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鲁番葡萄

吐鲁番葡萄干直销

正品店铺 立即购买

葡萄,是喜光植物,在光照充足的条件下,配以适量的热量、温差,便能使植物生长健壮。“水晶明珠”是人们对葡萄的爱称,因为它皮薄而多汁,酸甜味美,营养丰富、果色艳丽。 而吐鲁番的葡萄则是在那火中取“粒”,历经极热极温差这样严酷的考验,激发出了葡萄内心深处的那份甘甜,那甜到心底里的味道让人们挥之不去。吐鲁番葡萄可以说是从诗与歌中走出的。上世纪70年代,一曲经典的、充满浓郁新疆民族特色的《吐鲁番的葡萄熟了》,以那绿茵下、微风中沁人心脾的葡萄香,成就了阿娜尔罕姑娘和驻守边防哨卡的克里木热烈与美好交织的爱情故事,被人们传诵着,咏唱着:“吐鲁番的葡萄熟了,阿娜尔罕的心儿醉了……“ 吐鲁番就是这样一个孕育着火和美的地方。

葡萄,是喜光植物,在光照充足的条件下,配以适量的热量、温差,便能使植物生长健壮。“水晶明珠”是人们对葡萄的爱称,因为它皮薄而多汁,酸甜味美,营养丰富、果色艳丽 。

地理环境

    处于盆地之中的吐鲁番,北面的山脉阻断了南下的冷空气,城市东、南、西三面的沙漠戈壁又使得北上的暖空气异常干燥,使这里成为全国最热,最干燥的干热区。盆地内干燥少雨,全年日照时数3200小时,年日照时数达3000小时以上, 阳光热幅射量每平方厘米达139.5卡, 全地区高达9.8万亿卡。 吐鲁番盆地有着封闭的盆地,稀薄的云量,强烈的太阳幅射,极高的气温,形成了丰富的光热资源,日照时间长,气温高,昼夜温差大,易于植物果实糖分的积累。土壤又是极利于葡萄生长的灌耕土、灌淤土、风沙土、潮土和经过改良的棕色荒漠土,土壤通透性良好,含盐量较低,土壤呈中性略偏碱性。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吐鲁番的地下水贮量还很丰富。

    极热、极旱、极低的独特地理环境与气候,使它成为生长世界上最甘美葡萄的故乡。每年的8月,正是瓜果飘香的季节。炙日炎炎下,红色的火焰山寸草不生,而它西侧的葡萄沟内,却流水潺潺、浓荫蔽日,铺緑叠翠,泉流溪涌,曲径通幽;云集荟萃着流蜜的葡萄,孕育出世界之冠的“中国绿珍珠”无核白;她似一颗光彩夺目的翡翠,镶嵌在无垠的戈壁中,她是中国西部美丽的“聚宝盆”,是名副其实的瓜果之乡。

火洲里的避暑天堂——葡萄沟

    从吐鲁番市遥望火焰山,赤砂灼灼,草木不生。但火焰山峡谷中距市区约15千米的葡萄沟,却别有洞天,景色秀丽。与沟外形成鲜明的对照。一进沟口,铺绿叠翠,茂密的葡萄田漫山遍谷。溪流、渠水、泉滴,给沟谷增添了无限诗情画意,桑、桃、杏、苹果、石榴、梨、无花果、核桃和各种西瓜、甜瓜及榆、杨、柳、槐等多种树木,遍布沟中,使葡萄沟又成了“百花园”“百果园”。春季,繁花似锦;盛夏,硕果累累。沟中藤蔓交织,曲径通幽,串串葡萄,举手可及。葡萄沟南北长约8千米,宽半千米,居住着维吾尔、回、汉三个民族共约6000多人。现有耕地400余公顷,葡萄种植面积即达220余公顷.沟中产无核白、马奶子、玫瑰红、比夹干、喀什哈尔、黑葡萄和梭梭葡萄等品种。迷人的葡萄沟,位于吐鲁番市东北10千米的火焰山中,这是一条南北长约7千米、东西宽约2千米的峡谷。人工引来的天山雪水沿着第一人民渠穿沟而下,潺潺流水声给葡萄沟增添了青春的活力。两面山坡上,梯田层层叠叠,葡萄园连成一片,到处郁郁葱葱,犹如绿色的海洋。在这绿色的海洋中,点缀着桃、杏、梨、桑、苹果、石榴、无花果等各种果树,一幢幢粉墙朗窗的农舍掩映在浓郁的林荫之中,一座座晾制葡萄干的“荫房”排列  在山坡下、农家庭院上,别具特色。夏天,沟里风景优美,凉风习习,是火洲避暑的天堂,旅游季节,中外宾客,川流不息,络绎不绝。

