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武汉,简称汉,华中地区的最大都市,中国大陆七大中心城市之一。世界第三大河长江及其最大的支流汉水横贯市区,将武汉一分为三,形成了武昌、汉口、汉阳三镇隔江鼎立的格局。清代末期、国民政府时期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武汉经济繁荣,一度是中国内陆最大的城市,位居亚洲前列,故武汉曾有“东方芝加哥”的美誉 |
节日 有武汉国际旅游节、武汉国际杂技节、武汉渡江节等。 市花 梅花 市树 水杉 城市纪念日 日期 10月25日
名称 武汉市耻日 1938年武汉沦陷日。自2004年起,每年10月25日试鸣防空警报。 |
孙权江夏筑城、岳飞屯兵武昌、崔颢黄鹤楼题诗等先贤足迹至今千古传诵。明末抗击后金统帅熊廷弼修江堤,造福人民。辛亥首义地武汉,产生了刘静庵、黄兴、孙武、蒋翊武等一批革命志士;张之洞治鄂兴办工厂,开创了中国乃至东亚领先的现代工业先河;史地理学家杨守敬、地质学家李四光、文学家闻一多、哲学家熊十力等等数不胜数。 |
“武汉”的由来
武昌之名,源于孙权以鄂城为都时,改其名为武昌,寓"因武而昌"之意。晋太康元年(公元280年),改江
夏郡为武昌郡,治所在江夏县,即今武昌城区。江北有汉阳,故有"双城"之称(元代诗人余阙诗)。“武汉”一词,在明代《重修晴川阁记》中,即有出现。至清代,曾国藩、胡林翼等在信札中,更是经常使用。由于明代以后,汉阳县所属之夏口镇商业发达,成为全国四大名镇之首,又有“楚中第一繁盛处”之称。故双城演变为三镇,亦有"武阳夏"的说法。1898年,张之洞奏请将阳夏分治获准,1899年,夏口从汉阳县治下划出,成立夏口厅。而夏口开始有县的建制,是在民国元年(1912年)。然市民习惯称夏口为汉口,故“武汉”之名顺理成章成为三镇的统称,因武昌、汉阳、汉口皆有一字在其中。
武汉简介
全市共有水域面积2205.06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25.79%,居全国大城市之首。武汉素有渔米之乡美誉,粮食作物,共240多个品种;经济作物,共50种;鱼类资源,共11目11科88种,水生动物,共有8目14科45种。
武汉市辖江岸、江汉、�~口、汉阳、武昌、青山、洪山、蔡甸、江夏、黄陂、新洲、东西湖、汉南13个区。下辖108个街道办事处,21个镇,15个乡,群众组织3140个,其中社区居民委员会1107个,村民委员会2033个。
武汉位于江汉汇流处,水运便利,明清时期就有“九省通衢”的美称。近代京汉铁路和粤汉铁路陆续建成,使武汉成为全国最重要的水陆交通枢纽之一。
武汉的小吃以早点为主,武汉人又把吃早饭叫“过早”。
热干面、面窝、米耙粑、鱼汁糊粉、烧梅、欢喜坨、发糕、锅贴饺、水饺、馄饨、糯米鸡、豆皮、散子、油墩、精武路鸭脖子、汤包、烤红薯、糯米包油条、酥饺、糍粑、剁馍、苕面窝、细粉、宽粉、汤面、清酒、蛋酒、豆浆、鸡冠饺、炒面、炒粉、炒花饭、小张烤鱼、清蒸武昌鱼、鱼香肉丝、瓦罐鸡汤。
武汉街道
武昌
雄楚大街、武珞路、珞喻路、珞狮路、中南路、中北路、八一路、中山路、紫阳路、解放路、东湖路、友谊大道、红卫路、光谷大道、户部巷、粮道街、民主路、临江大道
汉口
江汉路、解放大道、中山大道、滨江大道、武胜路、吉庆街、沿江大道、京汉大道、发展大道、建设大道、黄浦大街、一元路、二耀路、三阳路、四唯路、五福路、张公堤、香港路
汉阳
汉阳大道、鹦鹉大道、洗马长街、沿河大道、龟山北路、腰堤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