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坛砚(盘古砚)

济源出砚,人称天坛砚,因境内有太行山天坛峰而名之。后又有“盘谷砚”、“盘砚”之名。

济源,乃济水之源,在河南省北缘,太行山南麓,与山西省晋城接壤。济源出砚,人称天坛砚,因境内有太行山天坛峰而名之。后又有“盘谷砚”、“盘砚”之名。说起“天坛砚”的历史,当地砚人说起于唐代,有韩愈《天坛砚铭》为证。韩愈文载:“儒生高常与予下天坛,中路获砚石似马蹄状,外棱孤耸,内发墨色,幽奇天然,疑神仙遗物,请予铭焉。铭曰:‘仙马有灵,迹在于石,棱而宛中,有点墨迹,文字之祥,君家其昌’。” 明高廉《遵生八笺》亦云:天坛砚“质之坚润,琢之圆润,色之光彩,声之清冷,体之厚重,藏之完整。”清《谢氏砚考》中有关于盘谷砚的记载据,可见济源地方制作砚薪火不断,代有传承。据济源市梨林乡汉墓考古发现推算,天坛砚早在东汉时期已有制作,唐朝开元年间(公元713-741年)既有小的规模,清代为盛。

清乾隆皇帝读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时曾对盘谷地名产生疑惑,为考其究,命河南巡抚亲到济源实地考察奏报。当弄清缘由后大有感悟,撰《盘谷考证》以记其事,命工匠刻于盘谷寺后茶壶翕三百米高处摩崖碑上。清《谢氏砚考》中关于盘谷也有记载:“盘谷,即李愿隐居处,产石可为砚,亦具蕉叶,青花玉带、金线状,可与新坑端石混”。现今,天坛砚遗产已被当地政府申报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加以保护。

      天坛砚石产于济源城西王屋山天坛峰的盘谷泉畔。王屋山即太行山南部的一处山岚,砚石藏于王屋山断层岩石深处有盘谷坑、天坛坑、砚山坑、黄龙坑等多处。砚石30 余种,上乘的如青斑、红墩、天蓝、麦叶绿、猪肝红、柳芽黄、焦白、金线玉带等,子母、三彩、瓜籽石,被视为砚中珍品。主要分布在西许村、东许村、盘谷寺、小西庄、南庄等。

天坛砚(盘谷砚)质量技术要求

一、砚石开采

1. 取用于济源市区域范围内且符合砚石质量要求的泥质板岩。

2. 开采时严禁使用爆破等破坏性开采方式,确保砚石结构不被破坏。

二、 原料要求

    1. 按石种、色泽及石品花纹分:青斑石、猪肝石、红墩石、柳芽黄、麦叶绿、天蓝石、子母石、瓜子石、三彩石等。

2. 按砚石品相质量,分三个级别:

    (1)一级:石质温润如玉,硬度适中,细腻致密,色泽佳丽,花纹特征丰富;

    (2)二级:石质温润如玉,硬度适中,细腻致密,色泽较佳丽,花纹特征较明显;

    (3)三级:石质温润如玉,硬度适中,细腻致密,色泽浅淡,花纹特征较少。

三、生产要求

1. 生产流程:选料设计雕刻打磨。

2. 雕刻:依据砚料形状、色泽和纹理特征,进行砚的设计、制坯和手工雕琢。

四、质量特色

    1. 感官特色:颗粒度细小,质地缜密、细腻,石质佳丽温润,石品花纹丰富。

2. 理化指标:肖氏硬度≥46;体积密度2.75 g/cm3至2.83 g/cm3;饱和吸水率0.03%至0.09% ;发墨量≥6 mm3/min。

3.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产品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专用标志使用申请:
天坛砚(盘古砚)产地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河南省济源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经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核,报质检总局核准后予以公告。天坛砚(盘古砚)的检测机构由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在符合资质要求的检测机构中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