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没有匠气的匠气
2000年,杭州提出西湖西进计划,即将传统的西湖范围向西扩展。而今,西边山林里所有村落和山谷都被开发成为景点,但杭州仍然美,因为它的“景点”以清幽、素朴
为底色。这正是杭州的可贵之处,改造城市,但尊崇山水自身的习性,极力摒除人工匠气。
这种改造以良性的生态发展为目标。自去年起,杭州城内开辟多条水上线路,让杭州重新变成古代的水城;城内到处都可以免费租到自行车,提倡全民减排;今年将建成全国首个碳排放博物馆,等等。
自南宋起,杭州就是旅游胜地。西线计划之前,西边山坞里的云栖、梅家坞、杨梅溪、龙井村,都不为大众所知,但看宋代的游记,那时这些地方已经人满为患,杭州的热爱山水,是有久远传统的。难能可贵的是,在急速变化的时代,杭州避免了城市趋同,也是大城市里西化痕迹最少的城市。
而在对“本土”和“中式”的理解和演绎上,论外型,杭州似乎尤为钟情南宋,是文人情怀的南宋,而今西线的杭州,像南宋时期一户殷实但不张扬的人家:茅草屋,青瓦,却有精致生活,即便是地名。杭州地名大多以地形命名,但对地形的观察和命名却上自诗经时代,山坳曰坞,小洲曰渚,地名本身即十足“江南”和“文人气”。九溪更西边有云栖坞,是因为“云”长期栖息于“山坞”,久久不去,于是得名“云栖坞”。
离开杭州时,路过西湖,那里仍然人满为患,不能与西边的清净相比。但湖边柳树依然妖娆,松柏仍旧挺俊。湖面上写着“南宋御舟”的仿古船只缓慢游着。站在西泠桥上往苏堤方向看,翁家山、五云山、天竺山,层峦叠嶂。在一层淡淡的雾霭中,峰峦丛林变成寂寥小景,空气清新寂静,平湖远岫萧疏简贵,书画融合,真正的书卷气。“江南”从最初一个地理范围的指称,变成了一种意象,地理范围上身处江南腹地的杭州,也在推动这种意象的完成上下了最大力量。
来源:新旅行杂志
编辑:麻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