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首马铃薯

界首马铃薯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可以追溯到明代成化年间。上世纪50年代,界首马铃薯农场生产的地方品种“界首红皮”享誉国内外;90年代,形成以陶庙、颍南为中心的马铃薯生产区域,栽培面积发展到10万亩,成为当时中原地区最大的马铃薯种植基地,产品销往广州、深圳、上海等地。

2018年,安徽省农业农村厅、省发改委、省林业局联合发布《关于安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名单(第一批)的公示》,公示了21个安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名单,界首马铃薯榜上有名,成为阜阳市唯一入围特优区。

1、气候情况:保护地域位于暖温带与北亚热带的过渡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适中,光照充足,无霜期较长,光、热、水等资源丰富。常年日照时数2251小时,年平均气温14.7oc,年温差27.1℃,年均无霜期216天,年平均降雨量832.4mm。在马铃薯块茎形成的主要季节4-5月份和10-11月份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块茎膨大和营养物质积累。2、土壤情况:保护地域属冲积平原,地势平坦,海拔高度(32.5-38.2米),土壤主要有砂姜黑土、潮土和棕壤土三类九个土属32个土种,土壤大部分pH值5.6—7.3,有机质18.19g/kg、全氮1.05g/kg、有机磷13.76mg/kg、速效钾 145.19mg/kg,沙壤土面积13万亩以上,十分有利马铃薯的生长。 3、水文情况:水源属于淮河水系,境内有颍河、泉河、万福沟、北(南)八丈河、界临河、白莲沟、黄沟、幸福沟、岳塘沟、棋子沟、蒋杨沟等,主要河流水质为,颍河标准III类 COD:26.4、氨氮:0.70;泉河标准 V类COD:29.3、氨氮:1.03。境内地下水资源丰富,纯净无污染,富含矿物质,井渠配套,浇灌方便,水质中性,适宜马铃薯生产,有利于优良品质的形成。

1、独特的种植模式:界首种植马铃薯历史悠久。通过生产技术的不断改进,从最原始的露地栽培,发展到地膜覆盖栽培,进一步改进到两膜、三膜大棚设施栽培;从人工、机械起垄栽培,改进到机械开沟培土封垄和部分播种、田管、收获的机械化栽培;从自留种到引进东北种薯,发展到在北方建立脱毒种薯繁育基地,使用脱毒原种、一代种。通过种植模式的改变和技术进步,大大提前了马铃薯收获期,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产量。每年春马铃薯4月底至5月初收获,秋马铃薯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收获,正处于全国马铃薯上市的空档期,市场价格高,易销售,效益好。2、独特的生产过程:2.1土壤的选择、选择耕层深厚、疏松肥沃、透气性好,有机质丰富,pH 5.6~7.3适宜块茎生长的沙质土壤。2.2选用优良品种和脱毒种薯、选用优质菜用品种,如费乌瑞它等。要求早熟、抗病、外表光滑、芽眼浅、大中薯率高、商品性好、口感佳、黄皮黄肉。使用脱毒种薯,严把种薯市场销售关,禁止使用商品薯繁殖。2.3精细的生产管理、春季大棚马铃薯每年12月底至元月上旬催芽播种,地膜覆盖每年2月上中旬催芽播种;秋季8月初至8月中旬露地播种。根据马铃薯需肥特点,实施配方施肥,采取高钾复合肥、有机肥、生物菌肥相结合,施足底肥,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根据品种特性,合理密植,提高马铃薯产品的商品性。加强田间管理,保证破膜、通风、保温、浇水、补肥、防冻等关键技术落实到位。种、田管、收获的机械化栽培;从自留种到引进东北种薯,发展到在北方建立脱毒种薯繁育基地,使用脱毒原种、一代种。通过种植模式的改变和技术进步,大大提前了马铃薯收获期,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产量。每年春马铃薯4月底至5月初收获,秋马铃薯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收获,正处于全国马铃薯上市的空档期,市场价格高,易销售,效益好。2、独特的生产过程:2.1土壤的选择、选择耕层深厚、疏松肥沃、透气性好,有机质丰富,pH 5.6~7.3适宜块茎生长的沙质土壤。2.2选用优良品种和脱毒种薯、选用优质菜用品种,如费乌瑞它等。要求早熟、抗病、外表光滑、芽眼浅、大中薯率高、商品性好、口感佳、黄皮黄肉。使用脱毒种薯,严把种薯市场销售关,禁止使用商品薯繁殖。2.3精细的生产管理、春季大棚马铃薯每年12月底至元月上旬催芽播种,地膜覆盖每年2月上中旬催芽播种;秋季8月初至8月中旬露地播种。根据马铃薯需肥特点,实施配方施肥,采取高钾复合肥、有机肥、生物菌肥相结合,施足底肥,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根据品种特性,合理密植,提高马铃薯产品的商品性。加强田间管理,保证破膜、通风、保温、浇水、补肥、防冻等关键技术落实到位。2.4病、虫、草害防治、马铃薯主要病害有晚疫病、早疫病、青枯病,主要虫害有蚜虫、白粉虱、地老虎等。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优先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合理使用化学防治。农业防治:通过选用抗病品种,脱毒种薯,采用合理耕作制度、轮作换茬、种养结合、机械或人工除草等农艺措施,减少有害生物的发生;选用抗性强的品种,品种定期轮换,保持品种抗性。物理防治:采用灯光诱杀,如利用黑光灯、色光板、频振式杀虫灯诱杀小地老虎、金龟子、棉铃虫、银纹夜蛾等鳞翅目、同翅目害虫;采用粘虫板诱杀,在危害马铃薯茎叶的蚜虫、白粉虱发生田块,利用黄板或蓝板诱杀。生物防治 :采用农用链霉素、新植霉素等生物源农药防治病虫害。利用及释放天敌,控制有害生物的发生;同时要保护天敌,主要是通过选择对天敌杀伤力小的中低毒性农药,避开自然天敌对农药的敏感期,创造适宜自然天敌繁殖的环境。药剂防治:使用化学农药时,严格执行NY/T393的规定。合理混用、轮换交替使用不同作用机制或具有负交互抗性的药剂,克服和推迟病虫害抗药性的产生和发展,并确保农药施用的安全间隔期。2.5收获分级:根据品种特性、市场需求等,适时收获。春季一般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收获,秋季一般在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收获后,根据大小及时分级包装、销售。2.6生产记录要求:建立完善的马铃薯质量跟踪记录体系,包括相关法律文件、管理规章制度、农事活动及加工销售等,可以追踪到铃薯的种植条件、田间管理、分级收获、加工及包装、运输、贮藏和销售全过程。记载详细的生产管理措施和投入品的使用种类、数量和时间等。

