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古系蜀国地,迄今已有2600多年历史,蜀汉时期属犍为郡南安(今乐山)县辖地直至两晋、南北朝。北
周武帝保定元年(公元561年)正式建县,名平羌。隋开皇三年(公元583年)改名峨眉县,历史上属眉山郡,民国时期和建国后,沿设峨眉县。1953年,属乐山专区(今乐山市);1988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撤县建市。峨眉山市人杰地灵,古今著名人物有唐代刑部司门员外郎仲子陵,太平天国云南各族农民起义军将领王泰阶,清代按察使张熙宇;近代有峨眉武装起义组织者陈杰、唐杰,铁路桥粱建筑专家万希成,共和国首批少将军衔获得者、原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纵队副司令、华东装甲兵司令员兼政委何克希等。距峨眉山市区6公里的峨眉山,山势雄伟,风光秀丽,是我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和著名的旅游胜地,1996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
峨眉山:
峨眉山名得自《水经注》所引用的《益州记》中描写峨眉风光的句子:“秋日清澄,望见两山对峙如峨眉焉”。而“峨眉”正是《诗经》中形容女子秀眉的用语。峨眉山是我国著名的游览胜地及四大佛教名山之一,1996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它以优美的自然风光、悠久的佛教文化、丰富的动植物资源、独特的地质地貌而著称于世。被人们称之为“仙山佛国”、“植物王国”、“动物乐园”、“地质博物馆”等,自古以来就被誉为古“天府之国”的四大风景名胜之一,享誉国内外,素有“峨眉天下秀”之美誉。
峨眉山全山总面积超过300平方公里,千岩万壑,云蒸霞蔚。主峰万佛顶海拔3099米 ,山下的平原地区海拔400余米,相对高差在2600米 以上,人在山间,只觉到处峰起去涌,苍茫如海。秀是指其宁静、深沉的迷人风采。
峨眉山东部低山,势若锦屏;中部群峰耸峙,如笋如莲,如诗如画;西部山势巍峨,雄伟壮观。春季万物萌动,郁郁葱葱;夏季百花争艳,姹紫嫣红;秋季红叶满山,五彩缤纷;冬季银装素裹,白雪皑皑。主峰金顶绝壁凌空高插云霄,巍然屹立。登临其间,可西眺皑皑雪峰,东瞰莽莽平川,气势雄而景观奇,有云海、日出、佛光、圣灯四大奇观。中部群山峰峦叠嶂,含烟凝翠,飞瀑流泉,鸟语花香,草木茂而风光秀。
此外,从晋代开始,峨眉山一直为佛教普贤道场,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文化史。目前,全山共有寺庙近30座,其中著名的有报国寺、伏虎寺等。寺庙中的佛教造像有泥塑、木雕等,造型生动,工艺精湛。万年寺的铜铸“普贤铜像”,堪称山中一绝,为国家一级保护文物,还有贝叶经、金顶铜碑、普贤金印,均为珍贵的佛教文物。峨眉山佛教音乐丰富多彩,独树一帜。峨眉山武术作为中国武术三大流派之一享誉海内外。这些丰富的佛教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峨眉山高出五岳、秀甲天下,山势雄伟,景色秀丽,气象万千,素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之妙喻。清代诗人谭钟岳将峨眉山佳景概为十景:“金顶祥光”、“象池夜月”、“九老仙府”、“洪椿晓雨”、“白水秋风”、“双桥清音”、“大坪霁雪”、“灵岩叠翠”、“萝峰晴云”、“圣积晚钟”。历史悠久的佛教文化、雄伟的山体景观、秀丽的植物景观以及神奇的气象景观有机地巧妙地融合为一幅幅美景,一个个奇观,"峨眉十景",四季风光,给人以种种美感和美的享受,构成了峨眉山独有的"雄、秀、险、神、奇、幻"六大特色。
峨眉山景区分为三大游览区:高山游览区,以金顶为代表,是人间天庭,旅游观光和佛教朝拜中心;中山游览区,以万年寺、清音阁和生态猴区为代表,是生态观光、科考中心;低山游览区,以“第一山亭”为代表,有六大风格迥然的休闲功能区,是休闲度假、商务会议中心。
△高山区
该区主题:壮丽观光拜佛成心愿。亮点:金佛金殿华藏寺。海拔高度为1900米―3099米,以金顶为代表,包括四面十方普贤金像(金顶金佛)、金殿、银殿(卧云庵)、铜殿(华藏寺)、朝圣大道、雷洞烟云、远眺贡嘎山、日出、佛光、云海等,有世界上最壮丽的自然观景台,可观峨眉山六大奇观;有世界上最高的金佛,是世界上最大的佛教朝拜中心,是佛在人中、人在景中、景在佛中的人间天庭。
△中山区
该区主题:生态体验敬佛保平安。亮点:生态猴区清音湖。海拔高度为750~1900米,以万年寺、清音阁和生态猴区为代表,包括清音平湖、双桥清音等,以生态观光、科考和佛教朝圣为主线,集雄伟、秀丽、奇妙、险绝、幽静于一体,峡谷幽长,水碧如镜,悬崖陡壁,一线蓝天,林木参天,佛音萦绕,是峨眉山山水之精华。
△低山区 该区主题:度假休闲礼佛敬心香。亮点是:一亭两廊两瀑布。海拔高度为500~750米,以“第一山亭”为中心,包括报国寺、伏虎寺、博物馆、儒释道文化长廊、餐饮文化一条街――美食廊、秀甲瀑布和迎宾滩(瀑布),充分展示了峨眉山的历史文化和现代生活时尚,融古今于一体,形成了六大风格迥然的休闲功能区,是峨眉山的休闲度假、商务会议中心。
峨眉山市位于四川盆地西南边缘,东北与川西平原接壤,西南连接大小凉山,是盆地到高山的过渡地带。幅员面积1168平方公里,总人口43.07万,辖绥山等12镇、龙门等6乡,市政府位于绥山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