 

文化背景

葡园碧塔擎天地 萄亩飘香沁心脾

    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就发现这里种植葡萄,给汉朝带回了葡萄的种子,将其引入内地,使中国引进葡萄比法国早了200年,从而也出现了《史记·大宛列传》中描述的“离宫别馆旁尽种蒲陶(葡萄)”的情形。也就是说,汉朝时期,新疆大地上已经弥漫起浓郁的葡萄酒香了。所谓“葡园碧塔擎天地,萄亩飘香沁心脾”的诗意恰如其分地表达了葡萄香甜沁心的迷人魅力。

    吐鲁番葡萄,以栽培历史悠久而文明于世,她不仅是水果中的精品,而且承载着厚重的文化底蕴。吐鲁番鄯善县洋海墓地出土了约2500年前的一株葡萄标本,据新疆考古所专家研究,它属于圆果紫葡萄的植株;其实物为全长1.15米、每节长11厘米、扁宽2.3厘米的葡萄藤。近年新疆苏贝希墓葬考古也发现了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前221年)的葡萄籽。可见,公元前5世纪前,新疆吐鲁番已种植葡萄。

     十六国北京(公元386-403年)时,吐鲁番就有了栽培葡萄的记载。《北史·高昌传》和《梁书·高昌传》都有吐鲁番“多五果”“多葡萄”的记载。在南北朝时,吐鲁番已成为重要的葡萄种植基地。同时吐鲁番出土的粷氏高昌王朝时的《高昌勘合高长史等葡萄园亩数账》和《高昌延长六年(566年)吕阿子求买桑葡萄园辞》,就是有关葡萄园租种账籍和买卖葡萄园的契约。由此可见,当时在这里种植葡萄已经相当普遍。唐代,吐鲁番地区的葡萄栽种技术已广泛传入中原地区。至明代,甘甜无比的无核白葡萄在吐鲁番地区广泛种植。正如《农政全书》所说:“西番之绿葡萄,名免睹,味胜刺蜜。无核,则异品也。”

    唐朝时,远征西域的唐军攻破今吐鲁番一带的高昌古国后,还获取了葡萄酒的酿造方法——“造酒成绿色,芳香浩烈,味兼醍醐,长安始记其味也。”葡萄酒香沿着古老的丝绸之路进入内地。

    元代丘处机在《长春真人西游记》中也记录了高昌回鹘用葡萄等水果招待贵宾的场面,“泊于城西葡萄园之上阁,时回纥王部族供葡萄酒,供以异花、杂果、名香,且列侏儒伎乐,皆中州人。”另高昌故城遗址中发现酿造葡萄酒的作坊、酒坛,从柏孜克里克千佛洞大殿北窟绘有葡萄满枝垂柳成荫图等。通过以上众多的文史资料和出土文物,充分记实吐鲁番地区葡萄栽培历史非常久远的,千余年来经过沧海桑田的变迁,葡萄种植久盛不衰。

新疆葡萄甲天下

    新疆葡萄甲天下。而久负盛名的吐鲁番葡萄“无核白”更被国际上誉为“中国珍珠绿”。它以甜嫩汁多的特殊风韵和晶莹剔透的形态博得人们的青睐。有多少作家、画家以其作为优秀作品的创作主题,使之成为新疆艺术家向人们展示“瓜果之乡”人文文化的一大象征。

