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安蚕茧

富安蚕茧长椭圆形、无束腰、茧层厚、缩皱适中、大小均匀、珠光白、上车茧率高。

2.1土壤地貌 高程2.6m-3.1m,土层深厚,土壤肥沃,质地中壤至轻粘,夜潮土,具有保水、保肥、透气、易耕种,有效肥力高等特点,有利于桑树生长。 2.2水资源情况 雨水充沛,年降水量1061毫米,生产季节雨水均匀,水网密布,水资源十分丰富,水质优良,能够满足桑树生长对水分要求。 2.3气候情况 位于中纬度亚洲大陆东岸属亚热带和暖温带过渡区,季风显著,四季分明,雨量集中,雨热同季,光照充足,无霜期220天。桑树生长期间日平均气温17.6℃-22.9℃,昼夜温差7.1℃-8.8℃,常年日光照时数2130小时,独特的气候条件,有利于栽桑养蚕产业的发展。

3.1 产地选择与特殊内容规定 3.1.1桑园建立 3.1.1.1桑园布局 桑园集中连片区域栽植,符合《绿色食品 产地环境质量》(NY/T 391)规定要求。 3.2 品种选择与特定要求 一是全面应用育71-1桑树品种。育71-1是中国农科院蚕研所育成的桑树新品种。该树树冠稍开展,枝条直立较粗壮。冬芽饱满,副芽小而少,节间距离短。成叶叶片较大,叶肉较厚,叶色深绿。抗旱性强,较耐寒,适应性广。育71-1桑的叶质好、产量高、全年亩桑产叶量2500公斤。 二是应用茧丝好的优良蚕种。“菁松×皓月”(蚕品种孵化齐一,小蚕趋光性强。各龄眠起齐一、眠性快。食桑活泼,蚕儿体质强健,饲养容易。老熟整齐,多结上层茧,茧形大而匀整,茧色洁白,缩皱中等。)“菁松×皓月”干茧公斤颗数1300粒,茧层率在50%左右;生丝茧丝长1100米,洁净95分。率先应用“苏超二号”蚕品种,(该品种食桑快,龄期短,抗脓病,丝质优,)适合本地区夏季、晚秋季饲养。“苏超二号”干茧公斤颗数1400粒,茧层率在49.5%左右;生丝茧丝长1000米,洁净95分。 3.3 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 3.3.1 桑树栽培 立地条件:壤土和砂质壤土为主,PH值为6.5至7.5,有机质含量≥1.5%。 栽植时间:以冬栽为主(12月至次年2月),夏秋季补植。 栽植密度:1000~1200株/667㎡。 树型养成:三干六拳12条。每株有效枝条≤12根,即亩桑千株万条。 栽植要点:①全面翻耕,施足基肥。每亩施入腐熟有机肥5000kg。②拉线划行,宽行株窄。行距2.0m,株距0.4m。③栽植深度以埋过青茎3.5㎝左右为宜,栽后踩实,地上留茎20~25㎝为宜。④遇干旱天气,栽后要浇水定根,防止干枯。 桑园管理: ①配方施肥。采用沟施或穴施,按N:P:K=5:2:3的比例配方施肥。第一次在冬季剪梢至春芽萌发前,用沟施法每亩施入有机肥2000kg,专用复合肥100kg,尿素30kg。此次施肥量占全年的60%。第二次在夏伐后,用沟施法或穴施法,每亩施入专用复合肥75kg,尿素25kg。 ②精准病虫防治。加强桑树病虫监测,及时准确用药。抓住两个阶段:即夏伐后和秋蚕结束后两个时期进行封园;掌握一个原则:即“四统四治三结合”的原则;“四统”即统一时间、统一药品、统一浓度、统一方法,“四治”治早、治小、治少、治了,“三结合”即化学防治与桑园田间管理相结合、化学防治与物理防治相结合、化学防治与人工捕杀相结合。 ③摘芯助壮。每年春蚕一龄后期至三龄开叶前期为桑园最佳摘芯时间,通过摘芯控制桑树顶端生长,促进上、中、下桑叶水分、养分均衡供应,有效提高桑叶的产量和质量。 ④注重安全防毒。秋季是病虫害发生的高峰期,对此,高度重视桑园周边用药及桑园用药安全防毒,严控桑园用药,使用高效、残留期短的农药,管控蚕区禁、限用农药,杜绝周边作物使用对家蚕有影响的农药。 3.3.2 桑蚕饲养 饲养时间:全年养蚕四次,以春蚕、中秋为主,增养夏蚕,适养晚秋蚕。即春蚕:5月1日前后收蚁,至6月初售茧;夏秋蚕:7月20前后收蚁,8月中下旬售茧、晚秋蚕:9月15日前后收蚁,10月中旬售茧。 