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梅花鹿产品

关东礼旗舰店

正品店铺 立即购买

《本草纲目》称鹿茸可以“生精补髓,养血益阳,强筋健骨,治一切虚损,耳聋目暗,眩晕虚痢”。此外,《名医别录》、《梦溪笔谈》、《药性论》、《本草经疏》等著作均论述,并逐渐由此扩展至鞭、筋、血、尾、胎、脱盘、角等部位入药。

梅花鹿鹿茸及鹿副产品的应用历史十分悠久。鹿茸在我国己有1,800余年的应用历史。东汉时期的《神农本草经》载有“味甘温,主漏下恶血,寒热惊痫,益气强志,生齿不老”。《本草纲目》称鹿茸可以“生精补髓,养血益阳,强筋健骨,治一切虚损,耳聋目暗,眩晕虚痢”。此外,《名医别录》、《梦溪笔谈》、《药性论》、《本草经疏》等著作均论述,并逐渐由此扩展至鞭、筋、血、尾、胎、脱盘、角等部位入药。历代医家从临床应用实践中总结出鹿茸的主要功效:补肾阳、益精血、强筋骨、托疮毒。

我国将鹿血、鹿茸血应用于医疗保健的历史可追溯至宋代。当时,“刺血生饮”为皇宫和达官贵人的一种滋补之道,最早见于宁人周辉的《清波杂结》。宁洪迈《夷坚志》载:“赵监庙素有赢疾,或教之日服鹿血则愈。赵买鹿三四头,日取一枚,以长铁管插入其内间,少顷。血凝满管中乃服,赵果肤革充盛,健饮啖”。后来,清皇室亦行此道,据徐河《清稗类钞》云:“文宗御守时,体多疾,面常黄,医谓鹿血可饮,手是养鹿百数十,日命取血以进”。至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则对鹿血医疗作用体积了详细记载:“大补虚报,益精血,解痘毒。药毒”。并对鹿血、鹿茸血酒颂曰:“近世者有服鹿血酒者。云得干射生者,因采捕人山失道,数日饮渴将委顿。惟获一生鹿,刺血数升饮之,饥渴顿除。及归,遂觉血气充盛异人。有效而眼之者,刺鹿头角间血,酒和饮之更佳”。此外,鹿鞭、尾、筋等在我国本草典籍中亦均有记载。

我国养鹿的历史更为久远,早在三千年前的西周,就已形成了圈养鹿的雏形。《诗经》中就有关于养鹿的描述,在《豳风·东山》中有这样的诗句:“町疃鹿场,熠耀宵行。”

长白山区域是梅花鹿东北亚种的主要分布地。据《金史》记载,山林猎户常用桦树皮做角哨,吹出“呦呦”之声,诱鹿出林,聚而捕之。后金天命四年(1619年),爱新觉罗·努尔哈赤(老罕王)就以包括现在的吉林省辉南、梅河口、东丰、东辽及辽宁西丰为中心,建起了大围场。康熙朝开始,对围场实行封禁,统归“盛京”(沈阳)管辖,称为“盛京围场”。《清朝文献通考》证:东丰“明为海西卫叶赫、哈达、辉发三部地……天命间设盛京围场,协领守之。”围场每年按例以梅花鹿茸及鹿副产品向朝廷贡鲜。由此开始了吉林梅花鹿养殖自然发展史,以下我们以东丰县的历史为主线加以简述。

1796年至1827年,逐步形成了由圈养梅花鹿的原始方式,向现代人工养鹿模式的转变。《东丰县志》谓:清道光七年即查出在围场中有鹿窖110处,系潜入围场流寓的猎户,为补贡额不足,捕获鹿只所设。由此,开始尝试圈养梅花鹿。

