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德庆楼安阳三熏
-
更新时间:
-
地址:
-
荣获:
-
颁发机构:
1922年,祖辈以经营熟肉制品为生的邵金荣在(安阳老城)鼓楼4号开办“荣庆楼”食品店。经营香肠、肘花、熏鸡、熏蛋、熏兔肉等,开创了“老安阳三熏(熏鸡、熏蛋、熏肉)”。1933年,邵金荣去世,其外甥阎好德接手经营,铺号更名为“德庆楼”,继承和保持了名产食品。新中国成立后,对食品花色、质量要求要求越来越高,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发扬熏制食品传统小吃,发挥和发展了熏制品加工生产经营业务,继传人阎好德解放思想,大胆探索,把熏制工艺运用于熏猪下水上,生产出了熏猪头、熏猪肚、熏口条等,增加了10多种花色,发展了这一风味食品,形成了现在广为人知的豫北传统佳肴“安阳三熏”,即“熏鸡、熏蛋、熏猪下水”,1986 年德庆楼熏肉收录于《中国名食录》,2007年安阳三熏被河南省餐饮协会誉为“豫北名优特产”。德庆楼安阳三熏传统菜馆主营安阳三熏、传统扣碗砂锅和地方炒菜。
安阳三熏包括熏鸡、熏鸡蛋、熏猪下水,已有百余年历史。将原料精心卤制,再用柏枝柏壳和松木锯末等点燃熏制,其特点水分较少,熏香浓郁,脆烂不腻,耐储存。
"三熏"创始于民国十一年(公元1922年)。祖辈经营熟肉制品的邵金荣在安阳古楼后开设了"荣庆楼"熟肉店,聘靖磁州周玉才经营熏鸡、熏蛋、熏兔肉、香肠、肘花等。民国二十二年邵金荣去世,其外甥阎好德相继经营,铺号更名为"德庆楼"。阎好德继承和保持了熏鸡、熏蛋的制作工艺,生产和经营量很小。解放后,随着城乡人民生活的不断提高,对食品的花色、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阎好德与其他师傅把熏制工艺运用于熏猪下水上,生产出了熏猪头、熏猪肚、熏口条等,增加了十多种花色,发展了这一风味食品,深受消费者的欢迎。
1922年,祖辈以经营熟肉制品为生的邵金荣在(安阳老城)鼓楼4号开办“荣庆楼”食品店。经营香肠、肘花、熏鸡、熏蛋、熏兔肉等,开创了“老安阳三熏(熏鸡、熏蛋、熏肉)”。1933年,邵金荣去世,其外甥阎好德接手经营,铺号更名为“德庆楼”,继承和保持了名产食品。新中国成立后,对食品花色、质量要求要求越来越高,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发扬熏制食品传统小吃,发挥和发展了熏制品加工生产经营业务,继传人阎好德解放思想,大胆探索,把熏制工艺运用于熏猪下水上,生产出了熏猪头、熏猪肚、熏口条等,增加了10多种花色,发展了这一风味食品,形成了现在广为人知的豫北传统佳肴“安阳三熏”,即“熏鸡、熏蛋、熏猪下水”。“德庆楼”经过三代人的坚持努力,经历过辉煌与低落,站在新的商业时代,“德庆楼”作为安阳传统名食的招牌,肩负着和发扬安阳的饮食文化。现在公司化管理运作,成立了“安阳三熏食品有限公司”,申请了“德庆楼百年三熏”商标和“阎好德”商标,同时也申请了“一种绿色熏食系统”专利技术(该技术在保留传统熏制中,能精确控制温度和发烟量,减少有害物质在熏制中对食物的影响,并达到熏烟零排放)。2020年,成功入选文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德庆楼”安阳三熏,以传承为主流,与时俱进,将保持着自己核心文化印记传承下去,走向更远。
“安阳三熏”不但誉满安阳,为人们喜食乐道,而且在在京广铁路沿线各大城市和鲁西、冀南、晋东也享有盛誉。
安阳三熏的特色是:制作工艺讲究,选料严格,操作认真,熏制过程尤其讲究火候,成品呈柿红色,油润闪亮,熏香浓郁,回味绵长,肥壮挂油,醇厚而不腻,不管是凉吃热食,佐酒下饭,都不失为一种大众化的风味佳肴。另一特色是干净卫生,凡是熏制好的成品,能防蝇、避虫,放在容器内,六、七天色、香、味不变不减。
安阳三熏的制作工艺:熏鸡,选择当年健康活鸡,宰杀退毛,取脏冲洗,整形晾干,用蜂蜜水涂在鸡体上放入油锅炸至柿黃色,取出沥油,炸制后码入老汤锅中,加入佐料,大火烧开,改文火再煮两小时捞出,晾干待熏。加工猪下水时间较短,佐料酌减。熏制时,将熏锅上火,放入熏料,见熏料起烟,即将码在篦子上的待熏食品架于锅中,加盖,盖要留气孔,以使熏烟慢慢外溢,熏料以柏木沫为最好,松木沫次之,分四次撒入,用时8至10分钟,熏鸡蛋稍长,中间要把熏制品翻动一次,使其受烟均匀,色泽浑一,熏好后再抹以麻油,会使成品的风味更佳,色泽愈加红亮。
熏鸡蛋,不但味美适口,而且花色悦目,鲜蛋煮熟,卤制入味,然后剥去外壳,从小头将蛋白剖成六瓣,上锅熏制十多分钟,出锅后抹以麻油,成品熏蛋,花瓣绽开,白里透红,蛋黄居中,酷似莲蕊,乍一看,宛若一朵玲珑的金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