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力“中国林蛙”油

特大雪蛤联体油 4年东北林蛙油 特干长白山蛤蟆油正品20克

正品店铺 立即购买

中国林蛙,又称『雪蛤』『哈士蟆』,是一种繁衍于白山黑水之间,我国独有的野生易危品种。而在我国所有的林蛙中,尤以东北林区的林蛙体格大而健壮、繁殖率高、产油量大,为林蛙中的极品。林蛙集药用、食补、美容养颜之效于一身,以其特有的药用价值与营养价值,成为蛙类中经济价值最高的一种,逐渐走出故乡,走进人们的视野之中。其精华所在——林蛙油(林蛙胎盘),更是因其丰富的营养、高昂的价格被越来越多的人称为『软黄金』。

地理环境

雪国山水润黑土 铁马放歌翠林间

铁力,地处小兴安岭南端,南临冰城,北接林都,气候温和,四季分明,自古土壤肥沃,山林茂密,又有流水潺潺,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铁力有着独特而优越的自然环境,森林与河水孕育出了无数山林宝藏,和一代代生于斯,长于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小兴安岭人。

广阔茂密的森林,清澈绵长的山水,四季分明的气候,浑圆平缓的群山,原生态、几乎没有污染的肥沃土壤,更让这片土地成为林蛙生长的乐园。山水相间,沟壑众多的生长环境,让东北林区的林蛙容易形成大规模的群居的特点,也让东北地区林蛙对天敌袭击的抵御能力相对更高,其繁衍生息也更加平稳和安全。

优越的自然环境,也使林蛙的养殖在很早的时候就在这片土地开始,从单纯的野生捕猎,到靠天吃饭的半人工养殖,再到依托现代科学研究而方兴未艾的全人工养殖,生长在这片土地上的林蛙,作为一种山珍特产,始终为这片土地上的居民回馈着属于自己的财富。

文化背景

活“软黄金”出深山

先秦以来,人们便在此从事渔猎活动,以发掘产自于这片白山黑水中的山珍野味、奇珍异兽为生。东北虎、黑熊、榛鸡、马鹿,每一种动物背后,都有说不完的故事。铁力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也逐渐展现其在旅游产业的价值:天然狩猎场、森林公园、鸟语林、滑雪场,这一处处看不尽的风光,每年都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海内外游客前来观赏。

而随着自然环境的演变和文明的进步,传统的动物狩猎方式和养殖方式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依托于此,这里的各种山珍野味、奇珍异兽也逐渐走出山林,走出家乡,走向世界。这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如今已经闻名海内外的中国林蛙。

中国林蛙,又称“雪蛤”“哈士蟆”,是一种仅生长于中国的珍稀野生两栖动物。因其集药用、食补、养颜功能于一身,近现代以来便颇受人们重视,其营养精华之所在——林蛙油(林蛙胎盘),更是被称为“软黄金”。

而在我国的林蛙种类中,尤以生长在东北林区的林蛙最具特色,这得益于其得天独厚甚至独一无二的自然环境。其林荫之茂密,其山水之清纯,其四季之多彩,其黑土之富饶;加之长期处于中原农耕文明边缘,受人类活动影响不多。原生态,无污染自成一格的环境,使得东北林区的林蛙个大味美,含油量多,繁殖率也因为有着广阔的自然生产环境而更高。

因此,营养丰富又味道鲜美的中国林蛙,在明清时期便成为此地最有代表性的贡品之一,被列为“宫廷八珍”,媲美“东北三宝”。长于深山密林之中的林蛙,也随着满族饮食习惯和风俗在近现代流传,毫无遗漏地展现在了东北普通百姓对林蛙的加工上:无论是晶莹剔透的林蛙原油,还是酱香浓郁的林蛙炖土豆,这些简单而独具特色的滋补品和家常菜都以其独有的魅力而受到百姓的喜爱,成为东北林区最有代表性的山珍野味,广受好评,扬名海内。

“旧时王谢堂前燕”

因为东北地区长期处于中原文明的边缘,直到明清时期随着满族入关、问鼎中原后才渐渐与中原后汉族文明相融合,所以相对于我国其他地区源远流长的农耕文明、人文风采,东北地区的文化显得厚重不足,稚嫩很多。

但短短的300多年间,东北地区的饮食习惯和风俗确实随着王朝的更迭和文明的交融,融入了我国悠久而灿烂的饮食文化中。而林蛙和林蛙油,也随着文化的交融而逐渐从东北的小兴安岭走进了我国丰富的饮食文化当中。