1874年,清廷恩准在伏力哈色(满语,汉语意思为“香”)钦围场(今隶属于东丰县小四平镇、横道河镇)设立“皇家鹿苑”,开始重视圈养梅花鹿。1895年,为圈养梅花鹿封设“鹿鞑”,成为中国吏制史上绝无仅有的官衔。《东丰县志》及史料云:清光绪21年,猎户赵允吉被朝廷封为七品“鹿鞑”;清宣统3年,其子赵振山被封为六品“鹿鞑”。

1904年,清廷为仍享贡鲜,特留伏力哈色钦围中2298公顷山林,做为养鹿官山地。这是我国首个集梅花鹿保护与养殖为一体的国家基地。1924年,国民政府在东丰成立了首个国有性质的养鹿场,存栏公鹿仅2只,母鹿36只。1931-1937年,东丰圈养梅花鹿已发展相当的规模。圈养的梅花鹿东北亚种存栏已达870只。其中,日伪当局1次调往日本活鹿即达300只;至1937年末,存栏590只。

 此后,梅花鹿养殖业逐步发展,并遍及全省。其中起步较早的有龙潭山、辉南、抚松、双阳、四平、通化、集安、敖东等养鹿场。吉林梅花鹿各品种(系)均源于梅花鹿东北亚种[ Cervus nippon hortulorum Swinchone , 1864。] 该亚种的分布仅限于长白山一带。我国各地饲养的种群,主要是本亚种的后裔。建国以后,全省各梅花鹿养殖场均以品种(系)选育为主要方向,开始了梅花鹿的育种工作。先后培育出了适应平原丘陵、半山区、山区环境因子的梅花鹿品种或品系,目前,已通过鉴定的有四个品种和一个品系,即双阳品种、东丰品种、四平品种、敖东品种和长白山梅花鹿品系。


吉林梅花鹿养殖历史较长,规模较大,开展品种(系)选育工作较早,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省梅花鹿存栏量近30万头。鹿茸及鹿副产品生产技术力量雄厚,吉林是梅花鹿鹿茸传统加工工艺“马记鹿茸”的创始地,产量和质量在国内具有一定的优势,市场稳定而成熟,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出口日本、韩国等国家,年销售额超过12亿元。其中,全省年产鹿茸100吨,产值7.5亿元,以鹿茸为主药的“安神补脑液”年需要鹿茸7吨,2004年销售2200万盒,销售收入达3.5个亿;年产鹿鞭10000根,产值0.04亿元;年产鹿血60吨,制品产值0.06元;年产鹿血60吨,制品产值0.06元;年产鹿尾20000个,制品产值0.03亿元;年产鹿胎5000个,制品产值3亿元;年产鹿筋30吨,制品产值1亿元;年产鹿托盘50万只,制品产值0.6亿元。

三、申请保护产品的品质特色与生产地域的关系

(一)吉林梅花鹿的品种特征

1.体型外貌特征

吉林梅花鹿品种体型中等大小,结构紧凑,体质结实,腰背平直,四肢健壮,头方正,额宽,鼻梁平直,嘴巴粗短、平齐,目光温和。

⑴双阳梅花鹿品种

成年公鹿体重平均为138kg,体长103--113cm,体高为101--111cm;成年母鹿体重为68--81 kg,体长94--100cm,体高88--94cm。公鹿夏毛呈棕红色或棕黄色,梅花斑点大而稀疏,背线不明显,腹下和四肢内侧皮毛较长,呈灰白色。冬毛密长,呈灰褐色,梅花斑点隐约可见。

⑵东丰梅花鹿品种

成年公鹿体重平均为128.8±5.45kg,体(斜)长114.2±6.34cm,体(肩)高为106.6±5.77cm,胸围129.0±7.42cm,胸深47.6±3.68cm,头长32.4±1.83cm,额宽15.2±1.41cm,角基距5.0±1.71cm,尾长15.5±1.44cm;成年母鹿体重为75.0±6.19cm,体(斜)长92.5±2.86cm,体(肩)高87.0±3.09cm。夏毛呈棕黄色,颈、腹和四肢内侧的毛色较浅,梅花斑点中等大小,臀斑白色、明显,周边黑圈不完整,背线多数不明显;成年公鹿具有喉斑,冬毛密长,呈灰褐色,梅花斑点不明显,颈毛发达呈深褐色。

