沛县黄皮牛蒡

沛县黄皮牛蒡肉质根外观呈长圆锥形,顺直、均匀。

2.1 土壤地质地貌情况 “沛县黄皮牛蒡”产区位于沛县西南部(河口、敬安、栖山),地处黄淮海平原南缘,以黄泛冲积平原为主,土壤为黄潮土(沙土和花碱土),地势平坦高亢,土层深厚,肥力中等。水系属淮河流域,地下水较丰富。暖温带气候,光热资源充足,是传统的旱作区,适合根茎类蔬菜生产。沛县境内土壤耕作层深厚,无污染源,土质肥沃,疏松通透,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平均含量分别为21.2克/千克、0.9克/千克、0.02克/千克、0.10克/千克,养分含量较为丰富,土壤pH值5.8至7.2,为沛县黄皮牛蒡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营养条件,产量高、商品性好。 2.2 水文情况 沛县境内河湖众多,沟渠交错,河流多自西南流向东北入湖。东西走向的主要河道有杨屯河、沿河、鹿口河等;南北流向的主要河道有大沙河、钱楚河、龙口河、徐沛河、苏北堤河、顺堤河等西南流向的主要河道有京杭大运河、渭河等。众多的河流和湖泊为沛县的农业生产与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沛县也成为重要的水源基地。地下水储量约22.19亿立方米。 2.3 气候温度情况 沛县地处中纬度带,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具有长江流域向黄河流域过渡性气候特点。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秋季天高气爽,春季天干多变,四季分明,气温和降水年际变化较大,年均气温13.8℃,年均降水量757.8毫米,年均日照时数2307.9小时,年均无霜期约260天,历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2%。

3.1 产地环境选择 “沛县黄皮牛蒡”的种植选择在地势平坦、排灌方便、土层深厚、土质疏松、富含有机质、保水保肥性好的壤土或沙壤土,生产产地环境条件应符合《NY/T 391 绿色食品 产地环境质量》规定。 3.2 品种选择 通过品种筛选及大田种植生产考察,综合性状优良的‘新林1号’等为“沛县黄皮牛蒡”的地方代表品种,适宜秋播及冬播,生育期间对各类气候的反应较为稳定,肉质根外观呈金黄色,肌肉条型大、长、光、滑,不易空心,产量高、抗逆性强、产量稳定。 3.3 整地 3.3.1 整地施肥 坚持轮作;选择土层松软、透气性好、富含有机质、地下水位低的沙壤土地块,全面耕翻,土壤耧细、整平。每亩施腐熟土杂肥2500公斤∼3000公斤, 土壤pH值大于6.8时,每亩的施肥配方为:硼砂硼酸钠1.2公斤、尿素45公斤、硒肥5公斤,磷酸氢二钾15公斤-45公斤,磷酸二氢钾65公斤-115公斤、辛硫磷0.4公斤;深翻35厘米,晒土5天-7天。 3.3.2 播种方式 深翻挖沟,沟宽20厘米~25厘米,深100厘米~120厘米;在深翻的沟上起垄,垄底宽35厘米~40厘米,垄高15厘米~20厘米,顶宽20厘米。 3.3.3 田间工程 挖好内、外三沟,做到旱能抗、涝能排、渍能降。 3.4 播种 3.4.1 播种时期 秋播10月上中旬;冬播元月上旬至2月上旬,沛县黄皮牛蒡以秋播为主。冬播为辅。 3.4.2 选种晒种 种子千粒重为16克~19克,发芽率在90%以上。播前选择晴朗天气晒种1天~2天。 3.4.3 种子处理: 秋播播种前48 小时,将牛蒡种子在太阳下晒2.5 小时,每亩牛蒡种子250克,麸皮450克、吡虫啉(10%)45毫升加25℃的温水850毫升搅拌均匀,静置40分钟;晒4小时,将晒过的牛蒡种子用种子编织机将牛蒡种子编织成带,种子距离7厘米。 冬播种子处理:播种前1天,将10%吡虫啉10毫升兑5至10℃的冷水1000克、加麸皮500克、牛蒡种子350克、混合搅拌均匀,静置45分钟,沥水后在太阳下晒3-4小时;用种子编织机将牛蒡种子编织成带,种子距离6厘米。 3.4.4 播种:播种前20分钟将牛蒡编织带在25℃水中浸泡20分钟,开沟与播种同时进行,在土垅中线行播,播种深度3.5 厘米,覆土拍实,土垄的上面及两侧面喷施除草剂,覆盖地膜,选用35天可降解地膜,地膜宽度与土拢上口宽度一致,地膜中间划一道口,以利后期发芽出苗;地膜上敷一层薄土,土厚0.5-1.2厘米。 3.5 田间管理 3.5.1 播种10-15天牛蒡苗可出齐,长出三片真叶开始间苗,牛蒡三叶期之前不需浇水;三片真叶后开始浇水。尽量采用滴灌,选择下午3点以后,每亩用磷酸氢二钾65.12克、磷酸二氢钾117.84克,尿素75克溶解于100公斤水中,以每分钟500毫升的速度滴灌;每10天一次。 3.5.2 于5月中下旬,选择晴天下午,在两牛蒡沟之间划一道细沟施肥,施后把沟填平压实,每亩施碳酸氢铵20公斤-25公斤;选择晴天的上午喷施叶面肥(水:尿素:磷酸二氢钾:磷酸氢二钾=100:35:30.8:46,按重量比),每亩喷施150公斤。 3.5.3 7月份雨水充足,是牛蒡生长的高峰期,除按常规肥水管理外,及时清除两牛蒡垄间杂草,防止两垄之间积水,清沟理墒。在雨季到来之前,要及时清理沟系,保证腰沟、生产沟、田头沟三沟相通,雨停、田干,无积水。 3.4 采收 肉质根长70厘米~100厘米,根径粗2.0厘米~3.5厘米,即秋播牛蒡播种后240天~260天,冬播牛蒡播种后210天~240天为采收适期。牛蒡一般用采收机夜间采收,太阳出来以前采收完毕,采收时先将牛蒡茎叶粉碎,根据设置可以留一定尺寸的保鲜头,采收机械根据设置进行牛蒡按粗细分级、装车,运往工厂加工或冷藏。 3.5 田间档案 生产基地种植户在农产品生产过程中要建立田间生产记录档案,包括基地名称、地块编号、农户姓名、作物品种、种植面积、播种(移栽)时间、土壤耕作及施肥、病虫草害防治施药时间、用药品种剂型规格及数量,收获、仓储、交售记录等。农产品生产记录应当保存二年。

