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虞觉农翠茗茶

上虞觉农翠茗茶外形呈花卷形、色泽翠绿油润;汤色杏绿明亮;香气清高持久;滋味醇厚甘爽;叶底嫩匀成朵绿亮。其独特的品质特征“花卷形,翡翠色,甘爽味”。

2.1 地貌地形 上虞区地处曹娥江下游,东邻余姚、南接嵊县,西连绍兴,北滨杭州湾。东西宽42公里、南北长48公里,其中南部丘陵地处四明和会稽山脉,海拔高程100米左右一直到861米的高山,有91.9万亩面积,主要集中在南部乡镇,占全区总面积的50.4%,是上虞主要的茶叶产区。 2.2 气候特征 上虞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16.5摄氏度左右,极端天气较少,无霜期长达238天,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摄氏度持续时间240天,平均积温5247.7摄氏度。我区北滨杭州湾,雨量充沛,水气丰富,年降水量为1395.4毫米,年雨日(≥0.1)155.3天。年日照时数1963小时,年总辐射量107.2千卡/平方厘米,月照时数254.7小时。上虞的自然环境非常适宜茶树生长。 2.3 土壤特征 茶叶主产区主要分布着红壤、黄壤两大类土壤,有机质丰富,土壤pH4.5—5.5,非常适宜茶树生长。 2.4 水文特征 区内河流纵横交错,总体属钱塘江水系,水流经曹娥江注入钱塘江。曹娥江自南而北纵贯全区,杭甬运河横穿东西,是区内两条主要的河流。区内有大Ⅱ型水库1座(汤浦水库,库容2.35亿立方米),小Ⅰ型水库7座:有小越湖、皂李湖、白马湖、西溪湖等主要湖泊。

