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督翠茗

  • 更新日期:
  • 保护日期:
  • 保护范围:
    安徽省合肥市
  • 特产分类:
  • 颁发机构:
  • 质量控制技术规范编号:

“都督翠茗”绿茶,外形扁平似剑,色泽呈绿如翠,汤色清澈明亮,叶片嫩绿均匀,香气持久不散,具有色、香、味、形俱全的特点。

“都督翠茗”绿茶是安徽农业大学茶叶系依据GB/t14456-93标准,采用现代先进制茶技术,融入当地传统手工制作工艺精制而成。产品经农业部茶叶检测测试中心检测,一芽一叶初展占95%以上,居国内先进水平。“翠都”牌“都督翠茗”绿茶产于群山环抱、云雾缭绕的都督山间,这里曾为历史军事要地,相传楚霸王、曹操、周瑜先后屯兵于此,为解除士兵瘟疾痛苦,开山种植茶树,现山上还遗留茶园残迹和野生茶树。新中国成立前和建国初期,都督山“小兰花”茶经芜湖茶庄运往山东、内蒙古等地,还出口俄罗斯。上世纪70年代,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更新改造老茶园,引进优质高产茶树新品种,建立万亩绿色食品茶叶基地,“都督翠茗”名优茶开发有限公司,采取公司加农户的生产模式,进行生产加工。

“都督翠茗”曾先后获得第三届“中茶杯”一等奖;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国家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第四届中国(芜湖)国际茶叶博览会金奖;绿色食品认证。2006年7月通过QS认证,11月获安徽名牌农产品,同年获首届中国(安徽)茶产业网上展评金奖,2010年获巢湖市知名商标,2011年获首届“巢湖名茶”。

2.1、土壤地貌情况:都督翠茗地域保护范围内,群山连绵,层峦叠嶂,植被完好,林深竹翠;土层深厚,土壤肥沃,为黄红壤、黄壤、沙壤,保水、保肥能力及透气性较强;PH值5.5—6.0,有机质1.5%上下,非常适合茶树、花卉及多种林木生长。 2.2、水源、水质情况:都督翠茗地域保护范围内,域内巢湖一支流河兆河穿过。地域保护范围内还拥有象山水库、枣树棵水库、青山水库等大小6个水库,为山区水系。都督翠茗生产灌溉用水来源于以上水系,其符合农业部公布的《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GB/T18407)中无公害茶叶生产关于农田灌溉水质的要求。该区水资源十分丰富、四季云雾缭绕,且春天有漫射光普照,孕育都督翠茗独特的品质。 2.3、气候情况:都督翠茗地域保护范围内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暖湿润,年平均气温16℃,0℃以上活动积温5726℃,持续天数315天,10℃以上持续天数233天,积温5024.6℃;日照充足,年日照时数2106小时,太阳辐射总量117.44卡/cm2;年均降水量900-1200㎜,无霜期247天。非常适宜茶树等多种作物生长。 2.4、生态环境、大气情况:都督翠茗地域保护范围,地处长江与巢湖之间,离长江、巢湖直线距离分别为15公里、8公里。属大别山余脉,境内群山连绵,层峦叠嶂,竹翠松绿,涧流潺潺,鸟语花香,森林覆盖率高,空气质量优,生态环境十分优异,用“蓝天下白云朵朵,青山下绿水清清”来描述最恰当不过。种植园区内无工矿企业,且远离工矿区和铁路、公路干线,没有污染源。种植区生态环境和空气质量符合农业部公布的《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GB/T18407)中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关于环境、空气质量的要求。

