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冈石窟位于山西省大同市西郊16公里处,史称为武州(周)山石窟寺,明代起称云冈。始建于北魏和平初年(即公元 460 年),兴盛于 5 世纪 60
年代至 90 年代,续延至 6 世纪 20 年代,是中国早期石窟艺术的代表作品。云冈石窟东西绵延一公里,现存大小窟龛 252 个,雕像 51000
余尊,石雕面积 18000 余平方米。石窟规模之宏大、雕刻艺术之精湛,造像内容之丰富,堪称公元 5
世纪后半叶我国佛教雕刻艺术的"陈列馆",被誉为世界伟大的古代雕刻艺术宝库。
昙曜五窟即现编号的
16--20 窟,因由高僧昙曜主持开凿而得名。其中第 20 窟是云冈石窟最具有代表性的洞窟之一,著名的露天大佛,高 13.8
米,粗犷豪放的表现手法,使得该像作为云冈石窟的代表作品。第 6
窟从中心塔柱到洞窟四壁,按右绕(顺时针方向)顺序,采用浮雕和佛龛相结合的方法,雕刻表现了佛祖释迦牟尼从树下诞生到降魔成道、初转法轮的 30
余个画面,情节衔接自然,内容贯通一气,既独立成章,又互相联系,是中国石窟群中现存最早的宗教石刻"连环画"珍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