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的建筑风格独特而充满魅力,既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又有厚重的文化底蕴。如果说红砖民居、“嘉庚风格”建筑蕴藏着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那么鼓浪屿的欧陆建筑和厦门的骑楼,则体现着异域建筑风格的光彩。
一、 欧陆建筑
厦门
的欧陆建筑主要集中在鼓浪屿上。上了鼓浪屿轮渡码头,沿鹿礁顶――福建路――鹿礁路――复兴路,折向漳州路,这是首选的线路;第二条是从晃岩路――笔架山顶,转入安海路――鼓新路。
建于1844年和1870年的原英领馆、仿英式建筑的日本领事馆和东洋式建筑日本警察署、哥特式建筑天主堂、巴洛克韵味的南欧建筑、维多利亚风格的白色小别墅、有强烈的荷兰风格的观彩楼,鼓浪屿上集中了太多欧陆风情建筑。
荣远堂是一幢罗马柱支撑,欧式风格为主的精品别墅,它的三楼又有中国建筑思维,与高雅的花园和谐相配,十分耐看,颇值得玩味。对面是“海天堂构”,五幢别墅各显其姿,中楼和两侧的别墅最为美观。中楼是传统歇山顶,但主体是欧式风格,中西结合得颇有特色,特别是中脊下的藻井更为好看;两侧的则属巴洛克和中国古典艺术相结合的装饰,也很精美。
当年号称“中国第一别墅”的黄家花园中楼,这幢英式带有东南亚风韵的豪华别墅,看它那个上下左右用楠木装修的大厅,以及厅后时值10万大洋的意大利大理石楼梯,就足令人叹为观止,别说那别致的后廊和特意打造的天台了。
亦足山庄里有全鼓最漂亮、最高大的欧式门楼,有过渡道上的巴洛克照壁、花坛,使人过目不忘。而后顺着小径,来到安海路的番婆楼和西欧小筑。番婆楼的彩色装扮颇有洛可可的味道,“五脚气”长廊又是东南亚风格,但它的看点还是楼前番婆点唱看戏的戏台和那进门见福出门也见福的大门楼。千万别小觑西欧小筑,它的年龄颇高,是19世纪中叶的作品,当年建筑的形态、装饰材料以至墙面粉刷的颜色等等,还一如既往,保持本色,风貌依旧,是难得一见的维多利亚时代的家居别墅,凡经过它身旁的欧洲人,无不停下摄影留念,不忍离去,可以说它是鼓浪屿别墅中的宝中宝了。
八卦楼是全鼓最大的的别墅,是厦门近代建筑的代表,造型独特,红色圆顶最吸引人,乃是仿世界上最古老的伊斯兰教堂石头房圆顶而建造的,傲立穹窿,成了鼓浪屿和巨轮进出港的标志。
二、骑楼建筑
骑楼,在中国南方和东南亚地区的城市里,随处可见,是这个地区和城市的一大特色。1920年,厦门市政会在规划建设厦门的新城区时,以骑楼作为街市的主要形式。
临街的商家,营业店面连着骑楼,楼上住人,家用、商用、公用合而为一。至1932年,新城区构筑起了四横(开元路、大同路、思明西路、中山路)一纵(思明南北路)为框架的格局,一直到1980年厦门为经济特区以后,这一框架才被突破。骑楼为厦门人民服务了六十年,在厦门人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如今,厦门市区虽扩大了好几倍,当年的新城区变成了“旧市区”,而新建成的城区再没有建造骑楼式街市但骑楼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温馨和好处,却是至今为人们称赞!
三、红砖民居
红砖民居是中国最漂亮的民居,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贝。
站在莲花洲陈氏家族创建的“莲塘别墅”天井里,你会被眼前的建筑所惊服,别墅的规模和艺术遗存,绝对是福建之冠。别墅原是陈家办的中学,天井里有三个戏台,农忙放假后,戏台上演出农村社戏,祝福丰收。戏台四周的墙裙上,镶嵌着福建最精美、面积最巨大的砖雕群,那“百花园”、“百兽园”以及泼墨山水的雕刻拼接,堪称一绝。从八卦门、过廊、护厝折向后花园,莲花蕊中的八角亭虽已不存,站在蕊中,却能完整地看到中国农村村落家族聚居区的标准规制:家居、教育和祭祀三要素。乡村村落大凡有良好的居住环境、开展教育的场所和祭祀祖先的宗庙,莲花洲上这三要素按各自的方位,和谐相配。居住在东,教育向南,宗庙面西,围着一个莲花蕊,真是理想的福地(莲花地穴、四向均佳)。家居为三落双曲燕尾和马鞍护厝的红砖屋,在蓝天白云下,碧水芳草间,显得分外自在;莲塘中学环境优静,是读书的好地方;家庙宛在堂为二落红砖屋,是陈氏家族祭祖的地方,三者巧妙地组合在一起,各有朝向,构思奇巧,令观者美不胜收。
而新��的红砖民居群落的规模,在省内是独一无二的,所蕴含的建筑艺术、文化美术十分深厚。走在小巷里,可以看到城市里绝对看不到的众多燕尾脊汇于蓝天下的美景,可以观赏匠人创造的各种形式的砖砌工艺和出砖入石的巧妙组合,可以看到三合院、四合院、“目形院”与护厝间的日月井、龙虎井,尤其那百花齐放、吉祥延年、纳福避邪、千姿百态的悬鱼饰,以及精美绝伦、闪光耀眼的镏金、贴金、饰金的各类木雕、挂落、神龛、斗拱、雀替、梁枋、月板、罩,还有说不完的用手工细镌的石雕工艺,台荃、墙裙的柜台脚,托起了整座红砖民居。
四、“嘉庚风格”建筑
“嘉庚风格”建筑主要聚集在集美和厦门大学。
陈嘉庚先生在南洋22年,亲身经历了帝国主义殖民者的欺凌压迫,尝尽了洋人趾高气扬的滋味,1920年起,他发明创造了把闽南的燕尾脊、马鞍脊和中国传统的歇山顶,压在西洋建筑上,以表现中国人的自尊,这就是“穿西装,戴斗笠”的“嘉庚风格”建筑的特征。这在厦门独树一帜,至今无人跨越。
“嘉庚风格”建筑,利用厦门彩色花岗岩的优势,把古老的出砖入石工艺发挥到了极致。墙角有墙角的搭配,柱面有柱面的拼接,墙面有墙面的花式,表现了花岗岩的无比美观。纵观厦门、闽南、台湾的红砖厝,只有二个或四个燕尾,惟陈先生建造的楼宇有六个燕尾,双向腾飞,灵动美丽。从这点来说,它留给我们的这笔宝贵财富,不论是精神上的还是建筑上的,都十分厚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