弶港泥螺

弶港泥螺壳卵圆形,薄而脆,壳口大,壳面有细密的环纹;头盘大而肥厚;螺壳顶背隐隐可见一道暗黄色花纹;腹足肥硕,嗉囊内泥沙较少;腌制后肉质脆嫩,鲜滑爽口,耐储藏。

2.1 养殖区域滩涂底质一般为淤泥质。该区域滩涂主要由黄河和长江入海携带的泥沙淤积而成。 2.2 养殖海域滩涂处于长江径流和苏北沿岸流两个不同性质水系的交汇处(渔民俗称二夹水)。该区域海水营养盐丰富,滩面富集硅藻类等底栖藻类,形成渔民俗称的“油滩”样滩涂,天然生物饵料充足,十分有利于泥螺生长和繁育。 2.3 养殖区域环境质量良好,符合海水养殖产地环境标准。

3.1 由于养殖区域淤泥质滩涂的特殊性,其种群属于“黄泥螺”,口感脆嫩,营养丰富,品质上优。 3.2 生产方式 历史上是以捕捞自然资源为主,上世纪90年代初逐步转变成以人工养殖为主。养殖方式为开放式滩涂移苗增养殖和人工护养。养殖的“弶港泥螺”既可以直接上市销售,也可以加工后销售。 3.2.1 人工养殖 3.2.1.1养殖基地环境条件 养殖区域远离污染源,潮流通畅、风浪较小,底质稳定,位于滩涂中、低潮区;底质以淤泥质为佳,滩涂较为平坦;海水盐度15-30‰。 3.2.1.2 产品产量指标 为了保证泥螺生长速度、成活率和产品质量,产量目标确定在每亩50kg以内。 3.2.1.3 养殖技术 (1)苗种 采用本地天然苗种,或收集天然泥螺卵群进行半人工育苗。苗种要求外壳完整,腹足伸缩自如,无杂质,未受淡水浸泡和污染。苗种规格一般在10000-20000粒/kg。 (2)苗种播放 播放时间为每年3月-5月。直接在滩涂上投放。播放密度一般为每平方米滩涂100粒左右。播种方式为用容器盛少量苗种,加入海水,拌匀后用手直接播放。 (3)日常管理 在养殖过程中不投喂任何饲料,不使用任何渔药。加强养殖区域巡查,注意观察泥螺生长及迁移情况,并做好记录。用手工捕捉玉螺等其他螺类、蟹类等敌害生物,驱散鸟类,减少损失。及时清理滩面死螺、垃圾、敌害生物,保护养殖区域生态环境。 (4)收获 收获时采用传统人工捡拾方式,捕大留小,采捕规格2cm左右。 3.2.2 加工 常见加工产品形式是醉泥螺。醉泥螺,又叫醉螺,味道香甜而且脆嫩,又咸又鲜,味道独特,产品便于较长时间贮存和较长距离运输。加工主要工序包括选料、盐浸、冲洗、腌制、分级、制卤、加料、密封等。

产品特征:
4.1 外在感观特征 壳卵圆形,薄而脆,壳口大,壳面有细密的环纹;头盘大而肥厚;螺壳顶背隐隐可见一道暗黄色花纹;腹足肥硕,嗉囊内泥沙较少;腌制后肉质脆嫩,鲜滑爽口,耐储藏。 4.2 内在品质指标 氨基酸总含量≥3.5%,其中呈味氨基酸(谷氨酸、天冬氨酸、苯丙氨酸、丙氨酸、甘氨酸和酪氨酸)含量≥1.6%;粗蛋白≥3.3g/100g;粗脂肪≥1.2%。 4.3 质量安全要求 符合NY5073水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限量的要求。 4.4 质量安全管理 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法律法规,严格执行相关标准、规定,宣传贯彻本规范和相关标准。对非保护区域生产、不按照标准和规范生产,以及产品质量达不到规范和相关标准要求的,禁止使用标志。

包装规定:
保护区域内的弶港泥螺生产经营者,按照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管理办法》有关规定,符合要求的可向申请人东台市弶港镇农业技术推广综合服务中心提出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申请,经核查后签订相关合同,按照相关要求规范生产和使用标志,统一采用产品名称和农产品地理标志公共标识相结合的标识标注方法。

证书持有人:
东台市弶港镇农业技术推广综合服务中心

地域保护范围:
盐城东台市弶港镇所辖蹲门村和巴斗村附近沿海滩涂。地理坐标为东经120°56′~121°01′,北纬32°53′~33°03′。养殖面积14400公顷,年产量3000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