    我们已知葡萄种植、食用、制干、酿酒等辅助产业在新疆悠久的历史。作为附丽于器物、织物装饰的葡萄纹样,据考古发掘以及相关葡萄种植及文化的研究著述,1987年在察吾乎沟出土的陶罐上,就已经有蔓藤葡萄文的再现。特别在维吾尔族花帽、织物与建筑装饰纹样中出现的葡萄纹样及其组合,均取其最新鲜、最生动的自然外形饱满的瓜果和色彩缤纷的花朵。纵观史前彩陶器、石窟寺壁画、汉唐织物、唐代铜镜以及当代维吾尔族花帽、印花布、建筑及其他器物上均有葡萄纹饰,而这种艺术表现形式在当代维吾尔族视觉艺术中都得到普遍运用。

    新疆辽阔的地域,优美的自然人文景观,是近代画家趋之若鹜的写生基地,无数慕名而来的画家陶醉在新疆优美的自然景观同时,也留下了他们对新疆的宝贵记忆。作品大多既反映了吐鲁番葡萄的魅力,也体现了吐鲁番人民辛勤质朴、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文化积淀

    “吐鲁番” 维吾尔语意为富庶丰富的地方。古称大宛、姑师;汉代为东车师国前国;唐时称高昌、西州、火洲;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是西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是连接中亚地区、中国内地、新疆南北疆的交通枢纽;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各类宗教演化之域。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并列为三大中国古代工程之一的生命之泉“坎儿井”深埋其下;被称为新疆十二木卡姆的古老源泉之一《吐鲁番木卡姆》荣获国家大奖;有着四千多年历史的交河、高昌故城被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雕琢似航空母舰般的堡垒,交融汇集了影响世界深远的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四大文化体系;她以海纳百川的胸襟,吸收了人类多种文明,创造了中西合璧,中外融汇的灿烂古丝路文化。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西域葡萄文化历史悠久,过往的文人骚客留下了许多关于葡萄的美好诗句。其中流传范围最广的是唐朝诗人王翰所作的《凉州曲》,“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这首优美的七绝边塞风情诗,设色艳丽,把葡萄、美酒、夜光杯三样精美之物同置于诗的首句,犹如突然间拉开帷幕,五光十色、琳琅满目、酒香四溢的葡萄盛筵展现在人们的眼前,令人喜悦、惊异。呈现出一种光茫四射的辉煌氛围,给读者造成一种无声夺人的感觉,把边关的美好和无奈的战事形成强烈的对比,耐人寻味。

 

仰承甘液之灵露 下歙丰润于醴泉

   三国时期的《葡萄赋》如此夸赞葡萄的淑美。当代中国著名辞赋家王宇斌也为吐鲁番葡萄作赋,“紫琳琅,耀灵包蜜;绿珍珠,涵晖葱笼。白水晶,光泽滋目;红翡翠,瑰丽映彤。蕴灵煜煜,呈骊珠之五色;聚星的的,闪烁目之瑶琼。冰河冻解,汇流潺潺;溪水酿花,润色融融。涵酝芳馨,霞映瑶池之云路,凝合玉液,景迷塞外之宾鸿。比象而金茎缀锦,入画可焦墨皴藤。留影而回眸忆念;串镯而佩带心同。”

   据史书记载,在阿斯塔那东晋时期的古墓殉葬品中发现了众多的葡萄果穗、枝条、种子、葡萄干以及出土了这一时期任命管理葡萄地管理的文书等,同时古墓室内绘有庭院葡萄的壁画。382号古墓出土的文物中,发现有任命管理浇灌葡萄地的官方文件:功曹条任官文书,经考证该文书为夏真兴六年(442年)至缘禾十年(441年)文物,此外,还从高昌故城遗址中发现酿造葡萄酒的作坊、酒坛,从柏孜克里克千佛洞大殿北窟绘有葡萄满枝垂柳成荫图等。

