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大搜索
城市概述
景点逐个数
魅力当地
食住玩购
交通指引
百宝箱
 
当前位置 〉 吐鲁番 〉 景点逐个数

柏孜克里克千佛洞

   柏孜克里克千佛洞始凿于?氏高昌国(公元499--640)时期,遗址中曾出土高昌建昌五年(公元559年)的《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残卷实物;唐西州时期(公元640--9世纪中叶)发展成为伊西庭地区著名的窟寺,称"宁戎寺",窟寺所在的沟谷称"宁戎谷",地属西州属下的

前庭县。敦煌文书方志类残籍《西州图经》中记述:"宁戎窟寺一所,右在前庭县界,山北二十二里,宁戎谷中?"。宁戎寺是西州地区重要的佛教中心,周围树木葱郁,环境幽雅,寺内僧人众多,久负盛名。对柏孜克里克石窟寺修复的最早记载也见于这一时期,唐贞元二年至六年(公元786--790年)间,唐北庭大都护兼伊西庭节度使杨袭古曾为宁戎寺大规模重修寺院,柏孜克里克石窟寺出土的《杨公重修寺院碑》载文记述了详情:"窟下造厅四所"、"修冬厨一所"、"窟下广栽葡萄";回鹘高昌国时期(公元9世纪~12世纪),宁戎寺成为王家寺院,香火繁盛,历代高昌王大都在此修建洞窟,同时重绘了大量的原窟寺壁画。初期回鹘人信仰其在漠北时所信仰的摩尼教,至今窟寺内保存着当时绘制的部分壁画,约在公元9世纪末10世纪初,回鹘高昌王室皈依了当地盛行的佛教,在全面继承高昌原有佛教艺术的基础上发展、创造了窟群壁画艺术中的精华杰作;13世纪末,高昌王室东迁甘肃永昌,柏孜克里克石窟寺衰落为民间寺院;14世纪晚期伊斯兰教开始传入吐鲁番盆地,15世纪中叶以后,吐鲁番地方王国的统治者改信了伊斯兰教,柏孜克里克千佛洞在异教的冲突中遭到废弃、损毁,沦为无人管理的废墟。19世纪末,柏孜克里克被西方所谓探险家的洗劫,又一次引起世界各地学术界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