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的历史最早起源于汉代。远在汉代,海口隶属珠崖玳瑁县的一部份,唐代海口成为琼州府城的外港,明清以后渐形成市镇。

"海口"
一名最早出现于宋代,距今已有900多年,由于岛内南渡江入海之口,因而得名。海口自唐代公元627年,海口隶属于琼山县。直至1926年,海口脱离琼山县,开始建市。1950年4月23日海口市解放,同年6月1日海口市人民政府成立。解放后,海口为海南行政区首府,1983年3月,国家宣布海口为对外开放城市,1988年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海口市成为海南省省会。
海口市地处海南岛的北部,岛上最大的河流 - 南渡江口西侧,位于北纬19度57分 -
20度05分,东经110度10分 - 110度23分。全市土地面积2304.84平方公里,市区面积25平方公里。
海口市属滨海地区,地质主要由新老沉积物构造;地形主要为滨海平原,地势南高北低,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平均海拔4米左右。
海口地处低纬度热带北缘,属热带海洋气候,夏长冬短,季节特征不明显,年均气温23.8摄氏度,最高平均气温为28摄氏度左右。海口终年无冰雪,雨量充沛,5 -
10月为雨季,9月为降雨高峰期,年平均降水量1664毫米。每年4 - 10月是热带风暴、台风活跃季节,以8 -
9为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