产品特征:
4.1 外在感官特性 沛县黄皮牛蒡肉质根外观呈长圆锥形,顺直、均匀,根长70cm-100cm,根直径2.5cm左右,单根重400g左右;根表皮金黄色,表面平整,色泽均匀,根毛稀少;肉质灰白,不易空心,气味清香。煮食口感软糯、清香、味甘;腌制品鲜嫩、清脆、爽口。 4.2 内在品质指标 沛县黄皮牛蒡膳食纤维含量为5.04g-6.05g/100g、β-胡萝卜素含量为9.79μg-16.17μg/100g、蛋白质含量为2.24g-3.08g/100g。 4.3 产品质量安全规定 沛县黄皮牛蒡产地质量符合《NY/T 391 绿色食品 产地环境质量》的要求,产品质量符合《NY/T 745 绿色食品 根菜类蔬菜》的要求。

包装规定:
按照农业部关于农产品地理标志使用的有关规定,对“沛县黄皮牛蒡”地理标志的使用作如下规定:本规定地域范围内的“沛县黄皮牛蒡”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在产品或包装上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须向沛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提出申请,按照相关要求规范生产和使用标志,统一采用沛县黄皮牛蒡产品名称和农产品地理标志公共标识相结合的标识标注方法,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伪造、冒用农产品地理标志和证书。

证书持有人:
沛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地域保护范围:
徐州沛县所辖敬安镇、河口镇、栖山镇共计3个乡镇,袁大庄、宗楼、巩楼、刘庄、孙楼、葛口、褚口村,袁圩子、孟集、丁溜、孟庄村,石楼、马村、栖西、何庄村共计15个行政村。地理坐标为东经34°27′26″~34°42′08″,北纬116°45′18″~116°58′19″。种植面积2000公顷,年产量6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