⑶四平梅花鹿品种

成年公鹿体重平均为141±10.8kg,体(斜)长106±6.6cm,体(肩)高为105±3.1cm,胸围124±6.6cm,胸深49±4.0cm,头长32±1.7cm,额宽17±1.4cm,角基距5.5±0.7cm,尾长17±1.4cm;成年母鹿体重为80±8.6cm,体(斜)长94±3.2cm,体(肩)高89.0±2.1cm。 公母鹿夏毛多为赤红色,少数为桔黄色或大白花;花斑明显、整洁;背线清晰。喉斑明显,多呈洁白色。臀斑明显,在周围有黑色毛圈。尾毛背侧呈黑色。

⑷敖东梅花鹿品种

敖东梅花鹿品种体型中等,成年公鹿体重为125.90±10.28 kg,体(斜)长为105.30±5.21 cm,体(肩)高为104.10±5.57 cm;成年母鹿体重为71.90±5.84 cm,体(斜)长为94.29±3.05 cm,体(肩)高为91.05±3.72 cm。体质结实;体躯圆粗,胸宽而深,胸围较大,背腰平直,臀丰满,无肩峰,四肢较短;头方正,额宽平,耳大小适中,目光温和,眼大无眼圈,颈短粗,尾长中等;角基距较宽,角基围中等,角柄低而向外侧斜。夏毛多呈浅赤褐色(母鹿较公鹿毛色稍浅);颈、腹和四肢内侧的毛色较浅,但与体毛基本一致。梅花斑点均匀而不十分规则,大小适中。臀斑明显。背线不明显。喉斑不明显。有不明显的黑鼻梁。距毛较高;冬毛密长,呈灰褐色,梅花斑点不明显;颈毛发达呈深褐色。

⑸长白山梅花鹿品系

成年公鹿体重平均为126.5±11.82kg,体(斜)长105.77±10.50cm,体(肩)高为106.1±11.34cm,胸围119.78±3.41cm,胸深48.37±1.68cm,头长32.63±2.90cm,额宽14.98±1.25cm,角基距8.17±064.cm,尾长16.25±1.61cm;成年母鹿体重为81.0±6.05cm,体(斜)长90.88±10.34cm,体(肩)高86.98±8.31cm。公母鹿夏毛均为三个色型;多呈无背线的桔红色色型,少部分为有明显黑背线大梅花斑点的浅褐色被毛色型和无背线的梅花斑点小而不明显的栗色被毛型。呈桔红色色型的梅花斑点大小造中,但腹缘部位的梅花斑点密园而大,臀斑边缘生有不甚明显的黑毛圈,而另两个色型则生有黑色毛圈。三个色型的腹面都内着洁白长毛,喉斑较小,呈洁白色或灰白色,腹下和四肢内侧被毛较长,呈浅灰白色,与被毛界限不甚明显。其距毛呈褐色,屿被毛无明显差异。冬毛密长,呈灰褐色,梅花斑点不明显。

2.茸型特点

茸的主干、茸根、嘴头均较圆;三杈茸弯曲弧度小;茸挺粗壮肥大,嘴头饱满、呈元宝形;茸形根细上冲,眉枝短而较粗,弯曲较小,鹿茸细毛红地,茸色纯正。

三杈鲜茸的主干长47.2±4.68cm,围15.70±1.52cm;眉枝长20.1±2.02cm,眉枝围11.3±1.43cm;嘴头长12.3±1.46cm,嘴头围14.9±1.52cm;眉二间距29.3±3.95cm。

