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大搜索
综合
亚洲
欧洲
非洲
美洲
大洋洲
 
当前位置 〉 海外风情 〉 欧洲

贝希特斯加登 昔日纳粹的“发迹之地”

不复存在的希特勒“故居”
  从展览室出来,就去希特勒住过的房子所在地。沿着展览室旁的一条小路在山坡上往下步行也就五分钟。问过开越野车来的一对德国夫妇,确认我要找的的确就是眼前这个地方。
  希特勒“故居”的确是什么也没有了,连断壁残垣、砖头瓦砾都没有,

只有山坡靠里面的一堵布满苔藓的墙截出来的一片平地,原来的地基上已经长满了树。

  我在那小片的树林下面、在树林外的空地上慢慢溜达。心想:天下大乱那阵子,这块地方可是个“地方”,我现在站的地方,希特勒站过,墨索里尼站过,张伯伦也站过。当年张伯伦把苏台德出卖后从慕尼黑回到伦敦,手里举着那份臭名昭著的文件,大笑着走下飞机,电台以“为了我们时代的和平”为题表示嘉许和祝贺,把英国老百姓高兴坏了――他们以为他真的力挽狂澜,在千钧一发之际拯救了欧洲的和平呢。这一场大戏就是从我脚下这块地开始的啊。1938年9月15日,一辈子没坐过飞机的张伯伦飞往贝希特斯加登,跑到这所房子求见希特勒,请他不要对捷克动粗。

希特勒,完全过去时?
  算一算,近七十年前的事了。不知道为什么,总觉得这些事和自己有些相干。
我在葡萄牙旅行的时候,碰到一个在纽伦堡的大学学政治学的德国大学生,跟他打听纳粹、希特勒的事,他很坦然地跟我交换意见。最后,他很肯定地说:“有人说纳粹在德国阴魂未散。让我说呢,这事已经完完全全地过去了。”
  我想起这个大学生的话,因为我在希特勒原来的房子前面发现了一个“祭坛”。它是用石块在地上围成的小小一圈,中间还立着一段很粗的、没有燃尽的蜡烛。好像刚刚还有人在这里祭奠过什么。
  祭奠什么呢?祭奠希特勒吗?
  希特勒死的时候可是死得很踏实。他说:“自从我竭尽绵薄、在德国被迫参加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充当一名志愿兵以来,已经三十多年了。在这三十多年中惟一指导我的全部思想、行动和生活的是我对人民的热爱和忠诚。这种热爱和忠诚给了我力量,使我能够作出人世间最艰难的决定。在这三十年中我消耗了我的时间、我的力量和我的健康。”

  这是希特勒的政治遗嘱,写于他在柏林的地下掩蔽部,101空降师在戈林的宅子里发现好酒前几天,他自杀的前一天。如果没人告诉我这是希特勒的话,它会让我想起诸葛亮的《出师表》。我知道它是希特勒的话以后,又让我联想起沈阳那个女贪官焦玫瑰在狱中写的“自我鉴定”,谈起她的“我半生勤劳苦学,用清高和骄傲赢得的荣誉与赞美”。
  其实我很愿意和那些跟我一样思想不太健全的人讨论的问题是:如果希特勒在敦刻尔克没有贻误战机,而是果断地把那几十万英法军队全部干掉;如果隆美尔在北非得到足够的支援而把蒙哥马利摆平;如果保卢斯的第六集团军在一开始就得到第4装甲集团军的配合,迅速地解决掉斯大林格勒;如果日本人不在珍珠港把美国人拉下水;总之,如果纳粹德国赢了二次大战,今天的人们会怎么看上面的话呢?我从来没有找到过特别让我高兴的答案。
  也许我应该索性接受希特勒的乡亲弗洛伊德博士的理论:人类脑子里那点儿坏水,亘古不变,历来如此。
  照圣经里的说法是:日光之下并无新事。

TIPS
行:从萨尔茨堡坐火车,1小时即可到达。

宿:如果只参观文献博物馆和“鹰巢”,完全可以以慕尼黑或萨尔茨堡为基地,做个一日游即可。如需住宿,可坐公共汽车9539到Jugendherberge,投宿一家很好的青年旅馆:Jugendherberge 13.10欧元一个床位,含自助早餐。
电子邮件:jhberchtesgaden@djh-bayern.de

游:希特勒的地下掩蔽部和萨尔茨堡文献博物馆在一起,在贝希特斯加登火车站坐9538路公共汽车可达。门票2.50欧元,教师免费,星期一闭馆。

参观完文献博物馆,可以在附近的车站坐车去“鹰巢”――纳粹党送给希特勒的50岁生日礼物,一处建在群山之巅的别墅。门票12欧元。上山的末班车是16:25。

贝希特斯加登以南5公里的高山湖泊Konigssee,风景绝佳,周围有南部德国最美的健行路线。


上一页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