    汉代在这里设西域督护府,建立高昌壁,东汉延光二年,(公元123年)汉安帝从任命班勇为西域长史,率兵出屯于柳中(今鄯善鲁克沁),开始了吐鲁番盆地屯田的历史。通过以上众多的文史资料和出土文物,充分记实吐鲁番地区葡萄栽培历史非常久远的,千余年来经过沧海桑田的变迁,葡萄种植久盛不衰。现如今的吐鲁番是我国葡萄主要生产基地,总产量占全疆的52.84%,葡萄干产量占全国的75%。葡萄在吐鲁番的寿命长达数十年,亦有达百年以上的,成片而古老的葡萄园随处可见,吐鲁番市内外,大街小巷,房前屋后遍布葡萄架,已经变成名符其实的葡萄旅游城了。

吐鲁番的葡萄熟了 阿娜尔罕的心儿醉了

    吐鲁番的葡萄以栽培历史悠久而文明于世,不仅是水果中的精品,而且承载着厚重的文化底蕴。吐鲁番盆地处古“丝绸之路”北道的要冲,自西汉以来就是祖国西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名胜古迹繁多,文化内涵丰富,以独特的自然景观和卓越的文化遗产著称于世。吐鲁番是全国有名干旱、炎热的地方,然而,这里的葡萄却能让人想象到葡萄架下的阴凉和绿意来,这是葡萄和吐鲁番相互选择后的一种“浪漫”。描写吐鲁鲁葡萄的歌曲也比比皆是。可以说,吐鲁番葡萄是在诗与歌中名扬四海的。

    “马奶子葡萄成熟了,坠在碧绿的枝叶间,小伙子从田里回来了,姑娘们还劳作在葡萄园。……小伙子们咬着酸葡萄,心眼里头笑眯眯,‘多情的葡萄!她比什么糖果都甜蜜。’”这首出自上世纪50年代,著名诗人闻捷的诗《葡萄熟了》,让吐鲁番的葡萄誉满大江南北。到70年代一曲经典的、充满浓郁新疆民族特色的《吐鲁番的葡萄熟了》,更是以那绿茵下、微风中沁人心脾的葡萄香,成就了阿娜尔罕姑娘和驻守边防哨卡的克里木热烈与美好交织的爱情故事,被人们传诵着,咏唱着:“吐鲁番的葡萄熟了,阿娜尔罕的心儿醉了……”

    漫步于千年古城吐鲁番,思绪飘飞,耳畔响起带有浓厚乡土气息的民族曲调,让人嘴边不禁哼起耳熟能详的是“葡萄一串歌一串,甜甜的歌儿迎宾客……” “吐鲁番的葡萄,哈密的瓜,库车的姑娘一枝花……”。

品牌建设

    吐鲁番种植葡萄的历史悠久,苏贝希战国时期的古墓中出土的葡萄籽,证明吐鲁番种植葡萄的历史不会晚于公元前3世纪,有文字记载则到了十六国北凉时期(424-441)。哈拉和卓91号墓出土《残租粟酒帐》是吐鲁番产葡萄酒的记述。《北史·西域传》记载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吐鲁番已“多蒲桃酒”。唐贞观十四年(640),唐破高昌后将马乳葡萄引种到长安,唐太宗将其种在御园内,并酿成葡萄酒赏赐群臣。民国初年,吐鲁番有4个品种的葡萄参加了巴拿马赛会。

    虽然吐鲁番在历史就是著名的葡萄基地,但受历史条件有限,葡萄发展很慢,解放后,春风吹渡玉门关,吐鲁番旧貌换新颜,葡萄生产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葡萄栽培面积不断扩大,产量和质量却得到较大的提高,一九七九年国家经委把吐鲁番列为全国最大的葡萄生产基地。

    改革开放以来吐鲁番地委、行署,加强葡萄干品牌建设,积极开展著名商标、名牌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权威认证。积极引进开发制干新品种,加大打造现代特色农业发展精品版力度;合理调整制干、鲜食葡萄种植面积,进一步优化葡萄产业种植结构,大力发展葡萄产业。优质葡萄品种几十种,酿造用葡萄品种40个的丰硕成果,培育出“红柳”牌鲜葡萄、“吐番”葡萄干等系列产品;独具特色,品质一流的“高昌”牌葡萄酒、“楼兰”牌干白(红)葡萄酒、“红柳”牌雪莲和三花葡萄酒倍受中外商客的青睐,成为全国优质葡萄和绿色食品生产加工基地。

