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山乌骨山羊

通山乌骨山羊是湖北省通山县的珍稀地方畜种,主要产于通山幕阜山脉深山老林间,它是在幕阜山脉丰富的、无污染的草山、草坡、山间林地的自然资源条件下长期自然繁育而成。通山乌骨山羊分为黑白花型和全黑型,其眼脸、口唇、粘膜、肌肉、内脏、羊蹄和骨质均为乌黑色,具有“乌骨乌肉”的种质特征,遗传性能稳定。通过专家教授多次现场考察鉴定、屠宰测定,一致认为这是非常珍贵的乌羊新种质,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山羊乌质遗传资源。通山乌羊肉质鲜美,黑色素含量十分丰富,具有抗辐射性、提高机体免疫力、防须发早白和滋阴补阳等多方面保健功能。通山乌羊全身都是宝,不但是餐桌上的美味佳肴,而且具有药品、营养保健品深度开发不可估量的市场价值。通山县畜牧兽医局与华中农业大学合作,对通山乌骨山羊开展提纯繁殖,逐年提高通山乌骨山羊种群品质和扩大群体数量。目前通山乌骨山羊种群存栏数量达到了3000只。

1、地形地貌情况:通山县地处鄂东南边陲,幕阜山脉中段北麓,长江中游南岸,为鄂南低山丘陵区。境南幕阜山脉绵亘约150公里,为鄂赣界山,平均海拔800米,千米以上山峰10余座,最高点是太阳山主峰老崖尖(老鸦尖),海拔1656.6米;大幕山横卧于北,平均海拔750米,最高点954.1米;东为富水河流域;中部丘陵、盆地交错分布。山地丘陵占国土总面积的78.6%。整个地势南北高,中间低,由西向东缓降,最低点是慈口乡与阳新县交界处的富水河底,海拔为20.13米。 2、河流情况:通山县境内以富水为主流。厦铺河系富水上游,发源于三界尖。南、北、西三方有4条干流:通羊河、横石河、燕厦河、黄沙河。诸河都汇入富水,流经阳新县注入长江。这些河流多走山谷之中,弯曲多变,河床陡峭,落差大。富水中游于1960年建成富水水库。水面面积11万亩,正常蓄水库容17亿立方米。水面最宽处达到4公里,最窄处牛鼻孔只有50米。 3、气候情况:通山县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日照充足,无霜期长。按地形和气温变化的特点,全县大致分为:中部丘陵平畈温暖湿润区、南北低山丘陵温和阴湿区、南部中低山温凉多雨多雾区。由于雨热同季,时空分布不匀,降水量春夏多于秋冬,山区多于丘陵平畈区。全年平均日照数1845小时,平均日照率42%。全年平均气温16.3℃,全年无霜期在226-248天之间,全年平均降水量1600毫米,春夏两季降水量约占全年总降水量的75%。 4、土壤情况:境内主要有红壤、黄棕壤、石灰(岩)土、紫色土、潮土、草甸土、水稻土7种。土壤大部分呈中性偏酸,少数偏碱,PH值一般在5.5-7.5之间。红壤面积160867公顷,占域土总面积的77.37%,分布区域为海拔800米以下的低丘陵地带;黄棕壤面积9660公顷,占域土总面积的4.64%;石灰(岩)土面积26327.33公顷,占域土总面积的12.81%;紫色土面积966.67公顷,占域土总面积的0.46%;潮土总面积126.67公顷,占域土总面积的0.06%;草甸土面积63.33公顷,占域土总面积的0.03%;水稻土是境内主要耕地土壤,面积9620公顷,占域土总面积的4.63%,占耕地总面积的58.21%。 5、草场资源情况:通山地貌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全县草场总面积156万亩,可利用面积136万亩,居鄂东南诸县市之首。其中成片草场20万亩,占可利用面积的14.7%,千亩以上宜牧草场54处,1-3千亩的草场24处, 3-5千亩的草场13处,5千-1万亩的草场11处,1万亩以上的草场6处。境内有可供利用的天然牧草165种,其中禾本科牧草49种,豆科牧草22种,沙草科牧草17种,其它牧草77种。人工种植的牧草主要品种为墨西哥玉米草、白三叶、黑麦草、紫花苜蓿、皇竹草等。丰富的牧草资源为饲养通山乌骨山羊提供了充足的饲草来源。 通山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县域内无大型工矿企业,工业“三废”低于国家标准,大气清新无污染,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径流水质优良,符合《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通山特有的光照、温湿度、降水、水质、土质、地形地貌等环境和生态条件,确保了天然牧草、种植牧草的良好生长和乌骨山羊优良特性的形成。