(二)吉林梅花鹿鹿茸及鹿副产品的产品质量特色

1.鹿茸

吉林梅花鹿鹿茸呈圆柱状分枝,具一个分枝者习称“二杠”,主枝习称“大挺”,长17-20cm,锯口直径4- 5cm,离锯口约1cm处分出侧枝,习称“门庄”,长9-15 cm,直径较大挺略细。外皮红棕色,多光润,表面密生红黄色或棕黄色细茸毛,上端较密,下端较疏,分岔间具1条灰黑色筋脉,皮茸紧贴。锯口黄白色,外围无骨质,中部密布细孔。体轻,气微腥,味微咸。具两个分枝者,习称“三岔”,大挺长23-33 cm,直径较二杠细,略呈弓形,微扁,枝端略尖,下部多有纵棱筋及突起疙瘩;皮红黄色,茸毛较稀而粗。

水分:不得超过18%;

灰分:不得超过45%;

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超过15%;

水溶性浸出物:不得低于15%;

醇溶性浸出物:不得低于3.0%。

2.鹿鞭

由雄性鹿屠宰后取下的外生殖器的干品。呈长圆柱形,略扁;有纵横纹;龟头钝圆,包皮后翻,带有阴毛,睾丸两枚,呈长椭圆形,海绵体断面呈蝶状,有尿道沟;表面棕黄色或棕红色;气微腥,味微咸。

水分:不得超过13%。

总灰分:不得超过4.6%。

水浸出物:不得低于23%。

3.鹿血

为鲜鹿血或红褐色粉末,气腥,味甘、咸。鹿血粉:为红褐色粉末。

水分:鲜鹿血:60%-80%;鹿血粉:5%-8%。

蛋白质:不得低于8% 。

4.鹿尾

呈扁锥形,腹面扁平,背面微凸;尾椎骨不外露,无残肉。质地坚实,内部饱满,细长,表面为紫黑色或紫褐色,有光泽;气微腥,味微咸。

水分:含量不得超过13%;

总灰分:不得超过4.6%。

5.鹿胎及鹿胎膏

鹿胎干胎四肢蜷于腹下,头侧弯贴胸的一侧,呈半球形,如系胎衣包裹,胎儿周身有数个紫褐色斑块(胎衣子叶)附着。花斑明显,表面黄褐色或赤褐色,斑点乳白色。具有特殊腥香味。

水分:含量不得超过13%;

总灰分:不得超过4.6%。

鹿胎膏为棕褐色至黑褐色干膏方块,味甘,微苦。每块重50克。

水分含量为8-12%。

6.鹿筋

鹿四肢剔下的筋腱的干品,呈长条形,上部开叉,下端留有两个附蹄;表面棕黄色,半透明,有光泽。气微腥,味淡。

水分:含量不得超过13%;

总灰分:不得超过4.6%。

7.鹿脱盘

呈盔状或盘状,周边有珍珠状凸起,类骨质结构。直径3--6cm,高1.5--4cm。表面灰褐色或灰黄色,有光泽,中部具蜂窝状细孔。

水分:含量不得超过5%。

(三)吉林梅花鹿鹿茸及鹿副产品独特品质与原产地域环境的关系

1.自然环境

我国梅花鹿共有6个亚种。其中:

东北亚种 Cervus nippon hortulorum Swinchone , 1864。分布限

于长白山一带。

华南亚种 Cervus nippon pseudaxis (=kopschi) , Eydous & soulcyct or Gervais, 1841。残存于江西、安徽南部及浙江西部。

