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德吴茱萸

建德吴茱萸干品呈扁球形,直径2~3.6毫米,裂瓣不明显,多闭口,饱满;表面暗绿色至褐色;气芳香浓郁、味辛辣而苦。

2.1地形地貌 建德地处浙西丘陵山地和金衢盆地毗连处,地表以分割破碎的低山丘陵为特色,大部分地区地质构造属钱塘江凹槽带,山地和丘陵占全市总面积的88.6%。主要分布在新安江、寿昌江及兰江两岸的河谷平原及低山丘陵,为吴茱萸种植提供了良好的生态和自然环境。 2.2土壤质地 土壤主要以水稻土类的黄泥土,黄红泥土,砂土为主。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2.5~4.0%,pH值5~5.6,偏酸性。根据《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规定,土壤环境质量为二级标准,属尚清洁水平。 2.3气候特点 建德属亚热带北缘季风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6.7℃,日照时数1760小时,无霜期261天,降雨量约1600毫米,相对湿度约80%。因新安江水源为70米深以下的千岛湖水,水温常年保持14~17℃,形成了冬暖夏凉的小气候。 2.4水文水质 建德属钱塘江流域,有新安江及其支流寿昌江和兰江、富春江4条较大河流及38条中小溪流,水资源总量18.58亿立方米。建德吴茱萸种植区域主要分布在溪流两岸的山丘和坡地,其主要水源来自国家一级水体千岛湖。根据国家农业行业标准《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规定,建德吴茱萸种植区域内的水质综合污染指数为一级,属清洁水平。

3.1产地选择 建德吴茱萸生产基地须符合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的二级标准。生产地块选择阳光充足,温暖湿润,肥沃疏松,排水良好,土层深厚的微酸性土壤。 3.2 原植物 建德吴茱萸为芸香科植物石虎Euodia rutaecarpa (Juss.) Benth.var.officinalis(Dode)Huang,为多年生无刺灌木或小乔木,高2.5~10m。 3.3品种选择与特定要求:建德吴茱萸宜选用无病插穗和抗性好 的品种,如当地小花种。 3.4生产控制过程 3.4.1 无性繁殖育苗 3.4.1.1 分株繁殖 冬季至早春刨开吴茱萸母株泥土,选直径3cm左右侧根,间距10cm割破侧根,施有机肥后覆土。 3.4.1.2 根插繁殖 选长势旺盛、根系发达,树龄5年左右的吴茱萸树作母株。2月上旬切取笔杆粗的侧根截成长15~20cm的小段作为插穗插入苗床。 3.4.1.3 硬枝扦插 选用良种母株或良种采穗圃树冠中上部生长发育正常,芽眼饱满,无病虫害的1~2年生枝条作插穗。 3.4.2.1 建立苗床 苗床宽度1.5~1.8m,施腐熟有机肥、珍珠岩,混匀深翻入土。土、肥、珍珠岩比例为5:3:2,整平畦面待用。 3.4.2.2 苗床消毒 在扦插前5天,用消毒液对苗床进行喷雾消毒并密闭3天,扦插前1天揭膜通风。 3.4.2.3 苗床管理 吴茱萸插穗移栽密度5cm×6cm,深度5cm,栽后轻压土壤、喷水保湿,搭好荫棚。 3.4.2.4 种苗规格 吴茱萸种苗地径粗(扦插口上3cm)0.8cm以上,高度30cm以上。 3.4.3吴茱萸栽培管理技术 3.4.3.1选地和整地 种植地宜选择阳光充足,温和湿润,海拔不超过1000m,土质疏松,排水良好,耕作层较厚, 富含腐殖质的坡地、林缘旷地为宜。坡度15° 以下平缓坡地直接开穴栽种,坡度15°以上坡地沿等高水平线挖鱼鳞坑,按株行距2.5m×4.5m定植。 3.4.3.2定植 定植前按穴施足拌土的腐熟有机肥、钙镁磷肥作底肥。定植后浇足定根水,待水下渗后加土盖满穴。 3.4.3.3修剪整形 3.4.3.3.1定形修剪 幼龄期吴茱萸定形修剪分三步完成,第一次在定植当年5月份进行,第二次在定植当年落叶后至次年发芽前,第三次在定植第二年落叶后至发芽前。吴茱萸株高达到80~100cm时进行第一次修剪,剪去主干顶端。选留3~4条健壮侧枝培育成主枝,第一年冬季落叶后到次年发芽前在主枝上选留不同方向的3~4个生长发育充实的枝条培育副主枝。第三年冬季在副主枝上选留3~4个不同方向发育良好的侧枝培育成结果技。每年冬季适当剪除过密枝、重叠枝、徒长枝和病虫枝。 3.4.3.3.2老树更新 老龄树以重修剪为主,衰弱的结果枝进行短截重剪,对主干和根系已衰退的拨除更换新株。 3.4.3.4施肥管理 每年施肥二次,第一次在早春萌芽前施N、P、K无机复合肥,第二次在冬季落叶后,以农家肥为主,配合使用N素化肥。施肥办法是离根茎适当距离深挖环形沟,将肥料施入环形沟。 3.4.3.5中耕除草 5月开花前,在树冠周围直径100cm范围内中耕除草。 3.4.4病虫害综合防治 3.4.4.1农业防治 选用抗性好的优良品种。在病虫害发生季节及时清除病枝病叶及有虫枝叶。吴茱萸收获后清洁田园。 3.4.4.2物理防治 用灯光、色板等诱杀小地老虎、金龟子、蚜虫等。 3.4.4.3化学防治 按《绿色食品 农药使用准则》规定执行。 3.4.5吴茱萸采收与初加工 3.4.5.1吴茱萸采收 6月下旬至7月上中旬果实饱满并呈青绿转黄绿时心皮尚未分离时即可采收。 3.4.5.2加工 采收后摊在网筛或竹席上晾晒至全干。若遇雨天可加热烘干。晒干或烘干时,温度不得超过55℃,并经常翻动使之干燥一致。 3.4.5.3贮藏 仓库应清洁无异味,远离有毒、有异味、有污染的物品。仓库须通风、干燥、避光,配有除湿装置,并具有防鼠、虫、禽畜的措施。吴茱萸干品应存放在货架上,防虫蛀、霉变、腐烂和挥发油散失。

