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曲溪流一曲烟
去年也曾来西溪采访,那时从曙光路至西溪沿途都立着很多巨幅广告牌,最多的广告词是“西溪天堂,国际大师团队”, 英文翻译是“Luxury is
nature”。国际大师队伍是指哈韦尔・皮
奥斯、矶崎新、马里奥・博塔等世界级建筑大师,而西溪天堂,是以悦榕庄、悦椿、喜来登等为代表的国际奢华酒店群。一年过去,大部分酒店尚在营建,悦榕庄已率先开业。
悦榕庄在西溪湿地,离城较远,打电话问路时,酒店工作人员说:“沿紫金港路贴着湿地走,会先经过一段清净小路,很快就会看到一片青瓦白墙的村落,我们就在那儿。”
酒店虽然是新建筑,但外型完全仿造江南水乡普通民宅。水系贯通酒店全局,在独栋的院落里,天井、厅堂、厢房、后院以一种现代的简洁格局出现。几座拱度很高的小桥连接两岸。每个房间都能看到迥异的风景:湿地,河流,以及与河流在同一岸边的江南水乡房屋。同样,每个房间都设有长且宽的露台,露台或者面对半月水塘,天气晴朗时可以在水面上看到月影;或者对着清净的湿地公园里的芦苇和柿子树。与此自然格局相应,酒店所有的室外路灯都做成了长长的草灯笼状――这是古代民间村落的完美范本。
与外景的郊野气不同,房间内部精细雅致,木制家具,竹编的各种小器具、毛笔、宣纸、陶制茶具、上等的龙井、与杭州相关的古代书籍、手工编织的丝绸画、鼻烟壶……好像回到了古代乡间的耕读生活。
连续两天下雨,我们只能坐在屋外的回廊上看雨,远处桥上,侍者为过桥的客人撑伞,小心翼翼护送着过桥,除了雨声,世界一片寂静。
白云中餐厅外,有一条通往湿地的小路,路的尽头是一片开阔的水域。有人透露说,那里将来可能会建成酒店的私人码头。如果建成,可以从酒店直接坐船去湿地深处。那正是西溪古代的样子:各个小洲藏在广袤的湿地中央,互相独立,只能借助小船才能抵达。
关于西溪较早的记载,见于唐代的“三西”一说,三西即西溪、西泠、西湖,但西溪一直没有大红。悦榕庄的Maggie说,西溪不像西湖,有动人的爱情故事和神话传说可以流行,所以西溪一直很“隐”,它是文人式的、隐居气质的。宋室南渡时,宋高宗曾有意将皇城建在西溪,后来迫于地形位置改建在今天城内的吴山脚下,但高宗本人对西溪偏爱有加,那时去郊外进香必经西溪,于是专门修建了一条西溪御道。明清以前西溪多水泽,陆地部分不多,百姓在岸边植桑养蚕,在水塘里养鱼,船只也很难进来,十分幽静,为文人们所青睐。前后在这里住过的文人,可以列出一长串名单:苏轼、唐伯虎、米芾、陈继儒、冯梦桢、吴本泰、郁达夫、明一禅师……现在每处景点的故事,无不和这些文人相关。
在开辟成全国首个湿地公园前,西溪很长一段时间内处于淤积状态,惨败不堪,当中国美术学院的许可接手西溪的改造计划时,查阅了大量史籍,按照他对古代西溪的理解,一一复原,但在恢复古代意象的同时,保证生态上的实用性。开园几年后,西溪在保存传统,对审美和实用的兼顾上,被公认为成功的典范。而今的西溪,依然遍布河港、池塘、湖漾、沼泽,如古书记载里的“一曲溪流一曲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