桦甸黄牛肉

桦甸黄牛肉:颜色鲜红有光泽,脂肪呈白色或微黄色;纤维清晰,富有弹性,肉外表面微干或潮湿,不粘手,切面湿润,指压后凹陷立即恢复肌间脂肪含量适中,脂肪颗粒明显,肉质细嫩,味美纯香。

产区地域位于吉林省东南部,地处第二松花江上游,龙岗山脉北侧,长白山区向松辽平原过渡的前缘,地势两翼高,中间低,东南和西北向中部倾斜,分为山地、低山丘陵、沟川沟谷平地三部分。产区四季分明,常年平均气温3.9℃,年平均日照2379小时,年平均降水748.1毫米,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域内森林覆盖率70.2%,草地面积60.9万亩,林地面积769.3万亩,植被丰富,饲草资源众多。境内有二道松花江、第二松花江、辉发河三大水系,连接251条中小河流,丰富的水资源丰富,优质的天然草场资源,为桦甸黄牛肉生产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

3.1 产地选择 牛舍选在地势高燥、采光充足和排水良好、隔离条件好的区域,牛场周围3km内无大型化工厂、矿厂等污染源,距离其他畜牧场至少1km以上;牛场距离干线公路、村和镇居民点至少1km以上;牛场不应建在饮用水源、食品厂上游。牛场周围有围墙或防疫沟,并建立绿化隔离带。 3.2 品种选择 桦甸黄牛,以延边牛为母本、与西门塔尔牛、利木赞牛三元高代次杂交固定而成。 3.3 生产过程管理 3.3.1 人员管理 饲养员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传染病患者不能从事养牛工作。场内兽医人员不准对外诊疗牛及其他动物的疾病,牛场配种人员不准对外开展牛的配种工作。 3.3.2 饲养管理 根据饲养工艺进行分群时,按体重大小强弱分群,单独栓系,分别进行饲养,饲养密度要适宜,保证牛只有充足的躺卧空间。每天打扫牛舍卫生,保持料槽、水槽用具干净,地面清洁。饲料每次添加量要适当,少喂勤添,防止饲料污染腐败。经常检查饮水设备,观察牛群健康状态。 3.3.3 饲养方式 实行穿鼻胫、栓系的饲养方法。小肥牛喂饲,白日晴天舍外栓系不运动,体重达标(一般500kg以上)出栏。种牛运动(公牛拉车、奶牛驱赶)2~3h/天。 3.3.3.1 种牛饲养 种牛饲养执行NY/T 471、NY/T 472、NY/T 473的规定。 3.3.3.2 饲养条件 育肥牛和种牛均应栓系饲养。 3.3.3.3 饲料质量及饲料控制 饲料应使用符合NY/T 471要求的饲料及饲料添加剂,在牛的不同生长时期和生理阶段及配制的饲料应符合NY/T471的要求。 3.3.4 饮水 经常保持有充足的饮水,水质符合NY/T 391的规定。 3.3.5 免疫 牛群的免疫应符合GB 16549的规定。免疫用具在免疫前后应彻底消毒。剩余或废弃的疫苗以及使用过的疫苗包装物要做无害化处理,不得乱扔 3.3.6 灭鼠驱虫 采用物理灭鼠方法进行灭鼠,并做无害化处理;选择高效、完全 的抗寄生虫药进行寄生虫控制,应符合NY/T472的规定。 3.4 运输 商品牛上市出售,应经兽医卫生检疫部门根据GB 16549检疫,并出具检疫证明,合格者方可上市屠宰。运输车辆在运输前和使用后要用消毒液彻底消毒。运输途中,不应在疫区、城镇和集市停留、饮水和饲喂。 3.5 病死牛处理 需要淘汰、处死的可疑病牛,应采取不会把血液和浸出物散播的方法进行扑杀,防染病牛尸体应按GB 16548进行处理。牛场不得出售病牛、死牛。有治疗价值的病牛应隔离饲养,由兽医进行诊治。 3.6 生产记录 整个生产全过程建立生产档案,对进出栏时间、数量、品种等生产情况、防疫信息、检疫情况、兽药饲料使用及消毒情况进行全面记载,档案妥善保管,至少保存3年,以备查阅。

产品特征:
4.1 产品品质特色 (1) 外在感官特征 桦甸黄牛肉:颜色鲜红有光泽,脂肪呈白色或微黄色;纤维清晰,富有弹性,肉外表面微干或潮湿,不粘手,切面湿润,指压后凹陷立即恢复肌间脂肪含量适中,脂肪颗粒明显,肉质细嫩,味美纯香。 (2) 内在品质指标 蛋白质≥21.5g/100g,脂肪≤1.5g/100g,胆固醇≤100mg/100g,氨基酸总量≥18g/100g。 4.2 质量安全规定 执行国家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标准。

包装规定:
桦甸黄牛肉地域范围内的地理标志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在产品或包装上使用已获登记保护的农产品地理标志,须向桦甸肉牛产业协会提出书面申请,并按照相关要求规范生产和使用标志,统一采用桦甸黄牛肉和农产品地理标志公共标识相结合的标识标注方法。

证书持有人:
桦甸市肉牛产业协会

地域保护范围:
桦甸黄牛肉农产品地理标志生产地域范围为:吉林省桦甸市现辖区域内的红石砬子镇、夹皮沟镇、二道甸子镇、八道河子镇、金沙镇、常山镇、横道河子乡、公吉乡、桦郊乡、永吉街道,共10个乡镇(街道)156个行政村。地理坐标为北纬42°34′至43°29′,东经126°16′至127°45′之间。现养殖规模13.39万头,年产肉量1.1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