《药性论》:肉苁蓉益髓,悦颜色,延年,治女人血崩,壮阳,大补益。五代-《日华子本草》:肉苁蓉治男绝阳不兴,女绝阴不产,润五脏,长肌肉,暖腰膝。

明代《本草纲目》:味甘,微温,无毒,大补壮阳,日御过倍,补而不峻,故有从容之号。明代《本草汇言》:肉苁蓉,养命门,滋肾气,补精血之药也。此乃平补之剂,温而不热,补而不峻,暖而不燥,滑而不泄,故有从容之名。清代《玉楸药解》:肉苁蓉暖腰膝,健骨肉,滋肾肝精血,润肠胃结燥,补精益髓,悦色延年,理男子绝阳不兴,女子绝阴不产,为溢美之词。

保护巴彦淖尔河套肉苁蓉野生资源,发展肉苁蓉生态产业,推进西部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利用沙漠,服务健康,每购买一罐巴彦淖尔河套肉苁蓉鲜干片,就为沙漠填片绿。巴彦淖尔与大家一起保护巴彦淖尔河套肉苁蓉的生产与产地环境,给健康加分,同时为改善生态做出贡献。


证书持有人:
巴彦淖尔市绿色食品发展中心

地域保护范围:
 “河套肉苁蓉”划定的地域保护范围为我市乌拉特后旗、磴口县、乌拉特中旗共3个旗县区25个嘎喳村,地理坐标为东经105°12'~109°53',北纬40°13'~4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