因上虞觉农翠茗茶只在春季生产,树冠为自然生长形,有其特定的茶园管理方式,当地茶农总结为“采一季、养树势、少用药”。 3.1 品种 根据上虞觉农翠茗茶的品质特征,应选择适制性强的良种,主要种植迎霜、龙井43、佳明1号、鸠坑群体等良种,实行早、中、晚品种合理搭配。 3.2 种植 3.2.1 苗木 茶树无性系良种苗木应符合表1 的规定。 表1 无性系中小叶品种苗木质量指标 级别 苗龄 苗高/厘米 茎粗/毫米 侧根数/根 品种纯度/(%) Ⅰ 一足龄 ≥30 ≥3.0 ≥3 100 Ⅱ 一足龄 ≥20 ≥2.0 ≥2 100 3.2.2 定植时间 春季种植2月中旬至3月上旬;秋季种植10月上旬至11月下旬。 3.2.3 定植密度 以茶园的实际环境情况为宜,建议每亩苗数控制在2500-4000株。 3.2.4 基肥 经开垦整理形成行后,在行中间开种植沟。在种植沟内施入底肥,底肥应以腐熟的有机肥料为主,微酸性,每亩施栏肥或绿肥等有机肥料2000千克或饼肥200千克。施后与土拌和再覆土,间隔一段时间后再种植。 3.2.5 种植 根据种植规格,按规定的行株距开好移植沟或穴。移栽时应带土,减少根部受损,保证根系自然舒展,再适当加细土分层压实,随后浇足“定根水”,再覆一层松土至茶苗根颈处。种植结束后,为了减少水分蒸发,可以将茶苗地上部分距根颈20厘米以上的主枝剪去,保留3片~4片真叶。完成后最好可用黑膜覆盖保持水土。 3.3 苗期管理 栽后要定期检查茶苗成活情况,发现缺棵要及时补齐,对于不纯的茶苗,必须间苗,以保持品种纯度。种植3天内,每天早晨或傍晚浇水一次,以后视天气而定,适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种植后约1个月,当新根发生时,应施一次稀薄的氮肥。 3.4 茶树修剪 投产后每年修剪在春茶结束后进行,一般以重修剪为主,即在离地约40cm高度以上剪去,因土壤肥沃或气候适宜,年生长量大,视生长状况可进行数次类似深修剪程度的作业,以增加冠面枝条分布密度,但秋后只打顶作业,以防新抽枝梢受入冬后低温伤害,影响次年茶芽萌发。树龄较长树势衰老的茶树,可采用台刈,台刈时间选择在春茶后4月底前,将离地5cm~10cm以上部分全部刈去,要求切口平整光滑,不撕裂树皮。 3.5 土壤管理 主要是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消除杂草,减少茶树病虫害。 3.5.1 中耕除草 春茶前2月下旬至3月上旬,深度5厘米~10厘米;可结合使催芽肥,土壤肥沃、松软、杂草少、树冠覆盖率高的茶园可实行减耕或免耕。 3.5.2 深耕 每年可结合施基肥进行。 3.6 茶园施肥 根据上虞觉农翠茗茶特性及栽培特点,提倡施足基肥,及时追肥。10月下旬~11月上旬施足基肥。基肥选用饼肥为主,每亩施用量150kg-300kg。农家有机肥(主要指栏厩肥)使用茶园,可每亩施用1500kg-3000kg地方有机肥,并加入15kg~20kg磷、钾肥。每年2月上中下旬施追肥,追肥以速效氮肥为主。 3.7 水分管理 3.7.1 水分管理要求 茶树喜水又怕湿,对水分高低的反应较敏感。土壤水分对茶树的影响见表2,茶树生长期要求土壤相对含水量为70%~90%。 表2 土壤水分对茶树生长的影响 土壤含水状况 相对含水量/% 茶树表现 症状 过低 <70 旱害 幼叶萎蔫、叶片泛红、出现焦斑,继而枯焦落叶、成叶变黄绿、淡红干脆,自上而下枯死 适中 70~90 正常 生长旺盛 过高 >90 湿害 分枝少、叶片稀、生长缓慢,枝条发白、叶色转黄、落叶,树冠矮小多病,逐渐枯死 3.7.2 旱害预防 成龄茶园通过深翻改土、灌溉等办法保持土壤水分;幼龄茶园采取培土、覆膜、灌溉等措施,抗旱保苗。 3.7.2 湿害预防 开设排水沟或暗沟,每隔5行~8行茶树开一条排水沟,沟应狭而深,与园外沟渠连通。 3.8 冻害的防御 加强肥培管理、茶园覆膜等措施,提高茶树抗寒能力,同时营造防护林,对于已遭受冻害的茶园应在解冻后及时将冻枝部分剪去,并加强肥培管理。 3.9 病、虫、草害防治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以农业防治为基础,根据病虫害发生规律,因时、因地制宜,综合运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尽量减少化学防治,安全、经济、有效地控制病虫害。 因上虞觉农翠茗茶只产春茶,春茶期间主要是小绿叶蝉危害,适时采用农业防治手法,无需用药。因夏秋茶不采养树势,所以基本不使用农药,以太阳能杀虫灯、黄板等物理防治为主,对夏秋茶个别年份个别茶园出现的茶毛虫、茶尺蠖等群居性害虫,也坚持“适时挑治”的原则,尽量做到不用药。 3.10 鲜叶采摘 3.10.1 采摘时间 每平方米内达到10个~15个茶芽,且符合3.10.3的要求时,即可开采。一般早生良种在每年3月上旬开采。 3.10.2 采摘要求 3.10.2.1 应根据茶树生产特性和成品茶对加工原料的要求,遵循采留结合、量质兼顾和因树制宜的原则,按标准适时采摘。 3.10.2.2 宜采用提手采,保持芽叶完整、新鲜、匀净,不夹带鳞片、茶果与老枝叶。 3.10.3 鲜叶标准 一芽一叶至一芽三叶,芽叶完整、匀净。 3.10.4 鲜叶盛装、运输、贮存、验收 3.10.4.1 盛装鲜叶的器具应采用清洁、通风性能良好的竹编、网眼茶篮或篓筐,装叶量以不影响鲜叶品质为宜。 3.10.4.2 鲜叶运输工具应清洁卫生,严防污染,避免日晒雨淋,不得混装有毒、有害、有异味的物品。 3.10.4.3 鲜叶采后应及时送到茶厂,应轻取、轻放、轻翻、禁压,避免机械损伤。 3.10.4.4 鲜叶进厂应及时验收,分级管理,不同品种、不同嫩度的鲜叶、上午采与下午采的鲜叶、晴天与雨(露水)的鲜叶分别摊放于清洁卫生、设施完好的摊青间。 3.11 加工技术 3.11.1 加工场所基本条件 加工场所基本条件应符合GH/T 1077的相关规定。 3.11.2 工艺流程 上虞觉农翠茗茶通过特有的“三摊三炒三烘‘九制’”工艺加工成形。 加工工艺流程见图1。 图1 加工工艺流程 鲜叶摊放 炒青(杀青) 摊凉 揉捻 初烘 摊凉 小锅(初炒) 对锅(复炒) 烘干 整理 提香(再烘) 3.11.2.1 鲜叶摊放 鲜叶进厂验收后,应根据不同等级、不同品种、不同采摘时间分级分类在竹匾或竹垫摊放。有条件的放入控温控湿间摊青。摊放可在自动流水线的摊青机中进行。竹匾或竹垫摊叶厚度不超过3.5cm。摊青机上的摊放厚度掌握在4~6 cm。 摊放时间一般为4h~10h,中途轻翻两次及以上,雨水叶和露水叶可用风扇吹。摊放程度一般以达到减重10%~20%、叶质发软、芽叶舒展、清香透露为宜。 3.11.2.2 炒青(杀青) 机型:宜采用60型及以上滚筒杀青机杀青。杀青温度:筒壁内侧温度控制在:180℃~200℃左右为宜.投叶量:60型滚筒杀青机台时产量100kg/h~120 kg/h; 80型滚筒杀青机台时产量140kg/h~160 kg/h.:杀青时间:杀青时间一般为100-120s左:杀青程度以叶质柔软、叶缘微卷、折梗不断、叶色转深绿、无青气、无焦边、无红梗红叶、茶香透露为宜。 3.11.2.3 摊凉 从滚筒出来的杀青叶用风机尽快降温、冷却并散发水汽。冷却的杀青叶宜立即在竹匾(垫)上摊匀或在回潮机链板上摊匀,回潮走水,时间2~3h。 3.11.2.4 揉捻 机型:采用45型揉捻机揉捻。根据鲜叶嫩度,特级、一级采用不加压,两级、三级轻压揉捻,时间5min~10min。 3.11.2.5 初烘 设备:采用链板式自动烘干机。摊叶厚度1.5~2.5cm,烘干时间:8-12mi,烘干程度:较卷曲、手捏成团、松手散开,略有触手感、折梗不断,香气显露,含水量在38%~42%为宜。 3.11.2.6 摊凉 从烘干机出来的杀青叶用风机尽快降温、冷却并散发水汽。冷却的杀青叶宜立即在竹匾(垫)上摊匀或在回潮机链板上摊匀,回潮走水。摊凉的时间掌握在1~2h。 3.11.2.7 小锅(初炒) 采用 60型双锅曲毫锅式炒干机,设定温度140℃~160℃,投叶量4.5kg~5kg/。根据等级与投叶量,一般历时约25min~35min。程度:茶叶互不粘连,初成颗粒状,紧握不成团,松手即散,有触手感,含水量在20%~25%为宜。 3.11.2.8 对锅(复炒) 采用84型锅式炒干机,设定温度120℃~140℃,投叶量9kg~10kg/,根据等级与投叶量而定,一般历时约50min~70min。:程度:翠绿盘花成颗粒状,紧实,含水量在10%~12%为宜。 3.11.2.9 烘干 采用名茶烘干机,温度为110℃~120℃左右,茶叶摊放厚度为2cm~3cm,时间为14min~16min,直到足干,含水率7%以下。 3.11.2.10 整理 将烘干的茶叶去梗、去末、去黄片,不同批次拼配。 3.11.2.11 提香 采用名茶箱式烘焙机烘干机,烘干温度为80~90℃左右,茶叶摊放厚度为2cm~3cm,时间为30min~40min,直到含水率4.5%以下。