四川亚种 Cervus nippon sichuanicus Guo, Chen & Wang, 1978。仅分布于四川诺尔盖县和红原县。

台湾亚种 Cervus nippon taiouanus Blyth, 1860,  分布台湾,野生种已在本世纪40年代绝迹,但饲养种群已有相当数量。

山西亚种 Cervus nippon grassianus (Heude, 1884)。仅分布于山西。现在是否存在尚待证实。

河北亚种 Cervus nippon mandarinus, Milne-Edwards, 1871。曾分布于河北省,现已绝迹。

野生梅花鹿东北亚种,主要栖息于吉林省的长白山区。长白山位于吉林省东部,地处张广才岭、威虎岭、龙岗山联线以东地区,包括25个市县。这里地貌复杂多样,有山地、台地、丘陵、河谷盆地和火山群;山地海拔500~2,691m;属于北半球中温带,呈大陆性山等地气候,季风明显、春季风大干燥、夏季温暖多雨、秋季凉爽、冬季漫长寒冷。年日照2,109~2,660小时,无霜期平均120~130天,年降水量 600~1,340mm;分部最广的地带性土壤为暗棕色森林土,还有白浆土、草甸土、石质土等。

长白山区具有典型的山地自然特征,自山麓到山顶植被分布呈明显的垂直变化。从下而上分为:阔叶林带、针阔叶混交林带、针叶林带、岳桦林带和山地苔原带。梅花鹿主要栖于阔叶林和针叶林的过渡带,即针阔叶混交林带中。该地带植物种类丰富,是长白山植物最多、分布面积最大的景观带。针叶树以红杉为主,还有长白松、东北红豆杉等 。阔叶树有白桦、水曲柳、黄柏、紫椴、柞树等。草本植物种类繁多,有芍药、平贝母、东北延胡索等。此外,还有多种菌类、苔藓类、地衣等 。

野生梅花鹿一般栖于森林的边缘和山地草原。据资料记载,历史上吉林省东部山区及山地丘陵的森林里,都有野生梅花鹿分布。现在则只有长白山南、北西侧很小范围内有野生,数目已很少。调查表明,梅花鹿水平分布仅在东经127°以东,北纬46°以南的局部地区,在吉林省境内有汪清、珲春、安图、抚松及长白县。目前吉林省梅花鹿分布范围已大大缩小,东部多数县(市)都已杳无足迹,濒临绝种。

梅花鹿东北亚种在适应地理环境中,形成了季节性垂直迁移的习性,梅花鹿的上限可达海拔1,600m左右的明暗针叶林带的交界线,下限可到450m以下的阔叶林外缘。鹿的上爬是因夏季炎热,防蚊避暑。寒冷的冬季则隐居在山地下部混交林内的避风向阳处。

梅花鹿东北亚种在适应地理环境中,还形成了采食性较广的特点,主要鲜类饲料有嫩枝、树叶、果实、青草、苔藓和地衣等。其中尤喜食柞树叶及嫩枝。

鹿听觉异常灵敏,性情机警胆怯,善于跑跳。喜欢群居,成群活动。公鹿配种期行动分散,性情粗暴,磨角吼叫,常为争偶而激烈打斗。它们对气候变化敏感,在气压下降、雨雪来临之前,鹿群非常活跃,撒欢蹦跳,仰视天空。公鹿生茸期行动谨慎,主意保护茸体。梅花鹿9~11月中旬发情交配,母鹿怀孕期7.5~8个月,翌年5月初产仔,一胎产1仔,个别2仔。

上述梅花鹿东北亚种野生动物适应地理环境的习性,都成为梅花鹿圈养管理中遵循的原则,离开其原产地域,常会改变其固有的习性。如:梅花鹿东北亚种在原产地域同步发情,配种期十分集中;运到江苏、福建等地饲养时,常会出现发情期紊乱的现象,致使仔鹿不能存活。同时,梅花鹿东北亚种在原产地域养殖驯化过程中,主要粗饲料为玉米秸秆和青贮,但仍然保留饲喂一定数量的柞树叶及嫩枝。

吉林省四个品种和一个品系梅花鹿的血统,均来自于梅花鹿长白山亚种。从养殖区域来看,四个品种和一个品系的梅花鹿主要位于长白山及其余脉内,没有远离野生梅花鹿长白山亚种自然地理分布区,尽管在驯化饲养过程中用玉米秸秆、青贮改变了其粗饲料来源,但这个适应的历史也已逾百年,而且仍保留了柞树叶等梅花鹿喜食的天然饲料,并且在养殖方式上基本符合野生梅花鹿的生活习性,故我们申报保护的吉林梅花鹿鹿茸及鹿副产品,其原动物对原产地域的环境条件和食性具有重要的依赖关系。


