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溪毛峰

黄石溪境内的黄石村村民收入丰厚,生活小康,这里盛产茶叶,尤以“黄石溪毛峰”最为名贵。早在1915年,“黄石溪毛峰”就曾获得巴拉马国际博览会金奖,1983年又获“香港国际食品博览会”金奖。从此黄石名茶远销德国、日本、香港、澳门等国际市场,和北京、天津、上海、广州、合肥等大中城市。国家外交部从1958年起,每年定购500公斤作为“礼品茶”招待外宾。从1990年起,国务院行政司每年订购25公斤,供重要会议使用。近几年又开发出“道僧天云”、“天台云蕊”、“天台翠尖”、“黄石旗枪”等系列精品。

黄石溪原本是九华山脉的几大主要溪流之一,源出原始岭和天台峰东南龙湫的两条溪水合于抵喜岭而成,因沿途滩、潭、急流、飞瀑遍布峡谷;溪水清澈回环,聚翠掩碧,绵延于峰峦叠嶂之中而遐迩闻名。其中的“龙门一跃”、 “雪滩三级”、“美女潭”和气势恢宏,落差高达六十余米的“银蛇瀑布”最为著名。由于黄石村上至原始岭,下及里家,村民随溪而居,一溪清流滋养了栖居两岸的生灵,故而黄石溪也就成了黄石村的代名词。


黄石溪地处九华山天台峰东麓,方圆22平方公里,是陵阳方向登山上九华天台的必经之路,当年朝山的青石古道依然静卧在茂林修篁之中。古谚中“上趟黄溪,湿透三重衣”说的就是东起岔泉岭,西至原始岭的十里横排山。黄石溪平均海拔800米,有保存完好的原始生态森林、古村落和黄石大峡谷,这里青砖灰瓦的乡居依山而筑;几人合围的参天古木挺立房前村头;清冽的溪水穿村而过,经年淙淙汩汩,滋润着这方古老的土地,宁静、祥和。在村的外围,山坞的四面是一划划修葺整齐的茶园和成片的翠竹。村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但他们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自然经济时代的生活状态,2007年南阳东河至黄石溪的柏油公路业已贯通,汽车开进了深山;电视、电话和互联网络架构了对外的信息桥梁。可以说,这里的人们在安享自然田园风光的同时,又充分享受着电力能源所带来的一切现代物质文明。梯田层层,四季飘香,空气中处处都弥漫着五谷、山果、山花和茶叶的芳香。宋末诗人陈岩曾诗誉黄石溪:“平田千亩万山中,水脉高低处处通。黄石一溪三十里,暖香吹动稻花丛。”(载《青阳县志》)。这里的山果很是出名,像“八月楂”、“猴栗子”、“猕猴桃”等。


说到黄石溪的茶,至今那里还流传着一个美丽的传说:唐代,一行脚僧人沿古徽道自九华经天台寺往陵阳东去,行至道僧洞,时已过午,行脚僧又饥又渴,晕厥在道旁。不知过了多久,当行脚僧在石洞里苏醒过来的时候,只觉神清气爽,口颊生香,见一银须白发的老道正端着茶水送饮。行脚僧见石洞清幽,洞旁一溪,一潭,一瀑,水势盛大激越,风景优美,于是便与老道同室修行,因此这就有了佛山九华“仙释同修”的历史——“道僧洞”。这一僧一道的石像至今还供奉在洞内。又因僧、道二人年复一年地在溪边石岩上晾茶,茶渍浸黄了石岩,黄石溪也由此得名。应该说是这里的微酸性土壤和高山云雾气候,以及遍山遍野的兰草、望春等各种不知名的奇花异卉,以她们的阴润孕育了黄石溪茶的品质,以她们的体气赋予了黄石溪茶的绵甜馨香,也滋养了这方土地上勤劳纯朴的村民。


证书持有人:
青阳县种植业局

地域保护范围:
池州市青阳县所辖陵阳镇的黄石溪村、南阳村、清泉村、所村村、兰溪村、梅山村;朱备镇的将军村、东桥村共计 2 个镇 8 个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