产品特征:
4.1感官特征 建德吴茱萸干品呈扁球形,直径2~3.6毫米,裂瓣不明显,多闭口,饱满;表面暗绿色至褐色;气芳香浓郁、味辛辣而苦。 4.2内在品质特色指标 建德吴茱萸按干燥品计算,含吴茱萸碱(C19H17N3O)和吴茱萸次碱(C18H13N3O)的总量≥0.15%,含柠檬苦素(C26H30O8) ≥0.50%,水分<15%。 4.3安全要求 产品生产严格遵守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标准要求。

包装规定:
按照农业农村部关于农产品地理标志使用的有关规定,对建德吴茱萸地理标志的使用作如下规定:凡在标志范围内生产经营的建德吴茱萸,并按照建德吴茱萸生产控制技术规范种植、加工和销售的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大户),在产品和包装上使用已获得的建德吴茱萸地理标志,须向登记证书持有人提出申请,并签订相关合同,按照相关要求规范生产和使用标志,统一采用产品名称和农产品地理标志公共标识相结合的标识标注方法。使用本地理标志的生产经营者,对产品的质量和信誉负责,违反本规定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有关规定处罚。

证书持有人:
建德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地域保护范围:
建德吴茱萸地理标志保护地域范围为浙江省建德市所辖的新安江街道、洋溪街道、更楼街道、莲花镇、乾潭镇、梅城镇、杨村桥镇、下涯镇、大洋镇、三都镇、寿昌镇、航头镇、大慈岩镇、大同镇、李家镇、钦堂乡共计16个乡镇(街道)217个行政村。地理坐标为东经118°53′46″~119°45′51″,北纬29°12′20″~29°46′27″之间。现有生产规模533.3公顷,年产量480吨,保护区域面积1.5万公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