吉林梅花鹿鹿茸、鹿鞭、鹿血、鹿尾、鹿胎膏、鹿筋、鹿脱盘质量技术要求

 

一、品种(系)谱系管理技术要求

1、谱系管理主要针对双阳、东丰、四平、敖东梅花鹿品种及长白山梅花鹿品系

2、鹿只谱系清楚,有可追溯性

每只鹿都有谱系记载,连续记载3代,血缘关系清楚。

3、谱系格式采用国际通用格式

谱系格式采用竖式谱系格式。

二、饲养环节技术要求

1、饲养

(1)精料按不同鹿、不同生物学时期营养需要量喂给,粗料、多汁料等以吃足、不浪费为限。

(2)饲喂要定时定量。

(3)不同饲料要按饲料的性质分别喂给。

(4)变更日粮要逐渐进行。

(5)饲料要精心保管,不喂发霉酸败的变质饲料。

(6)日粮配合要科学合理,计量准确,比例适宜,适口性好。

2、饲喂

(1)时间与次数:每昼夜饲喂3次,按季节早、午、晚均衡饲喂。

(2)给料原则:先精后粗,均匀投料,精料准确。

3、饮水

供给充足清洁的饮水,北方东季饮温水。

4、舍饲

(1)保护圈舍清洁,及时隔离治疗病鹿。

(2)圈舍要防风防雪,保持干燥,出入圈舍要关门。

三、加工工艺

(1)鹿茸加工

①排血茸加工工艺(马派炸茸)

鹿茸     编号、称重、测尺、登记    排血    刷洗    

破伤茸处理     上架固定      第一次煮炸(第一排水、第二排水)、烘烤、风干     第二次水煮(回水)、烘烤 、风干    第三次水煮(回水)、烘烤、风干     第四次水煮(回水)、烘烤、风干     煮头、烘烤、风干     质检     包装     贮藏     出厂

②带血茸

鹿茸     编号、称重、测尺、登记    刷洗     破伤茸处理     上架固定      第一次煮炸(第一排水、第二排水)、烘烤、风干     第二次水煮(回水)、烘烤 、风干

第三次水煮(回水)、烘烤、风干     第四次水煮(回水)、烘烤、风干     煮头、烘烤、风干     质检     包装     贮藏     出厂

 ③冷冻干燥茸

鹿茸    编号、称重、测尺、登记    刷洗     速冻

升华脱水   冻干茸

(2)鹿鞭加工

鹿屠宰后   环切包皮   将阴茎与腹壁剥离至坐骨结节处切断,并将两侧睾丸与输精管少许一起切断

去掉阴茎上的残肉和筋膜   将阴茎拉直,将睾丸附在阴茎根部   钉在木板上   阴干或烤干成型

(3)鹿血加工

鲜血   放于平底浅盘中   70-80℃烘干   粉成细粉(过40目筛)

(4)鹿尾加工

 

 

80-90℃

30-50秒

鹿屠宰后  在荐椎与尾椎相接处将尾割下,去掉残肉和脂肪与第一尾椎骨     浸泡,拔掉尾毛,刮掉尾上绒毛和表皮,尾端用棉线缝合或用夹子夹住   烘干成型(冬季或早春也可阴干)

 

(5)鹿筋加工

取筋   刮筋   浸泡(2-3天)   刮去肌肉

浸泡(1-2天)  再刮一次,将肌肉全部刮掉  排接    用细木棍穿起挂在阳光下干燥

6)鹿胎膏加工

① 取胎     酒浸(2-3天)     整形     烘烤(开始时的温度在90℃~100℃,烘烤2小时左右)    煎煮(当胎儿骨肉分离时,停止煎煮,将骨肉捞出)    过滤胎浆(低温保存备用)