1、产地选择:通山乌骨山羊生长在通山县境内的原生态环境中,具有独特的气候及纯天然、无污染的优良天然草场。县境内无工业污染,土壤、空气、水质均优,原生态环境良好。山地灌木丛林多,水草丰茂,植被多样且丰富,有禾本科、沙草科、豆科、菊科等众多天然牧草品种,人工种植有墨西哥玉米、白三叶、黑麦草、紫花苜蓿等优质牧草,为放养通山乌骨山羊提供了丰富的饲草来源。农户所用的补饲草料、精料都是自家生产的玉米、红薯、豆类籽实和农作物秸杆等。全县境内的自然生态环境非常适合通山乌骨山羊养殖,其中,饮用水、大气、土壤均符合《无公害食品 畜禽饮用水水质》(NY5027-2001)、《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绿色食品 产地环境技术条件》(NY/T391-2000)的要求。 2、品种选择:通山乌骨山羊是通山人民在当地特定的地理气候环境和饲养条件下,经过长期自然繁殖和选育而形成的。生产中,乌骨山羊需符合以下特征和要求:被毛颜色以黑白花色为主,小部份全黑色。黑白花色其头部、尾部和四肢部份均为黑色,其余部位为白色;全黑色其全身被毛为黑色,个别脸部有一小块三角形白毛。羊体格中等、四肢端正,蹄质坚实,结构匀称,颈胸结合良好,背腰平直,后躯略高,尻略斜。羊毛偏密,略长稍卷曲,呈柳绦下垂状;角略带螺旋状呈镰刀型向后侧弯曲。公羊前胸发达,体躯呈长方形,肋骨开张良好;母羊腹部圆大,乳房发达,基部较大,有效乳头两个,泌乳力强。公羔初生重1.83kg左右,母羔1.60kg左右;三月龄公羔断奶体重9.50kg左右,母羔8.75kg左右;周岁公羊体重30kg左右,体高55cm左右、体长58cm左右,周岁母羊体重27kg左右、体高53cm左右、体长56cm左右;成年公羊体重40kg左右,体高60cm左右,体长65cm左右;成年母羊体重35kg左右,体高55cm左右,体长60cm左右。母羊初情期108±15天,4-6月龄达到性成熟,发情周期19.5±2.0天,妊娠期147.0±2.5天。公羊眼肌面积平均为6.12±1.20平方厘米,背膘厚0.18±0.04cm;母羊眼肌面积平均5.82±2.76平方厘米, 背膘厚0.20±0.05cm。 3、生产管理:①饲养方式:采用半舍饲半放牧的饲养方式,白天放牧,食天然牧草,晚上和阴雨雪天进行舍饲。 ②饲料选择:饲料以青粗饲料为主,适当补充精料,合理搭配。要求安全可靠,体积适宜,营养全面,兼顾适口性、稳定性、经济性。饲料原料的种类要多样化,包括青饲料、多汁饲料、混合饲料。精料补充料中能量饲料占70-75%,蛋白质饲料15-20%,其它占5-10%。精料根据各养殖户生产的粮食种类情况而定,主要用玉米、黄豆、红薯等经粉碎后做为精料或直接用玉米、红薯喂养。豆科牧草在初花期至盛花期收割,禾本科牧草在抽穗期收割。饲料玉米在籽实接近饱满时收割。刈割青草应通过自然干燥或人工干燥使之在较短的时间内水分快速降至17%以下,营养物质得到较好保存。青干草切成2-3cm后喂羊或打成草粉拌入配合饲料中饲喂。③山羊饲养管理:种公羊的饲养管理:种公羊应与母羊分群饲养,在非配种期可小群管理,配种期必须单圈饲养,并给予适量的运动。种公羊配种前1.5-2个月开始增加营养物质的供应量,特别是蛋白质、钙、维生素等的供给,精料按配种期喂量的60-70%供给;在配种期,公羊每天每只可喂青干草1-2kg ,配合饲料1.0-1.5kg,胡萝卜0.5-1.5kg,食盐1.5-20g,磷酸氢钙5-10g ,酵母粉5g。每日分2-3次给草料,饮水3-4次.每日放牧或运动6小时。种母羊的饲养管理:配种前1-1.5个月,应加强繁殖母羊的放牧。对膘情不好的要实行短期补饲,供给充足的营养,使之保持良好的种用体况。母羊妊娠1-3个月,青草季节,放牧即可,不用补饲。枯草期,应根据不同情况予以补饲,可补喂干草、秸秆和精料。早期管理以防止流产为重点,避免吃霜草和霉烂饲料,不使羊群受惊猛跑,不饮冰碴水,不爬大山。母羊妊娠后期约2个月,胎儿生长迅速,怀孕母羊对营养物质的需要量增加。