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大搜索
城市概述
景点逐个数
魅力当地
食住玩购
交通指引
百宝箱
 
当前位置 〉 中山 〉 食住玩购

美食餐饮

    中山地区饮食主要以当地盛产原料为主,烹饪方法也以粤式较多,口味清淡,注重滋补,讲究色、香、味、形。特色菜有:钵仔禾虫、三黄鸡、沙溪扣肉、石岐乳鸽、五香狗肉、小揽菊花宴

  华人喜吃粽,各地包粽是用竹叶、干莲叶,有些少数民族甚至用

竹筒酿粽。粽的形状有金字塔型、扁方型、长方型,称为角黍。

  中山的粽另有自己的特色,因为中山人比较喜欢改良、研究,特别擅长制作适合自己口味的食物。古时,村民觉得郊野多芦兜,认为这种百合科野生植物别无用途,不妨用以试作裹粽。果然,芦兜叶味融入于粽,别有风味。故此,日久成为家乡特色的芦兜粽。历数百年而至今天,宾馆酒楼的茶市,每到农历四五月,仍有保留着切件芦兜棕供应给茶客,甚至在酒楼门前装饰宣传,色纸飘飘,大量销售芦兜粽。

  中山芦兜粽是圆筒状,两头交错一字平口,一般直径12厘米,长30厘米,酿入洗净的糯米(有微量精盐、生油、拌匀),夹以烧腩肉、咸蛋黄(洗净蛋白胶为宜),用圆水草绑扎。武火煲至水滚放入芦兜粽,文火煮4个小时,间中加些开水,收火留浸于汤内4小时。味香腻,食之韧滑。昔日,悦来南路琼芳茶楼,在马路旁当众裹粽,起了活广告作用。据说,其所用的烧腩肉,还加上微量五香粉,粽的香味更浓郁。有些家庭主妇,在煲芦兜粽的水中,放些菖蒲以增加"香"味。是时,茶楼、饼店、小商贩纷纷做芦兜粽出售,供应给消费者及送礼者。

  中山人另一特点是东乡、西乡五月不裹粽,却在四月十四盂兰节这一天家家精制芦兜粽,用于祭礼、自食、送礼,真所谓"各处乡村各处例"。中山芦兜粽,一向外销港澳,但港澳称它为中山芦兜粽。百年间,香港特产"九龙裹蒸粽",一年四季有供应。港人对于吃肇庆裹蒸粽(即果子粽),远远不及中山芦兜粽。他们认为中山人利用芦兜,即是属于物尽其用,又能创造了别有风味的食品。

  菊花肉是一块块经过巧制的半透明的肥猪肉,外面拌一层半鲜半干的菊花瓣而成,吃时肥肉清香可口,爽而不腻;菊瓣液香凝喉,芬芳扑鼻,是送礼佳品。菊花宴是小榄镇一带用菊花和四大家鱼(鳃、鲢、皖、鳊)结合烹调,制成菊花鱼球、菊花鱼、菊花羹、菊花鱼片、菊花虾球、牛肉、火锅菊花包等菜式,赢得国内外游客的赞赏。

  本世纪20年代由石岐“易味庐”。“咀香园”两饼家始创,产品远销美洲和东南亚。据说,当时曾在美国的国际商品展览会上参展并获奖。1949年以后,制饼工艺经过不断改革,使杏仁饼不但保持香纯浓郁、酥甘溶化的特色,而且饼质更加细腻,制作装潢更符合现代要求,使中山杏仁饼更负盛名,荣获部优。省优产品称号。

  长江脆肉绍是中山长江水库主要特产之一,是利用水库的矿泉水,采用特选的综合饲料和长流水养鱼法培育出来的一个特殊品种的皖鱼。这种鱼具有味道鲜美、肉质软滑、爽脆的特点,尤以鱼肚部分最佳。主要菜式有:生炒鱼片、生炒鱼球、蒸鱼肉卷、炖鱼头等,均具有独特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