相声片段中的“清蒸哈什蚂”虽然随着《报菜名》的精彩而深入人心,但或许大半还是处于押韵合辙的考虑更多,而现实中的林蛙,确实因其营养丰富而味美,作为“哈士蟆汤”和“水陆八珍”中的“上八珍”名列满汉全席之中。林蛙油也因为其丰富的营养价值,成为清宫女性颇为中意的补品和宫廷贵胄们舌尖上的宝物。

而作为滋补的良药——林蛙也以“山哈”之名,记载于我国传统医学的经典——《本草纲目》之中,其“补肾益精,养阴润肺”的功效,也随着历代专家名医的钻研和实践得到了广泛认可。而随着封建时代的结束,其往日颇为浓厚的贵族色彩,也因现代社会的到来,而变得更为绿色,逐渐走进“草根”人民的生活之中。

品牌建设

从“帝王家”走进“百姓家”

走进20世纪,工业文明逐渐取代了传统的农业文明。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的开放、技术的引进和思想的碰撞,林蛙养殖业也从传统走向现代,成为黑龙江人发家的致富路。

现代企业管理与小兴安岭人的淳朴一起孕育出了“德为先,质为本,人至信,业求精”的企业文化,天然的环境,传统的风俗,现代的管理和技术,平凡朴实的劳动者,让林蛙的养殖从“货与帝王家”的特供生产,变成“为人民服务”的大众事业。20世纪70年代末的改革开放,快速发展的经济也让林蛙和人们迎来了新生,主打林蛙产品的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发展开来。

以其最具代表性的企业之一的四宝生物科技来说,或许很能够说明铁力地区林蛙加工产业的发展模式。

2005年,铁力四宝生物有限科技公司(现更名“黑龙江养滋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立,其通过“开拓、诚信、严管、高效”的企业文化和艰苦创业,以及与东北林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以及哈尔滨商业大学的长期合作,现已成为一家拥有多项专利,获得科技部中小企业创新基金支持,以林蛙抗菌肽技术、林蛙油非伤害性采收及独有的活性蛙胚精深加工产业化项目为特色并著称。其产品和企业文化也通过中央电视台《走进科学——放出去的财富》和《致富经——铁力林蛙产业突围》栏目有了较为广泛的知名度。

近些年,该公司产品通过广交会、中国国际贸易服务交易会、中俄贸易博览会等大型活动,将铁力“中国林蛙”油产品品牌走向国际舞台,在不断树立品牌、做大做强企业的同时,也提供了很多就业机会,促进了地区相关行业劳动者的增收,成为地区经济一股新的助力。


铁力“中国林蛙”油质量技术要求

(一)养殖环境。

铁力“中国林蛙”的养殖必须选择在地势较高,空气畅通,排水良好的地点,土壤保正无污染,采取有效的防鼠、防逃逸设施。养殖地点必须有充足而洁净的水源。

(二)种蛙。

选择品种纯正、个体肥大、无损伤、生命力旺盛、怀卵率繁殖力强的“中国林蛙”作为种蛙。

(三)产卵、孵化。

产卵、孵化需要在孵化池内进行,水深30至40?,水温要控制在8至13℃。

(四)蝌蚪饲养。

经过产卵孵化出的蝌蚪,需要经过35至40天的饲养,才能进入变态期,要保证营养全面。

(五)幼蛙到成蛙的饲养。

蝌蚪变态后,从变态池中相继登陆上岸,开始陆地生活。饵料主要以无菌蝇区和黄粉虫为主,随着蛙体的增长,投喂蚯蚓、黄粉虫、无菌蝇蛆交替饲喂,经过2至3年的越冬和饲养达到成蛙后,于每年的秋季进行捕捉。成蛙个体重量平均不低于30g。

(六)采收与初加工技术。

将成串的林蛙悬挂于阴凉通风之处,穿成串的蛙体之间要保持2cm左右的距离,串与串之间间距约10至20cm,此法干燥需10天左右。

将干燥后的蛙干进行软化处理,以便于取油操作。将油块放在通风良好,有阳光之处晾晒,待其干燥后,进行质量检验,包装密封,放到阴凉、干燥、通风处保存,防止虫蛀。

(七)质量特色。

铁力“中国林蛙”油的颜色白而微黄,呈晶莹状,形态呈不规则块状,弯曲而重叠,长一般在2至5cm,厚1.5至5mm,手摸有滑腻感,温水中浸泡后体积膨胀为原来的10倍以上。


专用标志使用申请:
铁力“中国林蛙”油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铁力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由国家质检总局公告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