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梓魔芋

桐梓魔芋主要栽培品种是花魔芋

2.1 气候条件 桐梓魔芋保护范围属中亚热带高原季风湿润性气候区,水热同季,雨量充沛,干、湿季明显,无霜期长(280d)。初夏多雨、盛夏多旱、热而不酷、冬无严寒、多云寡照,垂直地域分布差异大,立体气候显著。年均温15.5℃,最冷月-5℃,最热月24.5℃,极端最高气温有37℃,极端最低气温-7℃,年均总积温5661.4℃。年均日照时数1001.5h、年均总辐射能量77千卡/cm2,年均降雨量1271.7mm,年均相对湿度80.07%,夏季降水量较多,冬季降水量较少,呈冬干夏湿现象。桐梓魔芋生长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尤其是多云寡照非常适合其生长,避免了魔芋种球大量腐烂的共性问题出现。 2.2 地形地貌 桐梓魔芋保护范围属黔北中山峡谷区,呈东部高山、西部低山、南部低山、北部低山、中部高中山的起伏状态,以山区坡地为主。土壤肥沃,浇灌条件好,交通便利,是生产魔芋的适宜地域。全县海拔320--2270m,平均海拔1100m,适宜栽培的区域主要在900m-1400m的山区,立体气候明显的优越条件,有利于魔芋的生长。 2.3 土壤条件 桐梓魔芋保护范围内土壤有黄壤、石灰土、黄棕壤等土类,土层深厚、通透性好、有机质含量高、pH 5.5-7.5,这种土壤条件非常适合魔芋的种植,达到了个头大、商品均匀的目的。 2.4 水文水质 桐梓魔芋保护范围内河流均属长江水系,分属长江上游干流区赤水河、綦江河和乌江水系,计有大于20km2流域面积的河流57条,总长度831.48km,河网密度0.26km/ km2,总集雨面积2254.45 km2。丰富的水资源,加上水质清冽,为桐梓魔芋规模化种植提供了水源,形成了桐梓魔芋鲜品水分丰富和产品安全的保障条件。