丝绸之路上的甜蜜葡萄节

    1990年,作为西北五省区“纪念中国丝绸之路2100年”大型活动的一部分,吐鲁番市“中国丝绸之路吐鲁番葡萄节”也登台亮相。在这个盛会上,除了经贸活动外,吐鲁番的民间艺术和地域文化也得到了全面展示。带有浓郁维吾尔族特色的“麦西来甫”“纳孜库姆”“木卡姆”等,在这里找到了表演的舞台。此后,“葡萄节”便延续至今。

  葡萄,为吐鲁番这个城市再次注入新的内容。

    1990年,在丝绸之路连通东西方2100年之际“中国丝绸之路吐鲁番葡萄节”作为“纪念中国丝绸之路2100年”大型活动中的一部分首次与观众见面。它以“团结、友好、合作、发展”为主题,集旅游、经贸、文化为一体,依托葡萄产业,大力弘扬丝绸之路开拓精神,积极促进中国西部经济的发展。而葡萄沟丰富独特的自然、人文景观,也乘此东风,开创了新疆观光农业的先河,成为改革开放后全国最早兴起的观光农业园之一。

       “吐鲁番的葡萄节”不仅给吐鲁番的民间艺术“麦西来甫”“纳孜库姆”“木卡姆”等展示的平台,更是为吐鲁番这座城市以新的活力。

    二十四届葡萄节的举办,让葡萄符号的文化内涵更加丰富,符号的价值越来越大;它从不同的层面为吐鲁番增添色彩;它吸引了国内外各界人士的关注:诸多葡萄的学术论坛、会议在这里举行;诸多葡萄的课题这里研究;它为吐鲁番成为“中国的葡萄之都”以及“最大的葡萄科研基地”汇聚着娟娟溪流,使之成为不仅盛产葡萄,而且盛产与葡萄相关的论文、著作、专家、学者高端学城。到那时:走进美丽的吐鲁番,满目的葡萄的扑面而来,处处是葡萄的声音

吐鲁番市红柳河园艺场

    始建于一九五九年,是以葡萄种植与加工为主,集科、工、贸为一体的葡萄产业化集团企业。红柳河园艺场位于吐鲁番盆地西北边缘,北靠吐鲁番火车站,南邻312国道,交通便利、通信发达,自然资源十分丰富,葡萄产业化优势突出。拥有鲜食、制干、酿酒葡萄品种146个,年产鲜葡萄近20000吨。并对鲜葡萄进行再加工,制成葡萄干、葡萄酒;包装生产一条龙,还具有承揽大中型土方工程机械化施工的能力。

     “红柳”牌鲜葡萄、“高昌”牌葡萄酒。“吐番”葡萄干系列产品,独具特色,品质一流,倍受中外商客的青睐,成为全国优质葡萄和绿色食品生产加工基地。

    吐鲁番葡萄的种植面积和总产占全国的20%左右,全疆的50%左右。由于环境适宜,这里所产葡萄的品质远远超过它的原产地地中海沿岸地区。吐鲁番葡萄品种资源丰富有600多个。最著名的是以制干为主的无核白,以鲜食为主的马奶子、红葡萄,以及药用的索索葡萄,据《大明会典》记载,索索葡萄的价值比驼皮和獭皮还高。吐鲁番的葡萄皮薄、肉脆、糖高、酸低,葡萄品种繁多,现有葡萄品种有无核白、红葡萄、黑葡萄、玫瑰香、白布瑞克等500多种,品质上乘的有无核白葡萄、马奶子、红葡萄、喀什哈尔、梭梭葡萄等18个品种,仅无核白葡萄就有20个品种,它的含糖量可高达22%-24%。堪称“世界葡萄植物园”。

