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宁博落回

博落回本地名号桐杆,属多年生草本药材品种,野生资源丰富,遍及全县各地,1986年,湖南省中药材资源普查工作中,将“新宁博落回”登记在册,从此开始人工种植,到目前为止全县博落回种植面积达10000亩,年产果荚1500吨。新宁博落回因独特的生态环境造就了其优良品质,有效成分血根碱、白屈菜红碱、别隐品碱和原阿片碱总生物碱含量高,其提取物是首个用于饲用抗生素替代品(博落回散)的原料。经过20多年的种植实践,目前新宁博落回种植技术成熟,初加工技术先进,应用效果突出,其提取物产品销往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

新宁博落回株高2-5m;叶缘锯齿状,有六处凹陷对称排列,叶面长20-40cm,宽15-30cm;蒴果下垂,倒卵状长椭圆形,颜色褐色,有光泽,果荚长1.5-3cm、宽4-7mm;种子4-8枚。

新宁博落回种植区位于南岭山脉末端,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光、热充足,年均温度17.0℃,年有效积温5510.5℃,年无霜期291天,1331.1mm年降雨及以夫夷江为主的81条河流分布全境,提供了充足的水源;丹霞地貌形成的土壤特征以砂质壤土为主,土层深厚,土质肥沃、疏松,通透性好,有机质含量丰富,充分满足了新宁博落回喜肥、喜阳、耐旱、忌涝的生长要求,保证其优良的品质。

3.1产地选择 选择土壤肥沃、疏松、排水性好、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地块种植。 3.2品种选择 新宁县当地大果博落回Macleaya cordata(willd.) R.Br. 。 3.3生产过程管理 育苗:本品选择冬季播种,即每年的11月到1月之间进行,从播种到出苗,保持苗床湿润。在2叶期,晴朗天中午,采用白天掀膜,晚上闭膜的方式,炼苗5-7天,择日(日均温15℃)将膜掀除。 整地、施足底肥:耙细土壤起畦,畦宽1.0m,高20cm,开好围沟、腰沟和厢沟,方便排水。 移栽:在3月中旬(日均温度15℃以上时),80%幼苗达3-4片真叶时阴雨天移栽,每蔸栽2株苗,每亩种植约1000-1200蔸。栽植时用手指压紧药苗周围细土,要求“根不触肥,苗直,苗稳”。移栽后3天内要求每天浇一次水。 肥水:以“少而勤”为原则,肥料以农家肥为主,每年4-6月,抽穗前需增加施肥频次。围沟、中沟达30cm以上,防止积水,促进药苗健壮生长。 田间管理:补苗:根据缺蔸现象及时补苗。中耕除草:第一年的点播地好和多年生的种植地,在四月中旬需结合松土除草一次;点播地和移栽地在五月中上旬需除草一次,6月中旬需除草一次,以人工除草为主。利于土壤保肥、保水、雨季排水、促进根系的生长。 病虫害防治:平时应多观察,对于病虫害做到早发现、早防治,以减少用药的剂量和次数。 3.4产品收获及产后处理 收获:果荚成熟时,一年生10月上中旬、多年生在9月上旬进行采收。果实一般待果荚成熟,果荚内种子成褐色或黑色后开始采收。 加工:采收后立即晒干或烘干。及时保存,防止浸水、霉变或虫蛀。 3.5生产记录要求 对产品生产地点,所使用农机具,所施用肥料名称、施肥方式、施肥时间、施肥量,施用农药名称、施药方式、施药时间及施药对象,产品收获、销售等项目的日期、方式、数量等进行详细的记录。

产品特征:
4.1外在感官特征 新宁博落回株高2-5m;叶缘锯齿状,有六处凹陷对称排列,叶面长20-40cm,宽15-30cm;蒴果下垂,倒卵状长椭圆形,颜色褐色,有光泽,果荚长1.5-3cm、宽4-7mm;种子4-8枚。 4.2内在品质特征 水分≤10.0%,总灰分≤8.0%,浸出物≥24.0%,原阿片碱、别隐品碱、血根碱、白屈菜红碱含量之和(按干燥品计算)≥3.0%。 4.3安全规定 新宁博落回产地环境符合《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第二章规定;生产过程遵循《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第四章第一节规定。

包装规定:
境域范围内所有的“新宁博落回”生产经营者,在产品或包装上使用已获登记保护的“新宁博落回”农产品地理标志及其图案,须向登记证书持有人新宁县中药材开发管理办公室提出申请,并按照相关要求规范生产和使用标志,统一采用产品名称和农产品地理标志公共标识相结合的标识标注方法(“新宁博落回”名称和公共标识图案组合标注形式)。

证书持有人:
新宁县中药材开发管理办公室

地域保护范围:
新宁博落回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为新宁县境内的黄金瑶族乡、麻林瑶族乡、水庙镇、万塘乡、崀山镇、金石镇、黄龙镇、清江桥乡、高桥镇、安山乡、马头桥镇、丰田乡、回龙寺镇、巡田乡、一渡水镇、靖位乡共16个乡镇,316个行政村(社区)。地理坐标位于东经:110°18ʹ34ʺ~110°28ʹ53ʺ,北纬26°15ʹ06ʺ~26°55ʹ21ʺ;保护规模10000公顷,现果荚年产量1500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