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陵白姜

  • 更新日期:
  • 保护日期:
  • 保护范围:
    铜陵白姜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为安徽省铜陵市郊区大通镇,铜陵县天门镇、顺安镇、东联乡、西联乡、钟鸣镇等6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 特产分类:
  • 颁发机构:
  • 质量控制技术规范编号:

铜陵白姜糖醋姜安徽特产生姜糖醋下饭菜新鲜2斤装泡菜醋瓶装1000g

正品店铺 立即购买

铜陵白姜,作为姜中极品,生长环境特殊,不仅有着其他地方不可复制的独特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和地质土壤,而且种植工艺独特。铜陵白姜与其他生姜相比有其特有的品质特征,这一质量特色的形成,除了受产地特有的自然资源和优良的白姜品种之外,主要是与独创的栽培方法与种植工艺有着直接的关系,如传统姜阁贮姜保种催芽法、姜棚遮荫法和高垅高畦栽培法等,其栽培技术已列入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铜陵白姜栽培技艺。

    铜陵白姜,作为姜中极品,生长环境特殊,不仅有着其他地方不可复制的独特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和地质土壤,而且种植工艺独特。铜陵白姜与其他生姜相比有其特有的品质特征,这一质量特色的形成,除了受产地特有的自然资源和优良的白姜品种之外,主要是与独创的栽培方法与种植工艺有着直接的关系,如传统姜阁贮姜保种催芽法、姜棚遮荫法和高垅高畦栽培法等,其栽培技术已列入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铜陵白姜栽培技艺。

地理特征

      铜陵(东经117°42′00″——118°10′6″、北纬30°45′12″——31°07′56″之间)位于安徽省南部、长江下游南岸,面积1249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237平方公里)。南北最长约42.5公里,东西最宽约40.6公里,市区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形成宽约5公里、长20公里的带状地带。铜陵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农业生产以粮食和经济作物为主。粮食作物有水稻、小麦等;经济作物主要有白姜、芝麻等。

人文历史

      中国姜文化源远流长,从姜子牙的“子芽姜” 传说到孔子的“食姜不多食”,从苏东坡妙对“姜至之”到王安石的“姜能疆御百邪”,再从李时珍的“辛而不荤,去邪辟恶”到“红楼”书中话白姜,这无一不是对白姜文化的高度赞扬。走在铜陵的街头巷尾,走进铜陵的百姓人家,总有一阵特殊的清香,让人唇齿生津,百闻不厌。寻着香味,便见着那厨头桌角上,总有些瓶瓶罐罐,迫不及待的揭开盖来,那一阵阵浓郁的姜香,霎时之间,已经渗入心脾,这就是铜陵白姜。
      铜陵白姜因姜嫩皮白而得名,品质上乘,有“中华白姜”之美誉。属食药两用型和加工食用型品种。据金盾出版社《白姜高产栽培》一书载:“安徽省的地方品种颇多,如宣城姜、休宁雁里姜、潜山猴姜、舒城姜、临泉虎头姜等,但以铜陵白姜最为闻名,是安徽省著名特产”。传说清乾隆帝下江南时,食铜陵糖冰姜后,称赞“白如雪、亮如冰、甘辣醇和,有冰玉之美”,食后有“隔夜留香”之感。大院白姜品牌铜陵白姜,俗称“大通姜”(指原铜陵县新建、董店两乡诸村所产的白姜)。

铜陵白姜质量技术要求


(一)品种。

当地原生白姜品种。

(二)立地条件。

土体深厚,土层厚度为40cm至50cm,土壤质地为中壤土或沙壤土,疏松、通气透水,碳酸钙含量为0.6%至3.5%,有机质含量2.0%至3.6%,土壤pH值7至7.5。

(三)栽培管理。

1. 选种:选择姜块肥大饱满、皮色光亮、不干裂、不腐烂、未受冻、质地硬、无病虫害和无机械损伤的良种白姜。

2. 播种:白姜每年4月上中旬从姜阁(铜陵独有的存储白姜姜种的设施)内取出后,放在室内阴晾3至5天,进行炼芽。根据姜芽着生密度和部位进行分姜(切姜),每块种姜重50g至60g。种植密度:每公顷60000株至67500株。

