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拉提草原地处南北疆交通要道上,西接新源县城乃至伊宁市后直通312国道
,东面沿着古通道接巴伦台的公路。另外,横贯天山的独山子──库车公路
也是经由那拉提草原连接的。那拉提草原是世界四大草原之一的亚高山草甸植物区,自古以来就是著名的牧场,具有平展的河谷、高峻的山峰,深峡纵横、森林繁茂、草原舒展交相辉映,并同当地哈萨克民俗风情结合在一起,成为集观光、游览、科学考察、休闲娱乐、避暑度假、购置纪念品为一体的旅游观光度假区。
那拉提草原历史
相传成吉思汗西征时,一支蒙古大军由吐鲁番出发,沿天山深处向伊犁集结.时当仲夏,山中仍风雪弥漫,寒气袭来更使饥肠辘辘的蒙古将士疲惫不堪。岂料一过山岭,眼前竟是一马平川。宛如锦毯的莽莽草原上,繁花怒放,清泉密布,流水潺潺,仿佛到了另一个世界,将士们顿觉心旷神怡,忽然间云开曰出,艳阳高照,人们不禁齐呼:“那拉提,那拉提”,于是一个形象化的地名诞生了,并留传至今。
那拉提,变作“纳喇特”,是东起吐鲁番,经托克逊、阿拉沟、巴伦台、巴音布鲁克、那拉提、巩乃斯、伊犁、西至中亚的丝绸之路中线――“天山道”上的一个重要山口(今称那拉提达坂)。《西域同文志》称:“纳喇特达巴,维语,曰色照临之谓。雪山深邃,得见曰色,故名。”散落在古道沿线的今存土墩墓群表明,塞种、乌孙等早期游牧部族就曾频繁出入这条通道。唐、宋、准噶尔蒙古时期及至清代,许多重大战事无不与此相关。明成祖永乐十二年(1414年),吏部员外郎陈诚等奉旨出使哈烈(今阿富汗西北部),走的就是这条路线,他还在伊犁河上游会见了东察合台(别失八里)后汗马哈木。横亘于巴音布鲁克草原之北的南天山支脉那拉提山和新源县境内极东的那拉提镇,皆因此山口而得名。
那拉提草原名列世界四大河谷草原之一,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原野上山泉密布,溪流似网,河道交错,森林繁茂,被人们誉为“空中草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