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克逊杏

托克逊杏栽培历史追溯到1000多年左右,1959年,在吐鲁番阿斯他那—哈拉和卓古墓群进行的一系列考古发掘工作中,考古学家挖掘发现杏干,为此考古学家分析确定在高昌国时期包括托克逊县这些区域内就已经开始有种植、食用杏等生产活动。据史料记载,清代至民国时期,托克逊县群众中无育苗习惯,栽植杏树均是挖取野生苗培植,新中国解放成立后,托克逊县人民政府动员群众育苗,贯彻“自采种、自育苗、自造林”的方针。国家、集体和个人育苗相结合培育苗木,满足托克逊县造林所需各种树苗,为此托克逊县农村农田防护林中最南边一行由杏树组成,还有农村家家户户的房前屋后都有几棵杏树,只是没有形成如今的规模,一直处于零散自由发展状态。托克逊杏的规模种植至今已有90多年的历史。全县有70%的农牧民从事杏产业。近年来,由于县委、政府大力发展托克逊杏品牌基地建设,又加之托克逊杏价格的上涨调动了全县广大农牧民生产托克逊杏的积极性,托克逊杏种植规模快速扩大,全县托克逊杏种植由原来的房前屋后、小面积种植走向了大面积、大规模种植。目前,全县托克逊杏种植已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全县托克逊杏种植总面积已超过3万亩,成为了全地区乃至全疆名副其实早熟杏优势产区。托克逊杏果面油光、色泽鲜亮、口感酸甜,极早熟,比小白杏提前成熟7-10天,耐储运,果仁甜。由于成熟极早、品质佳,所以市场上供不应求,发展潜力巨大,经济效益明显,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富民自主产业。同时,依托托克逊杏这一优势资源,连年举办杏花节等节庆活动,以此进一步宣传托克逊县“中国第一大早熟杏园”地域品牌,打造海拔零点城的生态旅游品牌,展示历史、文化、资源、美食、民族民俗风情独特魅力,进一步扩大托克逊县旅游影响力,提高知名度。由于托克逊杏的品质好,再加上品牌效应,使全区广大杏农群众摆脱贫困走上了致富的道路,托克逊杏产业业已成为全县的特色支柱产业。

(1)地貌土壤情况:托克逊县的土壤分为山地土壤和绿洲土壤等两大类,绿洲土壤中潮土最多,土壤有机质含量为2.7%,全氮0.076%,全磷0.064%,速效钾124 ppm,非常适合托克逊杏生长。 (2)水文情况:托克逊县的水资源主要有白杨河水系和阿拉沟水系两大水系,水源以北部博格达峰和西部高山冰雪融化水为主,用富含各种矿物质元素的无污染、水质好的冰雪融化水,赋予了托克逊杏优质品质,全年水资源总量5.96亿方米,年用水量3.92亿方,人均5050立方米,为绿洲灌溉农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 (3)气候情况: ①气候类型:托克逊县为暖温带典型的大陆性干旱少雨荒漠气候,风能和光热资源得天独厚,干旱少雨多风、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对托克逊杏提高品质质量和富含营养提供了独特的条件。 ②热量气温:托克逊县热量资源丰富,年均气温14.5℃,年平均气温日较差13.6℃,极端最高气温48℃,极端最低气温-21.8℃,无霜期约219天,年有效积温6400℃以上,春季升温早而快,秋季降温晚而慢。年日照平均长达3233.5小时。年平均日照率,年平均日照时数及太阳总辐射量均居全国前列,最适宜喜光的托克逊杏生长。 ③降水量与蒸发量:降水稀少,主要集中在夏季,6、7、8月为多,年降水量6.3mm,最长连续无降水日数达315天,年平均蒸发量为3744mm,夏季蒸发量为1381.5占全年总蒸发量46.1%,托克逊县降水极少、气候干燥、蒸发强的特殊气候对托克逊杏生长最适宜。