产品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块茎长椭圆形,表皮光滑、淡黄色,肉鲜黄色、块茎大而整齐、芽眼少而浅。2、内在品质指标 :“界首马铃薯”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内生产的马铃薯,每100克块茎含淀粉10.0-13.5g、蛋白质1.93-2.25g、维生素C 15.2-18.4mg、还原糖0.46-0.65g、钾390-457mg、铁0.85-1.23mg。3、安全要求:严格按照GB4406种薯、GB18133马铃薯脱毒种薯、NY/T391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NY/T393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NY/T394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NY/T658绿色食品包装通用准则、NY/T1049绿色食品薯芋类蔬菜、NY/T1056绿色食品 贮藏运输准则、NY/T1066马铃薯等级规格、NY/5222无公害食品马铃薯生产技术规程等的规定组织生产。严格按照市场准入制度,贯彻《食品安全法》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推进马铃薯无害化管理,严格按照界首市无公害马铃薯的具体要求规范操作。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认证绿色和有机产品,建立马铃薯质量安全可追溯制度,进一步规范生产行为。

包装规定:
界首马铃薯地理标志使用管理实行“品牌、标准、标识、监管、宣传”的“五统一”制度。1、符合下列条件的单位和个人,可以向登记证书持有人申请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1.1生产经营的马铃薯符合确定的地域范围;1.2已取得相关的生产经营资质;1.3产品严格按照界首马铃薯生产加工技术规范进行的;1.4具有界首马铃薯市场开发经营能力。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的单位和个人,应与登记证书持有人鉴定农产品地理标志使用协议,协议中规定界首马铃薯地理标志产品生产、加工技术规定及包装、标识使用要求,载明使用数量、范围及相关责任义务。地理标志登记证书持有人,不得向使用人收费。2、农产品地理标志使用人享有以下权力。2.1可以在产品包装上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2.2可以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进行展示、展销等广告宣传;3、农产品地理标志使用人应当履行以下义务。3.1自觉接受登记持有人相关监督检查;3.2保证地理标志产品质量、规范产品销售;3.4规范农产品地理标志标识使用;4、地理标志农产品生产加工经营者,应该建立质量控制追溯体系,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持有人和标志使用人对产品质量和信誉负责。5、农产品标志许可使用人不准将证书转给他人使用。未经登记证持有人许可,任何人不得使用登记的农产品地理标志标识。6、地理标志登记证持有人配合相关部门不定期开展市场检查,接受社会监督,保证消费者合法权益。

证书持有人:
界首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地域保护范围:
界首马铃薯地域保护范围包括界首市区域的东城街道、西城街道、颍南街道、光武镇、泉阳镇、芦村镇、新马集镇、大黄镇、田营镇、陶庙镇、王集镇、砖集镇、顾集镇、代桥镇、舒庄镇、邴集乡、靳寨乡、任寨乡18个乡镇街道。地域坐标东经115°14′45.13″——115°31′25.57″,北纬33°0′48.5″——33°31′11.22″,东至代桥镇,南至舒庄镇,西至砖集镇,北至芦村镇,地域保护规模为55万亩。常年种植面积6000余公顷,总产量20万吨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