    目前,吐鲁番地区已形成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和知名度的农产品品牌,“丝路语果”“宋峰”“丝路之珠”“绿人”“葡萄凰”“迈德”等葡萄、葡萄干注册商标,提高了吐鲁番葡萄干在市场的竞争力和占有份额。“楼兰”干白(红)葡萄酒除每年销往日本外,同时也受到国外游客的普遍欢迎。

葡萄酒酿造企业

    早在南北朝时期的高昌王国已开始用葡萄酿酒,而且一直延续至今。

    从60年代起,吐鲁番县先后建立了几家葡萄酒酿造企业,到80年代,已形成具有现代水平的酿造企业。主要有吐鲁番市瓜果实业公司、红柳河园艺场葡萄酒、罐头厂、鄯善县葡萄开发公司、兵团二二一团交河故城葡萄酒厂。

    吐鲁番市瓜果实业公司于1972年开始利用无核白、马奶子等葡萄和桑椹汁为原料,加工各种酒和饮料、罐头。1973年建成年产700吨葡萄酒和100吨罐头两个车间。当年生产葡萄酒67.4吨、葡萄罐头35吨、果脯3吨。

    红柳河园艺场葡萄酒、罐头厂于1984年建成,先后引进厦门葡萄浓缩汁机械成套设备,法国葡萄酒、罐头生产设备,工艺精良,自动化程度高。

    鄯善县葡萄酒厂始建于1976年,1982年进行5000吨中低档酒扩建和1988年2400吨高档酒技术改造,引进意大利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生产设备,生产“楼兰牌”高档葡萄酒,酒厂生产各类葡萄酒28种。

    兵团二二一团交河故城葡萄酒厂1982年建成,1986年该厂生产的“碧珠牌”高档原汁葡萄酒畅销内地各省区。

 

知识链接

葡萄品种

    吐鲁番的葡萄品种资源丰富,有著名的无核白葡萄、无和黑、马奶子、百家干、木纳格、喀什哈尔、黑葡萄、和田红、粉红太妃。另有硕大的马乳葡萄、医药用为主的琐琐葡萄、以及从国外引进的艾麦纳、无核紫、无核红、玫瑰香......形态各异、鲜色似玛瑙,晶莹如珍珠,翠绿若翡翠,令人目不暇接。除当地农家品种外,还从国内外引进了上百个优良品种,盆地独特的气候条件,使引进的葡萄糖分更高、生长更快,京早晶、大粒红无核、美丽无核、无核紫、康耐诺、里扎买特等外来品种也在吐鲁番安家落户。

无核白

 “无核白”不仅皮薄肉脆,汗多而得,还能晾干制成碧绿的葡萄干。盛夏的季节走进绿洲,家家户户的葡萄架不但会带给你阴凉,好客的主人还会采来晶莹的鲜葡萄给你消暑解渴;即使是隆冬,在塔里木盆地一带的集市上,仍然可以尝到保存得较好的葡萄。

    无核白葡萄,早熟、丰产,含糖量高,皮薄而韧,肉质紧密而脆,最适于制干。制干后,色择碧绿鲜艳,品质佳,为国内干果中之珍品。

马奶子

    马奶子葡萄属中早熟品种,丰产,味甜,鲜食可口,为盆地群众极喜爱的鲜食品种之一。

红葡萄

    红葡萄果实外形美观,果皮极薄,肉质脆嫩、甜酸适口,是较典型的东方品种群品种之一,深受当地群众的喜爱。

 

营养价值

    中医认为葡萄具有“补血强智利筋骨,健胃生津除烦渴,益气逐水利小便,滋肾益肝好脸色”的功效,平常多吃葡萄,可以缓解手脚冰冷、腰痛、贫血等现象,提高免疫力。

    我国古籍《神农本草经》就称赞葡萄“耐饥,忍风寒,久食轻身,不老延年”。据专家测定,葡萄营养成分丰富,含有人体所需之磷、铁、钙、镁、钾等矿物质和多种维生素。有无核白葡萄、马奶子、红葡萄、黑葡萄等,葡萄还可酿酒、制作果酱、果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