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山兰溪大米

兰溪水稻种植历史悠久,是国家重要的粮仓。兰溪乃益阳膏腴之地,主产稻谷,据考古发掘,距今六千年前,先民就休养生息于洞庭湖滨的兰溪一带,逐水草而居,依岗面水,从事渔猎和农耕,渐而形成若干个居住点。

2.1 土壤地貌情况:赫山区位于湖南省中部偏北,居雪峰山与洞庭湖交汇处。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呈三级阶梯状倾斜递降,地貌特征分为岗地和滨湖平原,地面高程大部分在海拔100米以下。土壤类型主要为河沙泥、潮沙泥、红黄泥,PH值6.5—7.5,土层深厚,土壤肥沃,富含钙、镁、硒等中微量元素,为赫山兰溪大米生产提供了必要的立地条件。 2.2水文情况:赫山区水资源丰富,区境水系发达,资江水体流经其间,长度5公里以上河流有40条。水资源总量333.28亿立方米,平均年降水总量17.54亿立方米,平均年过境客水总量228.62亿立方米,地下水总储量87.12亿立方米,能充分满足水稻生产要求。 2.3 气候情况:赫山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湿润性气候。其特点是四季分明,光热丰富,雨量充沛。年无霜期272天,年有效积温5118.2℃,年日照1553.7小时,年雨量1432.8毫米(mm),年平均气温16.9℃,8—10月气温日较差平均7.3℃,为赫山兰溪大米营养积累提供了充足的光热条件,形成了垩白度低,直链淀粉、胶稠度、千粒重高,蛋白质含量适中的品质特色。