可在放牧的基础上,每天每只羊补喂青干草0.5-1.0kg 、配合饲料 0.25-0.5kg 。后期管理以保胎为重点,饮水防滑倒,进出防拥挤,爬山防跌跤,禁喂发霉和冰冻饲料。哺乳母羊产后1-3天,身体较虚弱,应细心观察和护理,防止发生消化不良、发生乳房炎和产褥感染。泌乳前期,补喂的饲料以优质青干草、青贮饲料和多汁饲料为主,适量补充配合饲料。管理上重点保证饮水充足、圈舍干燥清洁,舍温适宜。产后30-35天的泌乳盛期,应给予优越的饲养条件,配合最好的日粮。根据泌乳量调整母羊日粮营养水平,在放牧的基础上,每天每只补喂多汁饲料2kg,补喂青干草0.5-1.0kg 和配合饲料 0.3-0.5kg 。泌乳后期要降低营养水平,控制饲料用量。对膘情正常的母羊,除放牧外,可补些干草。羔羊断奶后,母羊转入空怀期饲养。空怀母羊的饲养管理:空怀母羊要掌握好饲料喂量,注意恢复、保持良好的种用体况。要搞好防疫和驱虫,发现母羊发情要及时配种。羔羊的饲养管理:初生羔羊应注意保温、防压,并于生后1小时内吃上初乳,最迟不得超过生后12小时。缺奶羔羊吃足初乳后,可用牛奶、奶粉或代乳粉进行人工喂养。羔羊生后15天开始训练采食,成功后进行补饲,每天每只补饲优质青干草150-250g,配合饲料100-150g。50日龄以后以青粗饲料为主,适当补喂精饲料。要求含蛋白质多,粗纤维少,适口性好。留作种用的羔羊20日龄左右应使用塑料耳标进行个体编号,内容包括场名、出生日期、个体号等。不留作种用的小公羊,通常应于30-35日龄采用睾丸切除法或橡皮筋结扎法去势。羔羊2月龄后及时断奶,并按性别、大小、强弱分群,加强补饲、保温、防压等工作。后备公羊要加强培育,并与母羊分开饲养。肉羊的饲养管理:根据肉羊育肥方式和日粮配合原则,合理配制饲料,充分满足肉羊不同生长时期的营养需要。肉羊按性别、体重分群饲养,群体大小,饲养密度适宜。根据羊的品种、年龄、体格、体况、市场需求等制定育肥的进度和强度,确定最佳出栏时间。一般出栏时间为10-12月龄,体重不低于30kg。④羊圈建设:建羊床式漏缝地板羊圈,采用砖木瓦结构,每栋羊舍面积80-120平方米。据羊的不同性别、年龄、生长阶段分别建圈,在产羔圈内增设母子栏。每只种公羊圈舍面积1.5-2平方米,种母羊0.8-1平方米,哺乳母羊1.5-2平方米,育成羊0.8-1平方米,育肥羊0.6-0.8平方米。羊舍漏缝地板用木条或竹片等材料铺设,地板间隙小羊1.5厘米,大羊1.5-2厘米。床式地板离地高80-150厘米左右。在颈架外侧下方设置饲槽,饲槽用木板或水泥等材料制作。羊采食一侧的槽口高8-10厘米,另一侧高16-20厘米,槽底宽20厘米,槽口斜宽40厘米。颈架内侧上方适宜位置安装羊自动饮水器。羊舍内过道宽1.2-1.5米,窗下沿距地面高1.3-1.5米。门窗通风采光良好。羊舍地面要求水泥抹面硬化,向排粪沟倾斜,坡度为1-3%。粪尿沟宽20厘米,深15厘米,坡度为3-5%。舍饲养羊要建好运动场,其面积为羊舍面积的2倍以上。运动场要通风,向阳,不泥泞,排水良好,便于清洁、消毒。⑤疫病防治: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羊只进行口蹄疫、羊痘免疫注射;根据地方疫病发生情况进行羊传染性胸膜肺炎和羊四联苗的免疫。所用疫苗全部来自省、市级动物防疫监督机构。严格按照《兽医管理条例》和国家相关标准使用兽药和疫苗。在县动物疫病防控中心的指导和监督下,由各乡镇畜牧兽医站技术人员或养殖场专业兽医技术人员负责疫病防治工作。 4、生产记录:由通山县畜牧兽医局专业技术人员和通山县乌骨山羊养殖协会负责通山乌骨山羊生产各环节的技术培训与指导、信息服务、质量监督检查等方面的工作。具体的现场指导、服务、监督及疫病防治工作由乡(镇)畜牧兽医站组织实施,重点监督饲料、兽药的使用,按规定和需要开展口蹄疫、羊痘、传染性胸膜肺炎的防疫,建立和完善免疫(包括:疫苗的名称、生产厂家、批号、剂量、免疫时间等)、用药、消毒、饲料和添加剂使用、无害化处理及产品销售等养殖档案记录,以备查阅。

