旬阳拐枣

拐枣学名枳,是旬阳一大特产。拐枣的“果实”,其貌不扬,它没有美丽的色泽,也无苗条的身材,而是棕灰色的,像弯弯曲曲的棒状物,有如筷子般粗细。没吃过 它的人决不认为它竟可以吃,以至不屑一顾。可是,当你放在嘴里细嚼慢咽后,才觉得它味如枣,甜似蜜,醇香甘美,真有点像葡萄干呢!令人吃了还想再吃。

旬阳拐枣生产区域地处秦巴腹地,山峦起伏,河谷纵横,属北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年均气温15.4℃,年均降雨量852mm,年均日照时数1790.4小时,无霜期252天。汉江水系横贯中部,河流密集,水质洁净,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涵养地。旬阳拐枣分布在海拔300-1000米区域,土壤母质多属浅海相沉积岩的变质岩,多为黄棕壤,PH值6.5-7.5,有机质含量较高。气候湿润、光照充足、水质洁净,土壤排水性好,为旬阳拐枣生长提供了优异的自然生态环境。

旬阳拐枣多为野生,部分人工栽植。主栽品种为当地优选土种胖娃娃,生产过程中主要采用以下特定生产方式:1、保持品种纯正。旬阳拐枣63.2%为野生林,均为野生拐枣树种子自然脱落所生。36.8%为近年人工栽植,全部采用当地野生拐枣树种子育苗,以保证品种的纯正。一般选择树龄15年左右、生长健壮的拐枣树作为采种母树,待种子充分成熟后采收、晾晒、脱粒、精选、窖藏或沙藏,来年播种,种苗经两年以上的培育才可栽植。2、“三埋两踩一提” 种苗栽植。即三次埋土、两次踩踏落实、一次将苗木上提的过程,包括五步:第一步,挖好树穴后,将碾碎的表土平整、均匀地放在坑内,这是第一次埋土,利于苗木扎根。第二步,将苗木放在树穴正中,进行第二次埋土,埋土到一半时暂停,将树苗稍微向上提一下,这叫“一提苗”,防止树苗窝根;这时要将已埋的土向下踩实,这是“第一踩”,目的是使树苗的根须和土壤密切接触,尽快吸收水分和营养,以便扎根生长。第三步,进行第三次埋土,埋至与地面相平,深度以原根迹为准,进行第二次踩实,使树苗树干挺直。第四步,整理出1米见方的树盘。第五步是浇水,一次性灌透。3、粗放管理。旬阳拐枣野生林无人为因素干扰,收获期直接采收;人工林,除随大田作物以耕代抚外,不单独施肥、灌水,不修枝整形,不喷施农药,管理相对粗放。4、霜降后采收。霜降后,果梗变为红褐色,果柄与树枝连接处产生离层,自然脱落法采收,以保证果实品质。

产品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旬阳拐枣果梗肉质,扭曲,形似万字符“卍”;果个大,红褐色;汁液多,味香甜。2、内在品质指标:旬阳拐枣总糖含量≥25g/100g,总酸含量≤2.2g/kg,维生素C含量≥50mg/100g,氨基酸总量≥2.2g/100g,铁≥15mg/kg。3、质量安全规定:旬阳拐枣产地环境和产品质量符合国家相关强制性技术规范要求,安全指标符合GB2762-2012,GB2763-2014规定要求。

包装规定:
1、旬阳拐枣的生产经营者在使用拐枣农产品地理标志前须向登记证书持有人提交使用申请书、生产经营者资质证明、生产经营计划和相应质量控制措施、规范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书面承诺以及其他必要的证明文件和材料。2、经审核符合标志使用条件的,旬阳拐枣农产品地理标志证书持有人按照生产经营年度与标志使用申请人签订农产品地理标志使用协议,在协议中载明标志使用数量、范围及相关责任义务。3、旬阳拐枣农产品地理标志使用协议生效后,标志使用人方可在农产品或农产品包装物上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并可以使用登记的农产品地理标志进行宣传和参加展览、展示及展销活动。4、旬阳拐枣农产品地理标志使用人要建立农产品地理标志使用档案,如实记载地理标志使用情况,并接受登记证书持有人的监督。5、旬阳拐枣农产品地理标志使用档案需保存五年,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持有人和标志使用人不得超范围使用经登记的农产品地理标志,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冒用农产品地理标志。

证书持有人:
旬阳县林业开发绿化管理服务中心

地域保护范围:
旬阳拐枣保护区域位于陕西东南旬阳县,地理坐标为东经108°58′-109°48′,北纬32°29′-33°13′,东到蜀河镇兰滩村,南到铜钱关镇铜钱关村,西到桐木镇岔园村,北到仁河口镇王莽山村,涉及城关、构元、棕溪、关口、蜀河、仙河、双河、红军、小河、桐木、仁河口、赵湾、麻坪、甘溪、白柳、吕河、段家河、神河、金寨、石门、铜钱关等21镇305个行政村(居、社区),总保护面积13.1万亩,现有生产面积6万亩,年产量1.21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