3.1 生长环境 桐梓魔芋生产基地远离城市和交通主干道,生长在适宜的土壤、水源地,没有污染,自然生态良好。种植环境质量符合《NY 5010 无公害食品 蔬菜产地环境条件》的要求;主产地在长江上游干流区赤水河、綦江河和乌江水系沿岸的山地,以芭蕉镇为主要生产区域。 3.2 品种选择 桐梓魔芋主要栽培品种是葡甘聚糖型的花魔芋。白魔芋种植较少。花魔芋成熟期10月中下旬至11 月上旬,抗病力强,产量高、品质较好;白魔芋成熟期10月中旬至10月下旬,适应性强,产量较低、品质最好。目前桐梓魔芋栽培品种以花魔芋为主。 3.3 种植模式 3.3.1 轮作 魔芋连作易加重病虫危害,忌选前两年种过魔芋的地块,不宜用种植过马铃薯、红薯、油菜、蔬菜的地块,可与小麦、玉米、黄豆等轮作2-3年。 3.3.2 间套作 大面积种植宜采用魔-粮间套栽培模式、林(果)-魔间套栽培等模式。 3.3.3 庭院散植 魔芋最适宜庭院栽培方式,小规模种植是最佳选择。 3.4 播前准备 3.4.1 种芋选择 种芋包含球茎、根状茎。球茎要求表面无破损、表皮灰褐色、顶芽直立粗壮、无疤无病无伤,浅粉红色,充分成熟。花魔芋重量200-500g、白魔芋重量100-300g;根状茎要求表皮光滑、顶芽健壮、无疤无病无伤,重量5g以上,若长20cm以上,可切为2-3段作为芋种。 3.4.2 种芋消毒 播种前日晒1-2d,必须用72%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3500-6000倍液消毒。另选用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700倍液、0.5%的高锰酸钾水溶液浸种杀菌0.5h;一般用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或40%代森锰锌粉剂1000倍液浸种2-6h。均要晾干待用,使苗齐、苗壮。 3.4.3 整地消毒 改平地栽培为高畦栽培,畦高25-35cm、畦面80-100cm、畦间距30-40cm;种前每亩用25kg生石灰,2kg硫酸铜撒施土表,翻挖消毒或在播种时用70%敌克松500倍液喷施畦间和畦面。 3.4.4 密度确定 密度根据种芋大小确定。球茎株距为种芋直径的4倍、行距为种芋直径的6倍,一般亩植1000-4000株;根状茎株距20-25cm、行距40-50cm。 3.4.5 播种深度 一般情况下,花魔芋播种深度10-15cm、白魔芋播种深度3-5cm;根状茎长短决定播种深度。采用条播或穴播方式。 3.4.6 播种时期 播种最适时间为3月下旬至4月中旬。 3.5 田间管理 3.5.1 清沟培土 整理背沟和厢沟,雨后及时清沟,保证芋苗不被水渍;用挖出的土培高畦面,保证芋苗生长正常。 3.5.2 人工除草 采用人工拨草方式,及时清除田间杂草。不宜用机械和农具除草,以免伤及种球和根系。 3.5.3 肥料使用 重施基肥,每亩施入腐熟农家肥1500-2000kg;生长期采用两次氮磷钾复混肥追肥,一次为追施提苗肥,亩用量20-25kg,另一次为膨大期追肥,亩用量30-40kg。 3.5.4 荫蔽度控制 海拔900m种植地荫蔽度50%-60%,海拔1000-1300m种植地荫蔽度40%-50%,可与玉米、向日葵、银杏等套种遮荫。海拔1400m的种植地可不遮荫,阴坡可少遮荫或不遮荫。 3.6 主要病害防治 在注重土壤消毒、种芋消毒两项关键工作后,生长期应重点防控软腐病、白绢病、叶枯病、轮纹斑病等,使用甲基硫菌灵、硫酸链霉素等农药控制病害发生程度。若发现病株,人工方及时清除。 3.6.1 软腐病防治 与白绢病伴生,要同时防治。与禾本科作物轮作,有条件的最好是水旱轮作;洁园除草降湿度;以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灌穴后,踩紧土壤,以免雨水传播病菌,并用72%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3500-6000倍液,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40%敌克松粉剂500-1000倍液灌四周的魔芋植株根部,每株灌药液0.5-1.0kg。 3.6.2 白绢病防治 定植前7-10d将石灰按每亩75-100kg均匀撒施土面然后整地作畦;发现中心病株,立即带土挖走,深埋或烧毁,在窝内及周围撒石灰,踩紧土壤,并对该地块普施石灰一次;50%粉锈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从叶柄基部灌根,可减轻病害发生、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泼浇基部、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浇灌施根部。 3.7 主要虫害防治 虫害主要有甘薯天蛾、豆天蛾、斜纹夜蛾、铜绿金龟子等,使用杀虫灯、性诱剂和高效氯氰菊酯、敌百虫喷雾和辛硫磷毒土等农药防治。 3.7.1 甘薯天蛾防治 利用黑光灯或糖醋酒液诱杀成虫;幼虫发生期,人工捕捉;冬季深翻土地,消灭越冬蛹,减少翌年虫源;在幼虫3龄期前喷药防治,可适用20速灭杀丁乳油3000倍液喷雾。 3.7.2 豆天蛾防治 黑光灯诱杀,可减少发生量;在幼虫3龄期之前,用2.5%敌百虫粉剂2000倍液,或2%西维因粉剂每亩4-5斤喷粉或20%杀灭菊酯800-12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乳油1800倍液喷雾。 3.8 采收 3.8.1 采收时期 桐梓魔芋种植1-2年均可采收,采收期为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或自然倒苗后20-30d,12℃以下为最佳收获期,14℃以上不宜采收。 3.8.2 采收处理 选择晴朗天气人工采收。采收时一次挖净,剔除伤芋、病芋,商品芋风干装箱,种芋分级保湿贮藏。 3.9 初加工工艺流程 因鲜品含有生物碱和草酸钙等有毒有害物质,不能直接食用,需进行初加工。初加工产品主要有魔芋干(角)片、魔芋精粉、魔芋微粉等。 3.9.1 干(角)片加工工艺流程 鲜魔芋→清洗→去皮→切片→烘干→干片→分级→包装 3.9.2 精粉加工工艺流程 干片→粉碎→研磨→酒精脱硫→分筛(过80目)→精粉→分级→包装 3.9.3 微粉加工工艺流程 精粉→研磨→分筛(过120目)→微粉(魔芋胶)→包装 3.10 商品芋贮藏 块茎风干10d,待失水15%以上时贮藏。贮藏环境要求温度保持10℃左右,相对湿度保持70-80%。