(1) 产地选择: 博斯坦乡、伊拉湖乡、郭勒布依乡、夏乡等,涉及30个村,产地环境符合NY/T391-2000《产地环境技术条件》,灌溉用水符合GB65/T3093-2010《农田灌溉水质标准》的规定,环境空气质量符合GB65/T3093-2010第4.2条《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规定,土壤条件符合GB65/T3093-2010第4.5条《土壤环境质量标准》所规定的标准。 (2)生产过程管理:托克逊县制定农业投入品方面的特殊使用规定:托克逊杏生产主要以有机农家肥和达到国家生产标准绿色食品杏专用肥为主,化肥为辅,化肥必须与有机肥配合使用,有机肥料与有机氮的比例不超过1:0.1,禁止施用硝态氮肥。生产过程必须严格按照《绿色食品杏种植技术规程》(DB65/T3040-2009)操作。生产过程肥料使用必须符合《绿色食品杏农药使用准则》(NY/T393-2000)和《绿色食品杏肥料施用准则》(NY/T394-2000)。 ①品种选择:经过不断品种改良,目前形成规模主栽品种为苏勒坦杏(本地品种)优良品种。 ②苗木定植:苗木规格选择苗高1. 2米以上,根茎粗 l.0cm以上,枝条充实芽饱满,主根长30cm以上,有4~5条侧根长20cm以上的2年生嫁接良种壮苗。按以上苗木规格严格检疫之后,待植树坑墒情好之后,挖深35~40cm、宽30cm小坑定植苗木,边埋边踢踏实,防止栽植过深,根茎部埋入地下,铺膜1×1米。 ③土肥水管理:栽植后立即浇水并在0.8~1.0米处剪截定干,培养4~5个主枝,此后每15天左右灌水1次,前3~4次灌水要灌透,定植当年浇水次数不得少于10次,9月需要控水,12月处需灌透冻水。一旦开花结果之后,要保证花前萌动水,幼果膨大水,核仁硬化水,花芽形成水,12月底灌透封冻水。3月中旬开花前穴施尿素,每株视树体大小50~250克,4月上旬每株穴施磷钾肥50~250克,5月中旬叶面喷施0.3%磷酸二氢钾,连续喷2-3次。施肥方法:以树冠外围为主挖宽30cm,深50cm环状沟施肥。 ④花果期管理:主要采用两种方法:一是蜜蜂授粉,开花前2~3天把蜂箱搬入果园内,根据杏园适当放蜂,使其上树传粉;二是人工授粉,在铃档花时采集杏园花朵取粉,用带橡皮的铅笔或毛笔蘸取花粉进行人工点授。在杏子开花前、幼果期、果实膨大期各喷一次瓜果壮蒂灵,提高坐果率。 ⑤整形修剪:主干高约50~60cm,采用自然圆头形树形整形,全树选留4~5个主枝,主枝间距20~25cm,每个主枝选留2~3个侧枝,对主枝采取顶、吊、撑、拉等方法开张角度。幼树生长旺盛,夏季注意摘心,使其提前结果。结果之后,对营养枝则用“强轻弱重”的办法进行短截,但尽量少疏枝,长果枝剪去1/2,中果枝剪去1/3,短果枝一般不短截。盛果期之后注意枝组的更新修剪,多回缩,少缓放,加以利用徒长枝,过于衰老的骨干枝重回缩更新,使潜伏芽发出新枝。 (3)病虫害防治:积极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由于托克逊地区气候环境干燥,基本无病虫害发生,因此主要是在11月~2月,清理杏园内杂草、落口于,清除僵果、病枝,集中烧毁或深埋,刮除老树皮,树干和树枝涂白,防治冻伤和螨类虫害。 (4)产品采收及产后处理: 托克逊杏成熟期极早,一般5月上旬开始成熟。托克逊杏应在催熟期(果面变黄)采收,此时,杏果果实表面油亮、色泽鲜丽,肉质鲜脆,品质上乘。托克逊杏采收时要求人工精细采摘,放入垫有衬纸的专用箱,避免造成刺伤、碰伤或压伤,以防洼处提早变软发生腐烂,影响贮藏保鲜和运输质量和时间。贮藏过程符合符合NY/1056-2006的规定。运输执行《杏贮藏运输准则》NY/1056-2006。 (5)生产记录要求:托克逊杏的生产全过程,要建立田间生产档案,全面记载并妥善保存,以备查阅。

产品特征:
(1)外在感观特征:托克逊杏是本地土品种又称苏勒坦杏、属极早熟品种、果形呈近圆形、缝合线明显、果个大可达50克左右,果实表面油亮、色泽黄艳,杏肉汁多肉厚、口感酸甜适口、杏香浓郁、甜仁,耐运耐储。 (2)内在品质指标:托克逊杏总糖含量在13.0-15.5(g/100g)之间,可溶性固形物可达14.5-16.5(%),还原性维生素C含量在5.5-7.4(mg/100g)之间。 (3)安全要求:托克逊杏生产种植符合《绿色食品 温带水果》(NY/T844-2004)标准。

包装规定:
本规定地域范围内的托克逊杏产品生产经营者,在产品包装上使用托克逊杏产品产品地理标志,须向托克逊县林业技术推广站提出申请,按照相关要求规范生产和使用标志,统一采用产品名称和产品地理标志公共标识相结合的标识标注方法。

证书持有人:
托克逊县经济林产业协会

地域保护范围:
托克逊县位于天山北麓的吐哈盆地西端,是北疆、南疆、东疆三疆交汇之地,是出入南、北、东疆的唯一通道,北与乌鲁木齐市,南与库尔勒市,东与吐鲁番市,西与和静、和硕县接壤。曾是古丝绸之路上的一个著名驿站,椐史料记载:西汉时期西域三十六国之一的“山国”就在托克逊境内。托克逊杏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包括博斯坦乡、伊拉湖乡、郭勒布依乡、夏乡等四个乡,涉及30个村。地理坐标位于:东经88°22′~88°57,北纬42°40′~42°53′之间,平均海拔高度为45米,保护范围面积3500公顷,年产量9000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