3.3.2.1精细共育小蚕。一是统一专业化消毒防病。以村组织统一消毒队,配备专业消毒机械,统一进行共育室消毒。二是普遍应用温湿自动控制器集中共育。利用自主研发的温湿自动控制器调节小蚕共育温湿度,共育室实行“三专一远”即:专室(包括贮桑室)、专具(专用蚕具)、专人(专人负责,专业共育),远离大蚕室。通过精细共育,有利于培育适龄壮蚕。 用叶标准:收蚁用叶以芽梢顶端向下第2~3位叶为宜,采用“三看三摸”(即:看叶色、叶位、叶脉;摸厚薄、摸软硬、摸光滑度。)法确定适熟叶;1、2龄小蚕用叶以芽梢顶端向下第3~5位叶为宜,随着龄期增大,由采嫩绿色叶逐渐采向浓绿色叶; 温湿度标准:小蚕期期饲育温度27~28℃,相对湿度90~95%(干湿差1~2);大蚕期饲育温度24~25℃,相对湿度65~70%(干湿差3~4)。 3.3.2.2精心饲养大蚕。一是建立高标准蚕室、大棚、智能蚕室,配备湿帘调温通风设备。二是及时通风、保湿、扩座、给桑,营造良好的生长发育环境。三是坚持应用“十天眠三眠”即:小蚕电器化共育,目的温湿度饲养,确保十天眠三眠和春蚕全龄“二十四天养蚕法”即:小蚕实行集中统一共育,全部配有育蚕温湿自动控制器,为小蚕发育营造最适宜的发育环境,通过小蚕适温适湿,桑叶精细喂养,超前扩座、匀座,确保小蚕饱食就眠、发育齐一;中蚕期突出稀放通风适温饲养;大蚕期做到良桑饱食,稀放畅养,以控制全龄饲养24天,促使叶丝转化率最大化,从而生产出优质蚕茧。四是建立防病卫生制度:严格执行环境消毒、蚕体、蚕座消毒;添食抗病药物;精细化饲养操作,严把桑叶采、运、贮、喂,眠起处理等技术规范。 3.3.2.3上蔟与蔟中管理。见熟蚕5%使用蜕皮激素促使上蔟齐一。上蔟当日保护温度25~26℃,相对湿75~80%(干湿差3~4),茧壳形成后用24~25℃、相对湿75~80%(干湿差3~4)。蔟室内保持昼明夜暗,光线均匀,防止强风直吹。使用方格蔟上蔟是提高蚕茧品质的优选上蔟方式。 3.3.2.4采茧适期:春蚕在上蔟后6天左右,夏、秋蚕在上蔟后5天左右,此时蛹体已变为黄褐色。采茧过早,蚕未化蛹或刚化嫩蛹被震动而出血,造成内印而影响茧质;采茧过迟,不但影响产量,而且容易出现穿孔和破头茧、甚至是蛾口茧,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3.3.3全面应用热风循环烘茧 采用热空气干燥法。根据蚕茧干燥规律,头烘高温低湿,二烘前阶段降温适湿,二烘后阶段低温保湿。第一阶段烘干温度为105℃至110℃,持续时间5至6小时,第二阶段烘干温度为100℃至70℃先高后低,烘干到含水率10%至15%。 3.4 生产记录 对产品生产地点、品级、操作步骤、加工流程、贮存方法等操作的日期、方式等进行详细的记录。

产品特征:
4.1 外在感官特征 长椭圆形、无束腰、茧层厚、缩皱适中、大小均匀、珠光白、上车茧率高。 4.2 内在品质指标 万米吊糙≤2次,洁净≥95分(6A),毛茧出丝率≥40%,解舒率≥70%,毛脚茧率≤10%,霉茧率≤2%,解舒丝长≥800米。

包装规定:
保护区域内的蚕茧生产经营者,按照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管理办法》有关规定,符合要求的可向申请人东台市富安镇农业技术推广综合服务中心提出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申请,经核查后签订相关合同,按照相关要求规范生产和使用标志,统一采用产品名称和农产品地理标志公共标识相结合的标识标注方法。

证书持有人:
东台市富安镇农业技术推广综合服务中心

地域保护范围:
盐城东台市所辖富安镇、梁垛镇、时堰镇共计3个乡镇,58个行政村(居)。地理坐标为东经120°19′39″~120°35′5″,北纬32°39′58″~32°45′22″,养殖面积3873公顷,年产量1.1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