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大搜索
城市概述
景点逐个数
魅力当地
食住玩购
交通指引
百宝箱
 
当前位置 〉 宜昌 〉 景点逐个数

黄陵庙


黄陵庙是新三峡十景之一,原名“黄牛祠”,初建于春秋时期,意在纪念黄牛助禹王开山之功,现存的建筑是以万历四十六年(公元1619年)仿宋式建筑重修的。庙内现在还存有许多记载洪水水位的碑刻,为三峡工程建设提供了可贵的水文历史资料。禹王殿的右侧是武侯祠,祠内长有一株铁树,据说是当年诸葛亮亲手所栽,近几年来曾数度开花。

黄陵庙原称黄牛庙,又称黄牛灵应庙。在西陵峡中黄牛峡黄牛山麓,是西陵峡中著名古迹之一。相传始建于汉,后毁,唐大中元年(847年)复建,名黄牛祠,北宋景佑三年(1036年),大文学家欧阳修任夷陵县令时因他只认大禹开山之功,不信黄牛拱岩之说,于是就将“黄牛庙”改为“黄陵庙”。历代名人如李白、白居易、欧阳修、黄庭坚、陆游等游此,均留有名篇佳句。现存庙宇有山门、禹王殿、武侯祠等,依次建造在逐级升高的台地之上。主体建筑禹王殿,建于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面阔进深均为5间,高约15米,重檐九脊,青瓦丹墙,色调和谐,体态庄重,檐下悬“玄功万古”匾额一方,传为明藩惠玉朱常润所题,边框浮雕游龙,飞金走彩,颇为富丽。武侯桐、山门,均为晚清建筑,殿内存有圭形石碑,刊《黄牛庙记》,相传乃诸葛亮所撰。庙后有泉,甚清洌,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秋石为池,至今聚泉仍丰。庙院前临汹涌大江,后倚高岩如屏,四周橘林掩映,气势宏伟,风光绮丽。

黄陵庙的主体建筑是古人为纪念夏禹而建的禹王殿。建于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面阔进深均为5间,高约15米,重檐九脊,青瓦丹墙,檐下悬木刻匾一块,上书“玄功万古”四字。庙后有泉,泉积为池,清澈见底,四季不绝。此庙前临汹涌大江,后倚高岩如屏,四周橘林掩映,风光绮丽。殿内有36根两人合抱的大立柱,柱上浮雕九条蟠龙,形态各异,栩栩如生。殿前石碑上刻有诸葛亮到此因感禹王治水的功绩而题写的碑记。 黄陵庙,山水奇特惊险,有古歌曰:“朝见黄牛,暮见黄龙,三朝三暮,黄牛如故。”说明这带路途的艰难。李白、白居易、陈子昂、刘禹锡、苏轼、欧阳修、陆游都曾在此留下诗文。李白曰:“三朝见黄牛,三暮行太迟,三朝又三暮,不觉鬓成丝。”

黄陵庙还有许多记载历代三峡水文情况的碑刻。其中一块记载着清同治九年发大水,淹到了殿堂上的金匾,是三峡里最高的一次水位。在橙黄桔红季节,黄陵庙周围十里橙香,硕果累累。这里是三峡柑桔集中产区之一,著名的宜红橙就产于此地。

参考门票价:20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