产品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被毛颜色以黑白花色为主,少部份被毛全黑色,羊毛偏密,略长稍卷曲,呈柳绦下垂状。体型中等、面部清秀,结构匀称,两耳中等向两侧半前倾,颈胸结合良好,四肢系部强健,关节灵活,蹄质坚实。角略带螺旋状呈镰刀型向后侧弯曲。母羊腹部圆大,乳房基部宽圆,有效乳头2个;公羊前胸发达,体躯呈长方形,肋骨开张良好,睾丸左右对称。乌骨乌肉,黑色素含量丰富;肉质细嫩鲜美可口,膻味较轻,肉味清香,口感地道纯正。 2、内在品质指标:羊肉品质优,营养价值较高。通山乌骨山羊的羊肉蛋白质含量≥18%;氨基酸含量≥16%;胆固醇含量≤600mg/kg;总脂肪含量≤16%。 3、质量安全规定:严格保护产地生态环境,严格控制生产过程,严格执行无公害山羊养殖技术规程,严禁使用违禁药品、兽药、饲料和添加剂等。产品执行《无公害食品羊肉》(NY5147-2002)标准规定。

包装规定:
通山乌骨山羊生产经营者,如果要在其产品或包装上使用已获登记保护的通山乌骨山羊地理标志,必须向通山县乌骨山羊养殖协会提出申请,经批准授权后,按照《农产品地理标志管理办法》第十四条规定,执行相关制度要求,规范生产过程,在产品包装上规范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

证书持有人:
通山县乌骨山羊养殖协会

地域保护范围:
通山乌骨山羊产地范围为湖北省通山县所辖的通羊镇、南林桥镇、大路乡、黄沙铺镇、厦铺镇、杨芳林乡、闯王镇、九宫山镇、洪港镇、燕厦乡、大畈镇、慈口乡等12个乡镇180个村,7个国营林场,总生产区域面积 2400平方公里。其地理位置位于东经114°18′-114°57′,北纬29°21′-29°50′之间。区域范围内通山乌骨山羊核心种群数量存栏3000只左右,总饲养量达到1.5万只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