② 将捞出的骨肉分别放入烘干箱内    80℃烘干

头骨和长轴骨砸碎后再烘干,直至骨肉酥黄纯干为止

将纯干的骨肉粉碎成80~100目的鹿胎粉    称重保存

③ 熬膏:上述原浆    煮沸     加入鹿胎粉    搅拌均匀    加1.5倍(比鹿胎粉重)红糖    用文火煎熬浓缩,至呈牵缕状不粘手时出锅    倒入抹有豆油的瓷盘内,置于阴凉处,冷却后即为鹿胎膏

四、主要质量控制参数

1、鹿茸技术参数

1)感官特征

 

名称

感    官

二杠

锯茸

分枝正常,比例欠协调,主挺不怪角,嘴头扭嘴未分枝,根部有包棱,骨痘明显。纯干、不臭、无虫蛀。排血茸皮色欠亮泽,剖面含残血;带血茸皮色灰暗,剖面含血少,血色陈旧。单枝重高于75g以上的二杠锯茸。

二杠

砍茸

头骨洁白,无残肉,无损伤,嘴头饱满,眉枝与主廷均称。加工不破皮,不倒毛,不底漏,不存折,无异味,无虫蛀的二杠砍茸。

三杈

锯茸

基本呈三杈形,不怪角,根部有奶子,质地较老,骨痘较多,破皮不露茸;加工不臭茸无虫蛀。排血茸排血不净,皮色发暗;带血茸含血量少,血色灰暗。单枝重高于200g以上的三杈锯茸。

三杈

砍茸

分枝正常,比例欠协调,根部包棱较大或者有奶子,骨化程度大,骨痘明显。整架砍茸重高于850g以上的三杈砍茸。

(2)理化特性

水分:不得超过16%;

灰分:不得超过45%;

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超过15%;

水溶性浸出物:不得低于15%;

醇溶性浸出物:不得低于3.0%。

2、鹿鞭技术参数

(1)感官特征

由雄性鹿屠宰后取下的外生殖器的干品。呈长圆柱形,略扁;有纵横纹;龟头钝圆,包皮后翻,带有阴毛,睾丸两枚,呈长椭圆形,海绵体断面呈蝶状,有尿道沟;表面棕黄色或棕红色;气微腥,味微咸。

(2)理化特性

水分:不得超过13%;

总灰分:不得超过4.6%;

水浸出物:不得低于23%。

3、鹿血技术参数

(1)感官特征

为鲜鹿血或红褐色粉末,气腥,味甘、咸。鹿血粉:为红褐色粉末。

(2)理化特性

水分:鲜鹿血:60%-80%;鹿血粉:5%-8%。

蛋白质:不得低于8%。

4、鹿尾技术参数

(1)感官特征

呈扁锥形,腹面扁平,背面微凸;尾椎骨不外露,无残肉。质地坚实,内部饱满,细长,表面为紫黑色或紫褐色,有光泽;气微腥,味微咸。

(2)理化特性

水分:含量不得超过13%;

总灰分:不得超过4.6%。

5、鹿筋技术参数

(1)感官特征

鹿四肢剔下的筋腱的干品,呈长条形,上部开叉,下端留有两个附蹄;表面棕黄色,半透明,有光泽。气微腥,味淡。

(2)理化特性

水分:含量不得超过13%;

总灰分:不得超过4.6%。

6、鹿胎膏技术参数

(1)感官特征

为棕褐色至黑褐色干膏方块,味甘,微苦。每块重50克。

(2)理化特性

水分:含量为8-12%。

7、鹿脱盘技术参数

(1)感官特征

呈盔状或盘状,周边有珍珠状凸起,类骨质结构。直径3--6cm,高1.5--4cm。表面灰褐色或灰黄色,有光泽,中部具蜂窝状细孔。

(2)理化特性

水分:含量不得超过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