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烽集中营旧址位于距息烽县城关6千米的阳朗坝,周围崇山峻岭,林树参天,山里有湖、洞。建于1938年11月,前身是国民党在南京陆军监狱设立的秘密监狱,又称“南京新监”。抗日战争爆发后,随着国民党在正面战场上节节败退,先后迁移武汉、湖南益阳,最后转移到
息烽,1946年7月撤销。
息烽集中营,是抗战时期国民党军统局设于西南大后方的三座秘密监狱中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一所,军统内部称之为“大学”;重庆望龙门看守所和白公馆、渣滓洞集中营分别称为“小学”和“中学”。息烽集中营由两部分组成,即设在阳朗坝的本部和东北面约7.5千米的南望山麓玄天洞囚禁处。对外名称“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息烽行辕”。
集中营本部面积约为2平方千米,设监狱8栋43间。监狱按“忠孝仁爱,信义和平”八字命名。先后关押过1200多人,被秘密杀害和折磨致死的有600余人。被关人员中有重要的共产党人、抗日爱国将领、新四军干部、进步人士和爱国青年等。杨虎城、黄显声、罗世文、车耀先、韩子栋、许晓轩、宋绮云、徐林侠、张露萍、冯传庆、张蔚林、马寅初、李任夫、孙壶东等都曾被关押于此。
1988年1月,国务院将“息烽集中营旧址”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中共贵州省委将其命名为全省德育教育基地;1997年中共贵阳市委将其列为全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7年5月29日,息烽集中营革命历史纪念馆正式对外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