产品特征:
4.1 产品品质特色 4.1.1外在感官 “桐梓魔芋”球茎近圆微扁,表皮灰褐色,顶部凹陷,顶芽直立,浅粉红色,芋肉色白泛红,2年生商品芋球茎重约0.5kg-1.0kg。 4.1.2内在品质 商品芋鲜品水分≥80%、可溶性糖≥0.40%、葡甘聚糖(以干基计)≥40%、蛋白质≥1.20%、淀粉≥6.50%、粗纤维≤0.45%。 4.2 质量安全规定 GB/T 8321 (所有部分)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NY 5010 无公害食品蔬菜产地环境条件 NY 5221无公害食品薯芋类蔬菜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 桐梓魔芋生产过程及产品质量应符合国家相关强制性技术规范要求。以无公害农产品为基准,绿色食品生产为提升。

包装规定:
5.1 使用桐梓魔芋地理标志的产品必须产自划定区域。 5.2 使用桐梓魔芋地理标志的生产经营者必须取得登记产品相关的生产经营资质。 5.3 使用桐梓魔芋地理标志的生产经营者必须严格按照规定的质量技术规范组织开展生产经营活动。 5.4 使用桐梓魔芋地理标志的生产经营者必须按照生产经营年度,向桐梓县农牧局登记证书持有人提出申请,并签订桐梓魔芋地理标志使用协议,在协议中载明种植面积、种植品种、种植株数、种植范围及相关的责任和义务。 5.5 获准使用桐梓魔芋地理标志的使用人可以在产品及其包装上使用桐梓魔芋地理标志。 5.6 桐梓魔芋地理标志使用人可以使用登记的桐梓魔芋地理标志进行宣传和参加展览、展示和展销。 5.7 桐梓魔芋地理标志使用人应当自觉接受登记证书持有人的监督检查,保证桐梓魔芋地理标志产品的品质和信誉。 5.8 在标志使用上,标志使用人应在其产品或其包装上统一使用桐梓魔芋地理标志(桐梓魔芋名称和公共标识图案组合标注型式);每个包装袋外标明:产品名称、产品标准号、质量等级、重量、生产日期、装箱或检验人员代号、保质期、储藏方法、食用禁忌等。防热、避光、防湿、防异味等储运图示标志应符合标准规定。

证书持有人:
桐梓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检测中心

地域保护范围:
贵州省遵义市桐梓县所辖娄山关街道、小水乡、黄莲乡、芭蕉乡、马鬃乡、狮溪镇、水坝塘镇、楚米镇、大河镇、新站镇、夜郎镇、九坝镇、茅石镇、花秋镇、坡渡镇、羊磴镇、尧龙山镇、松坎镇、木瓜镇,共计19个乡(镇、街道),71个行政村(社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07°39′23〞—107°43′23〞,北纬28°01′01〞—29°29′15〞。东至芭蕉乡长岩村,西至花秋镇花秋村,南至茅石镇中关村,北至狮溪镇界牌村。生产规模1060公顷,年产量0.9万吨。地域保护范围详见下表。 桐梓魔芋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表 产品名称 桐梓魔芋 申请人 桐梓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检测中心 地理坐标 东经: 107°39′23〞—107°43′23〞北纬: 28°01′01〞—29°29′15〞 四至 东:东至芭蕉乡长岩村 西:西至花秋镇花秋村 南:南至茅石镇中关村 北:北至狮溪镇界牌村 乡(镇、街道办事处) 保护面积(公顷) 年产量(万吨) 芭蕉乡 80 0.068 黄莲乡 80 0.068 小水乡 45 0.038 马鬃乡 50 0.042 狮溪镇 50 0.042 水坝塘镇 35 0.030 楚米镇 65 0.055 大河镇 65 0.055 新站镇 40 0.034 夜郎镇 85 0.072 九坝镇 65 0.055 茅石镇 65 0.055 花秋镇 40 0.034 坡渡镇 30 0.026 羊磴镇 65 0.055 尧龙山镇 50 0.043 松坎镇 50 0.043 娄山关街道 60 0.051 木瓜镇 40 0.034 合计 1060 0.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