3. 搭姜棚:在白姜播种结束后,开始搭好遮荫棚。距姜地1.5米至1.6米高处,用芭茅草或遮阳网铺盖, 搭平棚遮荫, 遮光率要求为60%至70%。

4. 浇水:生长期间要经常保持畦面湿润。同时,要做好清沟沥水工作,做到有水能排出,干旱易浇灌。

5. 施肥:白姜播种出苗后的15至20天,每667m2(亩)可浇施500kg至750kg稀人畜粪肥。6月上中旬,施一次“断奶肥”,每667㎡(亩) 施饼肥65kg至75kg,磷酸二铵25kg至30kg,稀人畜粪肥600kg至800kg。7月上中旬和8月上中旬可结合培土,再重施两次“壮姜肥”,此时追肥,应以稀人畜粪肥为主,每667 m2(亩) 施腐熟人畜粪肥1500kg至2000kg。

6. 环境、安全要求:农药、化肥等的使用必须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不得污染环境。

(四)收获时间。

每年9月中旬开始陆续采收鲜姜,至10月下旬结束。

(五)原料品质要求。

1. 感官要求:鲜姜表面光滑,姜块肥大丰满充实,香味浓郁,姜皮呈乳白色至淡黄色,整块单重大于200g。

2. 含水量:92%至95%。

(六)加工。

1. 选择块大整齐的鲜姜,先洗净泥沙和外层粗皮,再用刀具将姜块夹缝中的皮刮削干净,用清水洗涤1至2次,凉干姜块表面水分,把大的姜块切块分割,即可入缸(池)腌制。                                                             

2. 入缸(池)时,先在缸(池)底撒上一层盐,每100公斤鲜姜撒盐20kg至25kg,然后放一层姜撒一层盐。撒盐要均匀,同时,要适当洒些浓盐水,促使食盐迅速而均匀地渗入姜内。

3. 入缸(池)1至2天后,姜块表面出现皱软,体积缩小,缸(池)内出现卤汁。这时,应每天翻缸(池)一次,经过盐渍15天后,停止翻缸(池),压紧压实,密封缸盖,放在阴凉干燥处封缸(池)储存,以备再加工。

(七)质量特色。

1. 感官要求:色白微黄,肉质脆嫩,汁多渣少,香味浓郁,口感微辣。                                                         

2. 理化指标:每100克铜陵白姜中碳水化合物>2.3%、粗蛋白质>1.3%、铁>8.5毫克,姜酚>3.3毫克。

3. 安全要求:产品安全指标必须达到国家对同类产品的相关规定。


产品特征:
4.1 铜陵白姜的特征与品质 外在感官:姜块成佛手状,姜块肥厚,姜指饱满;皮薄色白,汁多渣少,肉质脆嫩,香味浓郁。 (鲜子姜)内在品质:可溶性糖≤0.05%、粗蛋白0.50-1.0g/100g、粗脂肪0.3-1.0g/100g、粗纤维≤1.0%、水分≥92.0g/100g。 4.2 质量安全规范 产地环境符合NY/T391绿色食品 产地环境技术条件要求,产品 质量必须符合DB34/T635标准,NY/T1049 绿色食品 薯芋类蔬菜。

包装规定:
在铜陵白姜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确定地域范围内进行铜陵白姜生产的生产者,使用铜陵白姜农产品地理标志前,须向登记证书持有人提出申请,统一采用铜陵白姜和农产品地理标志公共标识相结合的标识标注方法。双方按照农产品地理标志使用规范签订协议。铜陵白姜农产品地理标志持有人有权按照《农产品地理标志使用规范》,对标志使用人进行监督管理,产前产中产后进行督查,以保障产品质量安全。标志使用人有义务接受并配合检查督查,社会监督;建立质量控制追溯体系,保证地理标志农产品的品质和信誉;正确规范地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

证书持有人:
铜陵市农业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