3.1、茶叶生产种植技术规范 都督翠茗生产种植严格按照《绿茶 第3部分:中小叶种绿茶》(GB/T 14456.3)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2762)、《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2763)中的要求执行。 3.2、制作技术规范 都督翠茗基本工序:摊青→鲜叶分级→杀青→摊凉去杂→炒压做形→摊放拣剔→烘焙→提香→低温贮存。其独特加工工艺是:做形成笋、烘干固色。 3.2.1鲜叶摊青 用竹垫或竹制簸箕,让鲜叶不落地摊放。摊青使鲜叶中部分水份挥发,散发青草气,增进茶香,减少苦涩味,增加氨基酸含量,提高鲜爽度。摊青厚度一般在30毫米左右,时间3-5小时,其间要轻翻1-2次,待鲜叶失水15%—20%,含水率70%左右即可杀青。鲜叶摊青是都督翠茗制作一个十分必要的过程,是提高其品质的重要一环,是发挥鲜叶最大潜能的有效途径。 3.2.2鲜叶分级 为既使都督翠茗产品外形匀整,又便于加工,使用分级机筛选分级,分出1芽1叶初展、1芽1叶开展、1芽2叶初展、1芽2叶开展四个等级,分别付制。 3.2.3杀青 分手工杀青和滚筒杀青。手工杀青:锅温控制在180~220℃之间,每锅投叶量250克左右。先以抓闷炒为主,让鲜叶温度迅速上升,当清香透发时改用搭、抖、捺的手法进行初步造型。杀青时间6~8分钟。滚筒杀青:目前都督翠茗杀青主要以60滚筒杀青为主。杀青时严格控制杀青时间,一般在90―150秒左右,最多不超过180秒,滚筒内空气温度应为100-120℃,操作时,注意筒温和投叶量的调控,使之相互匹配、有效对应。杀青时间依据鲜叶老嫩及含水率的不同作相应调整,一般老叶轻杀、嫩叶及雨水叶重杀。总之杀青叶最终达到:杀青均匀、透彻,叶色暗绿、明亮,叶质柔软、失水,用手紧捏叶子能成团,稍有弹性,嫩茎不易折断,且有清香,无红梗。 3.2.4摊凉去杂 杀青叶下机后,用风机快速冷却,及时散发热量和水蒸汽,再放于阴凉处进行薄摊回潮,历时约15~30分钟,待叶芽顶部回软后,筛去茶末、簸去碎片。 3.2.5炒压做形 手工炒压做形与机械炒压做形相结合。手工炒压做形:锅温90~60℃,由高到低,逐渐递减,时间15~20分钟。前期以炒压做形为主,中后期结合翻、抖、理、捺、搭等手法,使茶条形成直、圆、平的笋状。待炒至六成干,茶条基本固定即可起锅。机械炒压做形:使用多功能理条机进行。一般以170-150℃(理条机槽内空气温度)为宜,刚开始时温度要偏高,由高到低,时间6~8分钟;要均匀投入摊凉去杂叶,每槽投叶量视鲜叶老嫩程度而定。当茶叶理成直、圆、平的笋状、七八成干时即可下锅摊放。 3.2.6摊放拣剔 将做好形后的茶薄摊回潮,一般应盛放在竹匾内,轻轻压实,以保持形状和均衡水份。摊凉回潮时间40―60分钟。同时,人工拣除不合标准的茶条、茶梗、老片和茶果等,后用篾筛去除碎末。 3.2.7烘焙 分初烘、复烘、足烘三次。手工烘焙与机械烘焙相结合。手工烘焙:初烘温度80℃左右,每烘1000克左右,烘8~10分钟。茶叶初烘后要进行充分摊凉,以促使在芽叶内外水份分布均匀,为后期充分干燥打下基础。复烘温度60℃左右,将两笼初烘叶并一笼,时间10~15分钟,复烘后茶叶放入篾篓,次日足烘。足烘采用低温碳火长时间烘焙,温度50℃左右,将两笼复烘叶并一笼,时间20~30分钟,至足干即可。机械烘焙:选用往复式全自动热风烘干机。初烘温度控制在110℃左右,具体温度视理条叶干度、叶质和烘干机功能而定,时间4~6分钟。复烘控制在90℃左右,待烘到八成半至九成干时,手抓芽叶有刺手感适度。每次烘后的茶胚,要轻放于竹匾中摊凉散热约30分钟以上,让茶胚中水份重新分布达到平衡,以防芽头内潮外干,不易后续烘干。足烘,采取“低温长烘”的方法,温度控制在60℃左右。烘至叶色翠绿、香气阵发,用手碾茶梗成粉末状即可。 3.2.8提香 用提香机提香,将提香机温度调到140℃左右进行提香,时间30分钟左右,然后出机摊凉。 3.2.9低温贮存 茶叶冷却后,放入铁桶内密封,低温(4-12℃)干燥下保鲜。

产品特征:
4.1、感官品质特征: 都督翠茗,外形扁平似笋,色如翡翠;汤色绿明亮;滋味鲜爽;香气清香浓郁;叶底绿匀。其典型品质特征:色翠味鲜形如笋。 4.2、内在品质指标:符合GB 2762、GB 2763和GB/T14456.3的要求。 4.3、质量安全指标:符合GB 2762、GB 2763和GB/T14456.3的要求。 4.4、产品包装和贮存运输:符合GB 2762、GB 2763和GB/T14456.3的要求。

包装规定:
5.1、符合下列条件的单位和个人,可以向登记证书持有人申请使用农产品标志。 5.1.1生产经营的农产品严格来自登记确定的地域保护范围; 5.1.2已取得登记农产品相关的生产经营资质; 5.1.3能够严格按照规定的质量技术规范,组织开展生产经营活动; 5.1.4具有地理标志农产品市场开发能力。 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应当按照生产经营年度与登记证书持有人签订标志使用协议,在协议中载明使用数量、范围及相关责任义务。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持有人不得向地理标志使用人收取使用费。 5.2、产品地理标志使用人享有以下权利: 5.2.1可以在产品及包装上同意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坝镇都督翠茗名称和公共标识图案组合标注形式; 5.2.2可以使用登记的农产品地理标志,进行宣传和参加展览、展示及展销。 5.3、产品地理标志使用人应当履行以下义务: 5.3.1自觉接受登记证书持有人的监督检查; 5.3.2保证地理标志农产品的品质和信誉; 5.3.3正确规范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 5.4、地理标志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应当建立质量控制追溯体系,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持有人和标志使用人,对地理标志产品的质量和信誉负责。 5.5、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伪造、冒用农产品地理标志和登记证书。 5.6、鼓励单位和个人对农产品地理标志进行社会监督。

证书持有人:
巢湖市坝镇都督山茶叶产业协会

地域保护范围:
合肥市巢湖市督坝镇所辖夏店村、石塘村、联河村、泉水村、青山村、姥山村、湖东村、坝镇街道社区共计8个村(居)委会 。地理坐标为东经117°32′~117°39′,北纬31°17′~3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