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山是澳门半岛的最高山岗,又叫东望洋山。松山灯塔是我国沿海以及远东地区的第一座灯塔,建于1865年,是由一名土生葡人设计的,是中国沿海地区最古老的灯塔,由一名土生葡人设计的松山灯塔,于一八六五年九月二十四日放射光芒九年后的一八七四年八月被台风吹毁,至一九一一年才重建,正式使用迄今。
松山灯塔因耸立在松山松涛中而得名,原称东望洋灯塔,因所的松山原名琴山,东望洋山,是澳门半岛的最高山岗,海拔九十三公尺,为澳门区的地理座标的标志点。松山灯塔与另两座三百年古迹松山炮台和松山教堂,成松山三古迹,炮台的主要作用是防御外敌及作为观测站。于此远眺,澳门全景及珠江口的壮丽景色尽收眼底,可领略古变迁。在晴朗的夜晚,澳门四周20的范围内可以见到灯塔射出的灯光。在这附近,还可以见到台风讯号的标记。每当刮台风时,气象局就会在炮台上悬挂相应的台风讯号标记,提醒市民作好准备。
炮台上的圣母雪地殿教堂,建于1626年,是东望洋山上最古老的建筑,所祀的是葡国供奉为护卫航海之神。教堂内部建筑保留十七世纪葡国修院的特色,天花板呈拱形。沿教堂外的梯级可进入唱经楼。在最近的修葺中,在教堂内发现了华南地区罕见的壁画。这些壁画糅合了中西文化的特色,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