产品特征:
4.1感官指标 上虞觉农翠茗茶外形呈花卷形、色泽翠绿油润;汤色杏绿明亮;香气清高持久;滋味醇厚甘爽;叶底嫩匀成朵绿亮。其独特的品质特征“花卷形,翡翠色,甘爽味”。 4.2理化指标 含水率:≤7.0%;总灰分≤6.0%;茶多酚≥13.0%;水浸出物≥36.0%。 4.3质量安全规定 上虞觉农翠茗茶质量安全符合GB2762和GB2763的规定。

包装规定:
按照农业农村部关于农产品地理标志使用的有关规定,对上虞觉农翠茗茶地理标志的使用做如下规定:凡在标志范围内生产经营的上虞觉农翠茗茶,并按照上虞觉农翠茗茶生产控制技术规范种植的基地(户),在产品和包装上使用已获得的上虞觉农翠茗茶地理标志,须向登记证书持有人提出申请,并签订相关合同,按照相关要求规范生产和使用标志,统一采用产品名称和农产品地理标志公共标识相结合的标识标注方法。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对上虞觉农翠茗茶地理标志负有监督管理职能,定期对登记的上虞觉农翠茗茶地理标志的地域范围、标志使用等进行监督检查。鼓励单位和个人对上虞觉农翠茗茶地理标志使用进行社会监督。使用本地理标志的生产经营者,对产品的质量和信誉负责,违反本规定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有关规定处罚。

证书持有人:
绍兴市上虞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地域保护范围:
上虞觉农翠茗茶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为东经120°36′23〃~121°06′09〃,北纬29°43′38〃~30°16′17〃,生产地域范围为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所属的百官街道、曹娥街道、东关街道、道墟街道、小越街道、梁湖街道、崧厦街道、章镇镇、丰惠镇、上浦镇、汤浦镇、永和镇、驿亭镇、谢塘镇、盖北镇、长塘镇、岭南乡、陈溪乡、下管镇、丁宅乡共计20个乡镇(街道)281个行政村。现有种植面积1261公顷,产量 200吨,保护区面积14.03万公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