3.1 生产模式 按照协会+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模式,大力推广应用“九代”技术服务(代育秧、代旋耕、代机插、代肥水管理、代病虫草害防治、代机收、代烘干、代存储、代销售),有效推进赫山兰溪大米生产的标准化、规模化、优质化。协会对地标使用人实行“七统一”生产管理模式: 3.1.1 统一优良品种:协会统一规定赫山兰溪大米原粮水稻品种。 3.1.2 统一生产操作规程:协会统一制定赫山兰溪大米各生产环节操作规程并宣贯下发,地标使用人严格执行操作规程要求。 3.1.3 统一投入品供应和使用:协会统一规定赫山兰溪大米生产基地使用的农业投入品种类目录并提供使用要求,地标使用人按目录选购,按要求使用。 3.1.4 统一田间管理,协会对赫山兰溪大米大田生产从育秧、移栽、施肥、用药、管水等各关键点制定统一的生产技术管理措施。 3.1.5 统一收获:按品种、按生长时间、按基地单元统一组织收获。 3.1.6 统一质量检测:协会按照生产基地单元,统一组织对稻田土壤、收获后的原粮、每批次加工的大米进行检验检测,通过测土实现选地和配方施肥,检测稻谷为赫山兰溪大米提供合格原粮,检测合格的大米才能成为赫山兰溪大米成品。 3.1.7 统一包装标识:地标使用人统一使用协会设计制作的赫山兰溪大米专用包装和产品合格证。 3.2 耕作模式 主要采用稻-稻-油,稻-稻-肥、稻-油,稻-肥等耕作制度。 3.3 选用优良品种 赫山兰溪大米原粮应选用双季晚稻、单季晚稻的稻谷。代表品种是:“玉针香”、“农香32”、“黄花占”,传承了历史的米粒细长、晶莹透彻、清香柔软、营养丰富、产量较高的特点。经检测该类品种的主要品质特征是:米粒长6.6mm—8.7mm,长宽比3.4—4.9,垩白度0.2%—0.7%,垩白粒率3%--5%,碱消值6.8级—7.0级,胶稠度60—80,直链淀粉15.0%—17.2%,蛋白质7.1%--8.1%,千粒重18.0g—21.3g,钙含量49.5mg/kg—51.6mg/kg, 并含有钾、铁、锌等多种营养成份,铅、镉、汞、砷、铬等有害元素极少。水稻品种选用通过国家或湖南省审定且适合当地种植、抗性较好、生育期125天左右的稻种。 3.4 生产过程管理 3.4.1育秧 播前应晒种0.5d~1d精选种子,用强氯精浸种消毒,用多效唑芽谷拌种控苗,一般采用简易钢架大棚育秧,机械自动播种,使用专用育秧基质和育秧硬盘,播种时间应按照水稻在8月25日至9月15日期间齐穗为标准推算确定。 3.4.2移栽 秧苗达到2叶1心至3叶1心时应抢抓晴好天气进行高速插秧机移栽或抛秧。插秧规格(7 寸*6 寸),每穴 3-4 株基本苗,做到行直、穴均、棵准,插后应查田补苗。 3.4.4合理管水 水稻生产用水水质应符合农田灌溉用水水质标准(GB5084)。采用先灌溉深水返青,返青后灌寸水,大田基本苗足后应及时晒田, 后期干湿交替,间歇灌溉,收获前7天左右断水。 3.4.5科学施肥 施肥原则。运用“测土配方均衡施肥技术”指导水稻施肥,应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化肥必须与有机肥配合使用,有机氮与无机氮比例不超过1:1。 施肥量。作单季晚稻种植,秋季种绿肥或油菜,种一亩绿肥可肥2-3亩稻田,油菜秸秆粉碎还田,每亩施用水稻专用配方肥(20-10-15)30公斤做基肥,插秧后到分蘖前,每亩追施返青分蘖肥尿素3公斤,在孕穗期追施钾肥5公斤/亩。作双季晚稻种植,用头季稻草粉碎还田,每亩施用水稻专用配方肥(20-10-15)30公斤及200公斤有机肥做基肥,插秧后到分蘖前,每亩追施返青分蘖肥尿素5公斤,在孕穗期追施钾肥5公斤/亩。 3.4.5病虫草害防治 病虫防治。水稻常见病虫害有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二化螟、纹枯病、稻瘟病等,防治原则是“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为主,应优先采用农业、物理、生物措施,防止病虫害发生。农业措施主要有:选用抗性强的稻种、培育壮苗、配方施肥、科学培管等。物理措施主要有:广泛应用性诱剂、灯诱等机械物理装置诱杀、捕杀水稻害虫。生物措施主要有:在每块田的田埂上种植黄豆为主的豆科作物,保护和栖息各种益虫、利用害虫的天敌以虫治虫;种植香根草吸引螟虫产卵并杀死卵块,减少螟虫危害。必要时按照当地植保部门防治意见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进行防治。农药使用应符合GB 4285及GB/T 8321规定。 草害防治。大田在立苗返青后一般采用人工除草,田埂除草主要是采用机械割草。 3.4.6收获 当稻谷成熟度达到90%左右,一般在10月上中旬,应抢晴天收割,及时晒干扬净。最好采用竹晒垫晒谷,如在烈日下采用水泥坪翻晒,要厚铺勤翻,如遇连续阴雨天气,稻谷不能及时晒干时,应放在干爽通风避雨的地方勤翻拌和薄摊,也可使用谷物干燥设备及时烘干,严防堆沤发烧。水稻收割应做到单品种、单收,不霉、不污染。 3.4.7储存 收割晒干后稻谷应放在通风、干燥、低温的粮仓内储存,应做到单品种、单贮存,保持其质量及其特殊品质。 3.4.8质量验收 基地水稻收贮工作完成后,协会组织标志使用人按基地单元统一抽取稻谷样品进行质量检测,质量达标的基地单元稻谷方可成为赫山兰溪大米原粮。 3.5大米加工 工艺流程:稻谷→稻谷清理(初清筛、比重去石机)→砻谷和谷糙分离(砻谷机、谷糙分离机、米机1、米机2、米机3)→三级抛光和四级色选(色选机1、白米分级筛、冷却、色选机2、水磨抛光机1、色选机3、水磨抛光机2、色选机4、干磨抛光机3)→精米检测与包装(精米分级筛、检测合格、自动打包机)→成品 工艺要点: 稻谷清理。稻谷原料进入加工车间后,经过初清筛、振动筛、比重去石机反复去除泥、砂、石、空壳、秕粒和稗子等杂质。 砻谷和谷糙分离:除杂完全的稻谷原料从比重去石机进入砻谷机脱壳产生糙米,再进入谷糙分离机深加工,经过三道碾米工序加工成毛米。 三级抛光和四级色选:毛米进入色选机1,通过白米分级筛,分离出大小碎米,冷却后,进入色选机2、水磨抛光机1、色选机3、水磨抛光机2、色选机4、干磨抛光机3,经过四级色选二级水磨抛光一级干磨抛光后,除去毛米米层表面粉尘和杂质,去除少数含黄含白的异色粒和其它异色杂质,使米粒达到规定要求成为精米。在抛光过程中加入的水应符合GB 5749的质量要求。 精米检测与包装:对通过精米分级筛的精米进行抽样检测,检测合格的精米用赫山兰溪大米专用包装包装为成品,并提供产品合格证。 3.6 档案记录 协会组织建立赫山兰溪大米生产全过程的生产管理档案,档案内容应包括:标志使用名录、基地名称、地块编号、农户姓名、作物品种、种植面积、播种(移栽)时间、土壤耕作及施肥、病虫害防治、收获、大米加工、检测、仓储、交售记录等方面。生产管理档案完整保存五年。

产品特征:
4.1 外在感官特征:赫山兰溪大米外观洁白晶莹,米粒饱满细长,米饭光泽油亮,香柔可口,嚼劲足,余味好,冷饭不回生。 4.2 内在品质指标:品种为赫山兰溪大米规定的品种,在此前提下,赫山兰溪大米长宽比≥3.4,直链淀粉含量14.0%~18.0%,垩白度≤3%,千粒重18克~22克。 4.3 安全要求:赫山兰溪大米产品质量符合相关国家产品质量安全标准要求。

包装规定:
保护区区域内的稻米生产经营者,按照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管理办法》有关规定,符合要求的可向申请人益阳市赫山区绿色高端稻米协会提出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申请,并签订相关合同,按照相关要求规范生产和使用标志,统一采用产品名称和农产品地理标志公共标识相结合的标识标注方法。

证书持有人:
益阳市赫山区绿色高端稻米协会

地域保护范围:
赫山兰溪大米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为益阳市赫山区所辖笔架山乡、兰溪镇、欧江岔镇、泉交河镇、八字哨镇、岳家桥镇、衡龙桥镇、沧水铺镇、龙光桥镇(原石笋乡除外)9个乡镇。地理坐标为:东经112°11′06″-112°43′53″;北纬28°16′37″-28°53′10″。保护区水稻面积3万公顷,大米年产量为15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