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大搜索
城市概述
景点逐个数
魅力当地
食住玩购
交通指引
百宝箱
网友线路推荐
 
当前位置 〉 拉萨市 〉 城市概述

城市概述

远在新石器时代,拉萨已有人类活动。到了公元七世纪,政治及军事家松赞干布统一了西藏,并与唐朝建立了密切的关系,并于唐贞观七年 (公元633年) 定都拉萨,拉萨则为吐蕃王朝都城。到了元朝,西藏地方正式纳入了中国版图。

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市,位于雅鲁藏布江支流拉萨河中游河谷冲积平原,东经91度07分,北纬29度39分,海拔3650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城市之一。拉萨全市行政区域东西跨距277公里,南北跨距202公里,总面积3万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区54平方公里。  

拉萨市属高原季风半干旱气候,最高气温29摄氏度,最低气温零下16.5摄氏度,年平均气温7.4摄氏度。年降水量为200 - 510毫米,集中在6 - 9月份,多夜雨。全年日照时间3000小时以上,素有"日光城"之称。

 

 

  青藏高原地势高峻,空气稀薄,尘埃和水汽含量少,透明度高,因而日照强烈,全年日照总时数为2500~3000小时,比江南丘陵和四川盆地地区多50%~100%,是全国太阳辐射能量最多的地区,年辐射总量一般都在160×4184焦/厘米2以上。拉萨纬度偏南,太阳高度角大,海拔3700米,太阳辐射很强,其太阳辐射量高达202×4184焦/厘米2,而全国日照时数最多的青海冷湖,却只有168×4184焦/厘米2。拉萨日照强度这样高的城市在世界也是罕见的。同时,拉萨的日照时数可达3005小时,与同纬度相比,如宁波2087小时,重庆1188小时,其日照之长,也是平原、沿海地区城市所远远不及的。拉萨每小时每平方米接收的太阳辐射能量,相当于1000瓦电炉1小时散发的热量,是全国有名的“日光城”。

    拉萨,藏语意为“圣地”和“佛地”。公元633年,雅隆部落的松赞干布在拉萨建立了强大的吐蕃王朝,拉萨以吐蕃王朝都城的地位,揭开了它历史发展的新篇章。定都前的拉萨是一片沼泽荒芜之地,定都后,筑宫堡、修河道、建寺院,奠定了拉萨城市的雏形。著名的大昭寺即在这一时期建造,山羊负土填湖的典故是建寺过程中的一段美丽传说。藏语羊叫“惹”,土为“萨”,由于大昭寺是最早的建筑,人们便以"惹萨"作为以大昭寺为中心的这一城市的名称。汉文史籍把“惹萨”一般译为“逻娑”、“逻些”。随着佛教的兴盛,人们把这个城市视为“圣地”,“拉萨”之名随之兴起,并取代了原有的名称。“拉萨”是藏语“圣地”或“佛地”的汉文音译。

  自松赞干布始,吐蕃政权传9代赞普(藏王),均以拉萨为首府。13世纪中叶,元朝划分西藏为13个万户,蔡巴万户为其中之一,在拉萨颇有建树。14世纪初期,帕木竹巴先后征服了止贡巴、雅桑巴和蔡巴,进而掌握了全藏统治大权。帕竹在西藏建立13个大宗,拉萨属内邬宗。帕竹的统治中心虽在乃东,但拉萨以其宗教发展史上的圣城的地位和强大引力仍为帕竹政权高度重视。15世纪初,喇嘛教格鲁派(黄教)以拉萨为据点逐步统一全藏,形成政教合一的统治局面。1642年,五世达赖在拉萨建立了噶丹颇章政权。1652年五世达赖赴京,受到清廷的隆重接待和册封,次年返藏。以达赖为首的西藏地方政权的力量得到进一步加强,拉萨作为西藏地方首府,从此一直延续了下来。1721年,清廷在拉萨设置驻藏办事大臣,1751年又在拉萨建立噶厦政府,并授权达赖管理西藏地方行政事务。(出处待查)

  1951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和平接管拉萨,1960年正式设立拉萨市。
   拉萨市是西藏自治区首府,地处雅鲁藏布江支流拉萨河中下游北岸,海拔3650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城市之一。是一座具有1300多年历史的古城,是西藏自治区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的中心。拉萨、藏语意为"圣地"、"佛地"。

    公元7世纪,松赞干布统一西藏后建立了吐蕃王朝。相传文成公主进藏时,这里还是一片荒草沙滩,后在此建造了大昭寺和小昭寺。由于前来朝佛的人增多,围绕大昭寺便先后建起不少旅店和居民房屋,形成了以大昭寺为中心的旧城区雏形。同时松赞干布又在红山扩建宫室(即今布达拉宫),于是拉萨河谷平原上宫殿陆续兴建,显赫中外的高原名城从此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