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扎荞麦

  • 更新日期:
  • 保护日期:
  • 保护范围:
    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
  • 特产分类:
  • 颁发机构:
  • 质量控制技术规范编号:

尖扎荞麦,籽粒饱满,呈三棱形,表面光滑,呈褐色;荞麦粉色泽呈青白色,熟食口感细腻,麦香浓郁。

2.1 土壤地貌情况 尖扎荞麦保护区域地势南北高,中间低,形成四山环抱的河谷川地,热量不易流失,是有名的“小江南瓜果之乡”。位于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海拔最低为公伯峡1900米,最高为容曲河山3500米,县城海拔2100米。全境地域偏狭、山川交错、沟壑纵横,呈现多级河流阶地和盆地丘陵地貌。较高的海拔使境内一年四季太阳辐射能充裕,年日照时数为4432小时,充足日照可有效提高尖扎荞麦生殖生长阶段的光合作用能力,使其荞麦果皮叶绿素得到积累。 2.2 水文情况 尖扎荞麦保护区域有丰富的水利资源。有昂拉河、加让河、安中河、尕布河、隆务河等河流分别从南北两侧汇入黄河,由于尖扎县自然环境良好,素有“小江南”之说,水质为优,并且全县水资源总量为3.629亿立方米,水资源储备丰富,为尖扎荞麦的生长提供了优质充足的灌溉水源,使其粒大皮薄,固而尖扎荞麦表面光滑,呈褐色。 2.3 气候情况 尖扎荞麦保护区域深居内陆,气候属高原大陆性气候,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年平均气温7.8℃,年日照时数4432小时,年平均降水量350-400毫米,无霜期186天。年平均气温7.8℃,昼夜温差约达15℃左右,白天通过光合作用有效提高尖扎荞麦生理活性;夜间低温抑制其呼吸作用减少养分的消耗,从而使其体内的叶酸得到充分沉积保存,固其尖扎荞麦生长,尖扎气候较为干燥,使尖扎荞麦叶片上的气孔密度小,水份散发慢,尖扎荞麦含水量高,荞麦素含量少,故其尖扎荞麦食味好。

3.1产地选择 尖扎荞麦耐旱耐瘠,适应性强,产地选择在无污染和生态条件良好的地区,土质疏松、透气性好的沙壤土。 3.2品种范围 品种为尖扎苦荞(互荞1号 Fagopyrum tataricum (L.) Gaertn.) 3.2.1选种 选用中等大小、千粒重26~28克,发芽率在95%以上,籽粒饱满、优良苦荞种。 3.3田间管理 3.3.1 整地施肥 前作物收获后,及时深耕,耙耱保墒,播前浅耕,粑耱整平。播前浅耕,施入有机肥每亩300公斤,均匀撒施,浅耕翻入耕作层15cm-20cm。 3.4播种 3.4.1播种时间 播种时间在4月中旬-5月初。 3.4.2播种方法 以条播方式。 3.4.3 播量与密度 播种前深耕细作,平畦,播深度3-4cm,宽1.2~1.5米,行距15厘米,每公顷播种量为1.5~2千克。 3.4.4除草 播种后,耙平土地,中耕期进行1次人工除草。 3.4.5灌溉 自然降水量能够满足荞麦生长需求,整个生育期无需人工浇水。 3.5收获 荞麦适宜收获期一般以植株全株籽粒有2/3变黑,为最佳收获期。

产品特征:
4.1尖扎荞麦的外在感官特性 尖扎荞麦,籽粒饱满,呈三棱形,表面光滑,呈褐色;荞麦粉色泽呈青白色,熟食口感细腻,麦香浓郁。 4.2内在品质特征 含膳食纤维4.83g~5.34g/100g,烟酸4.9mg~5.4mg/100g,蛋白质≥12g/100g。 4.3、安全要求 尖扎荞麦按照GB/T 10458进行质量要求和卫生要求、检验、包装、储存和运输等。

包装规定:
在尖扎荞麦地域范围内的地理标志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在产品或包装上使用尖扎荞麦农产品地理标志,须向尖扎县农牧业综合服务中心提出申请,并按照相关要求规范生产和使用标志,统一采用产品名称和农产品地理标志公共标识相结合的标识标注方法。 明确表述地域范围内的地理标志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在产品或包装上使用已获登记保护的农产品地理标志,统一采用产品名称和农产品地理标志公共标识相结合的标识标注方法。

证书持有人:
尖扎县农牧业综合服务中心

地域保护范围:
尖扎荞麦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范围包括:马克堂镇、康扬镇、坎布拉镇、贾加乡、措周乡、昂拉乡、能科乡、当顺乡、尖扎滩乡3个镇6个乡86个行政村,地理坐标为北纬35°39′20″~36°10′00″,东经101°37′43″~102°08′40″,种植面积为500亩,年产量65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