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大搜索
城市概述
景点逐个数
魅力当地
食住玩购
交通指引
百宝箱
 
当前位置 〉 鞍山市 〉 魅力当地

当地特产

 

 岫玉

 小白皮酥

 枫叶肉干、肉枣

 

 

 耿庄大蒜

 南果梨

 

南果梨俗称安果梨,属于秋子梨系统,是鞍山地区特产。果重约50克,大的可达200克,果肉细腻,浆汁特多,甜酸适口,有浓烈香气,含糖量15%左右。1988年被农业部列为全国名特优品种。南果梨原产于千山区大孤山乡上对桩石村。母树为自然杂交实生苗,至今约有150余年。南果梨是鞍山梨果生产的主栽品种。全市南果梨树130万株左右,年产量为2000多万公斤,主要分布于海城市的大屯、什司县、马风镇和千山区唐家房、大孤山、千山、东鞍山等各镇。南果梨抗逆性强,抗寒抗旱。耐运输,不耐贮藏,常温下可贮藏1个月左右。

煨葫芦,是县内独有的民间传统风味菜,历史悠久,制作方法特别。据清《黄安乡土志》载:“葫芦虽非特别之产,北乡土人摘而以谷壳火煨熟,大石压扁,曝干烟熏,日煨葫芦。”其具体制法:新鲜嫩葫芦,整个用炭火烘烤或谷壳火煨成土黄色后,用竹签从葫芦底部向上穿两孔,再放在乎板下用石缓压,使水分从孔中渗出,压至扁平状后,用微火烘烤至外皮干皱、色深黄,然后重压至一指厚左右晒干,用线穿成串悬挂在灶头,保持干燥。食用时,先人温水(或米泔水)中泡涨,然后刮去外皮切成细条,同肉红烧或清炖、小炒均可,其味馨香,鲜嫩如笋。

鞍山黑瓜子之味香,遐迩闻名,好吃程度更是远远超过国内外所有名牌瓜子产品。因此,有“一人嗑瓜子,满屋闻其香”、“不吃不晓得,吃后舍不得”之说。县内人们每当家中来客,首先是一盘瓜子,一杯香茶,主客边喝茶、嗑瓜子,边聊天。这也是其待客之道。瓜子好吃如否,关键是炒制的火候。火候不到,瓜子未熟,味生不香;火候太过,瓜子炒焦,味糊而苦。如何掌握火候,炒出极香的瓜子,有三大诀窍:一看,即瓜子入锅后要连续翻动,烘炒均匀,看到瓜子外表饱满光滑;二听,即听到瓜子在锅中“砰、砰”炸响;三闻,即闻到一股瓜子香味扑鼻而来。此时再加适量的水于锅中化盐焖制瓜子,待水份干后起锅即成。如此炒制的瓜子,香而不碎,甚为好吃,能真正体现鞍山黑瓜子的风味和魅力。嗑瓜子,对人体健康颇有好处。瓜子营养丰富,含有多种维生素和较多的蛋白质,油类含量占首位。同时,瓜子还是良好的药物。瓜子好吃又治病,而嗑的习惯吃法使人受益更大,因为它能增强人体的消化功能。嗑瓜子,即使吃上几个小时,也吃不进许多东西入肚,而瓜子的美味却象马达一样启动了整个消化系统,使之活跃起来。由于瓜子的香味刺激了舌头上的“味蕾”,味蕾便呈现出兴奋状态,并将这种神经冲动传导给大脑的“食欲中枢”,后者又反馈于唾液腺,于是,含有多种消化酶的唾液、胃液等分泌相应地旺盛起来。口中不停地嗑食瓜子,消化液随之不断分泌,这便有利于消食化滞。因此,无论饭前饭后嗑瓜子,都有裨益。饭前能促进食欲,饭后可帮助消化;特别是当你在筵席上吃过较多油腻食品后,嗑上一把瓜子,则更有好处。

海城耿庄大蒜,蒜头肥大,辛辣味浓,蒜汁粘稠。捣出的蒜泥可保持一昼夜不泄汤,不变味。19世纪中叶从外地引进,在耿庄镇薛家堡子一带栽培,已形成一定规模。到20世纪开始大量栽培。新中国成立后,以海城耿庄镇大部、东四方台镇小部村庄种植为多,种植面积达3000~3500亩。1984年扩大到望台、南台部分村庄种植。耿庄大蒜栽植面积已发展到5000~6000亩,产量500万公斤。1头蒜平均重50克,最大可达60克。耿庄大蒜大部分销售于辽宁、吉林、黑龙江和内蒙古一带。

小白皮酥在清道光二年(1822年)传人海城,延续至今。这种糕点外皮为水面油酥,内有馅心,属于季节性生产品种。其特点:皮酥馅香,入口酥软,层次分明,色泽洁白,花样繁多。小白皮酥用料考究,制作精细。皮料为面粉,馅料用熟面、白糠、豆油、花生仁、核桃仁、桂花、青红丝、芝麻拌匀而成。酥料用面粉、大油和成。用文火烘烤,底火稍大,上火要小,烤成白色,熟透出炉。被评为鞍山地区优质产品。

岫岩玉,以产于“中国玉乡”鞍山市岫岩满族自治县而得名,是全国玉石工艺品主要生产基地之一,玉石储量居全国第一。全县有近10万人从事玉器产销行业。岫岩玉发现于远古,流传于历代,兴盛于当世,堪称华夏瑰宝,万古奇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