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磨坊里的劳特累克
小个子的真挚友情
从荷兰乡下刚到巴黎的凡高,在圈内亏得了一个身材残疾的人的帮助。他童年车祸造成双腿萎缩,身高还不到五英尺,可是却有着一个响亮的名字:亨利・吐鲁士・劳特累克。他比凡高小十几岁,但总是处处罩着这个把生活弄得一团糟的家伙。
他常常请凡高去小酒馆喝酒、聊天,还曾经为他画了一张侧面的画像:微皱的眉头、专注的眼神和紧紧握住的双手,传神地描摹出了凡高初来乍到蒙马特时,内心的焦虑与不安。当蒙马特别的画家恶意地攻击凡高是“笨瓜兼骗子”,并嘲笑那幅《向日葵》时,矮小的劳特累克能冲上前去,为了朋友的尊严要和对方决一死斗。
光彩夺目却寂寞无比的世界
一夜之间,红磨坊夜总会、拉古乐小姐和画家劳特累克,都成为巴黎街头最热门的话题了。人们喜爱他线条简单、色彩夺目的海报,常常是海报刚刚被刷贴在墙上,就被躲在电线杆后面的人偷偷揭下,拿回家去收藏。而劳特累克的画笔,就好像是一枝魔术棒,只要是他画过的艺人,都能立刻变成受欢迎的大明星。因此蒙马特地区的歌星、舞娘们都来讨好他,和他做朋友,他于是了解到,艺人和艺术家同样的心酸:他们努力着,挣扎着,期待着,只求一个被喝彩的机会而已。
朋友们劝他不要只在庸俗的歌舞厅里打转,应去高尚的歌剧院中找题材,而劳特累克却继续频繁地进出酒吧和各种歌舞场所,去寻找一张张夜色掩映下的面孔,他说:“歌舞厅或歌剧院,对我来说,并没什么不一样,我只画周围的‘人’,画他们的现实生活和他们的喜怒哀乐而已。”
“红磨坊”永远有他预留的座位,他醉心于灯红酒绿却从不沉迷,舞者和酒客的神态中潜藏的寂寥与无奈都被他一一看在眼里;他在歌声舞影中获得感动,然后画出繁荣背后的冷清;他的画视角独特,线条简洁,却组成了一个光彩夺目但寂寞无比的世界:斜角的构图,扭曲的轮廓线,红与绿的诡异色调,一切彷佛都是虚华,都是空洞……而劳特累克,就站在喧嚣的夜巴黎地边缘,用冷眼描绘它的五光十色和转瞬即逝。
夜的浮世绘
劳特累克就是这样一个独特而充满勇气的矮个子,当别的印象派画家纷纷前往法国南部,捕捉大自然的色彩时,他却执意留在巴黎的闹区蒙马特,在街头,以来来往往的人为主题练习速写;也常泡在小酒馆里,为进进出出的人画素描。在这充满了尚未成名,贫困潦倒的文人艺术家的地方,在这高谈阔论,纵情做梦的高地,他觉得自由自在,灵感就像泉水一般不断涌出。他总是一边急急舞动着画笔,一边不停的感叹“啊!这才是人生,真实的人生!”
劳特累克的画风,受日本的民俗版画“浮世绘”影响很深。这种版画,被日本商人当作外销陶瓷器的包装纸,上面描绘着一些市井小民的日常生活,只有简单的线条,没有深浅阴影。劳特累克被这种来自异域的风格迷住了,他在自己的绘画种溶入了这些特色,画了一幅《费南多马戏团》,当即就被一位名叫齐德乐的商人买下。
这位齐德乐不仅懂得艺术,更懂得做生意,蒙马特最豪华的那家夜总会“红磨坊”就是他创办的。如今人们来巴黎,“红磨坊”是没有人愿意错过的地方,那里有著名的康康舞和出了名的巴黎舞娘。而齐德乐用一个月喝酒免费的代价,请劳特累克再画了一幅《红磨坊和拉古乐舞娘》,印成大张的宣传海报,张贴在巴黎的大街小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