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门台酒店

  • 更新时间:
  • 地址:
  • 荣获:
  • 颁发机构:

灌汤包是具有河南特色的美食,在咱们鹤壁,说起灌汤包,大家首先就会想到的是“高门台的灌汤包”,高门台的灌汤包已经深深烙印在鹤壁人的记忆里。 2014年被河南省商务厅认定为“河南老字号”,是全市餐饮业唯一一家“河南老字号”,高门台灌汤包已成为鹤壁市餐饮行业一张亮丽的名片。

高门台酒店位于鹤壁市山城区红旗街,由于门前台阶较高,人们形象地叫它“高门台”,1999年企业改制为“鹤壁市高门台酒店有限责任公司”。2012年4月,在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注册了“高门台灌汤包子”商标。2014年,被河南省商务厅认定为“河南老字号”。如今的鹤壁灌汤包由此外延拓展,一直成为许多鹤壁食客流连齿颊的永恒美味。


一枚灌汤包的身世,传承流传61年经久不衰

3月10日,鹤壁市山城区红旗街。一家并不起眼的包子店承载了鹤壁一代代人尤其是灌汤包铁粉们乐此不疲、挥之不去的美味记忆。

岁月沧桑,见证轮回。改变的是食客,不变的是味道。



这家酒店虽然数易其名,但有三个始终未变:一是饭店地址始终未变;二是灌汤包子质量始终未变;三是诚信待客、物美价廉始终未变。

酒店负责人秦树民介绍,饭店在1962年竣工开业时,由开封援鹤厨师王顺德大师傅推出应市品种——高门台灌汤包子。六十多年来,该店不断研究探索,吸取众家之长,改进工艺,提高质量,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备受顾客青睐。

高门台的前身是位于该市八完小北边的“商场小吃部”。1962年,小吃部迁到现址,改名为“鹤壁饭馆”。据《鹤壁市饮食行业志》记载:1962年12月15日,鹤壁饭馆开业,时任市委书记郝明甫为饭馆题写匾额。开业时,饭馆隆重推出了灌汤小笼包子,一面世便赢得了市民的交口赞誉,后来成为主打品牌和招牌主食。1967年易名为“红卫食堂”,1989年又恢复为“鹤壁饭馆”。起初的饭馆兼有机关食堂的功能,工作人员经常加班,误了饭点就会来这里吃加班饭。1979年,一笼包子3两粮票6角6分钱,80年代,一盘红烧肉才1元钱。那个时候,谁能到高门台吃一碗面、吃一笼灌汤包子,既很体面,也是一件奢侈的事。该酒店自1962年开业以来,始终是人们享受美食的好去处,也是鹤壁的一张独具特色的美食名片。

半个多世纪薪火相传,高门台酒店弘扬了中华民族餐饮业优秀传统文化,塑造出“老字号”饭店灵魂,打造了鹤壁餐饮界的“四个唯一”:唯一一家连续营业62年的酒店、唯一一家灌汤包子长盛不衰的风味名吃、唯一一家在全民制和股份制两个体制下双双兴隆的酒店、唯一一家连续62年职工工资福利和待遇保障较为完善的酒店。

一种大众美食的吃法,别有洞天“不简单”

别看就是一种大众主食,它的吃法却与众不同,成为讲究食客津津乐道的表演绝活。



高门台灌汤包子选料考究,配料规范,严格工序流程和技艺水平,坚持以师带徒,打造一流品牌,继承传统工艺,永葆“老字号”本色。虽经店里几代职工更新,仍然保持了皮薄馅大、灌汤流油、鲜香利口的特色。1991年,该店经过潜心钻研,取人精华,结合鹤壁特点,又推出了鸡丁、鱼仁、蘑菇、虾仁、笋丁、三鲜、灌汤、韭头、麻辣、山楂等多种风味的系列包子宴,各味包子自具特色。

鹤壁市美食家、老摄影家协会主席傅浩谈及自己一辈子享受和拍摄的灌汤包时赞不绝口。他告诉大河报•豫视频记者,这人间美味蒸熟了上桌时讲究汤不能漏,包子不粘笼屉。它摆在笼里像菊花,筷子夹起似灯笼,具有翻身不漏底,一吮满口汁,入口油而不腻,简直绝顶美味。

鹤壁的资深包子食客深谙吃法秘籍。用嘴轻轻咬个小洞,里面的汤汁就会立即涌入口中,咸、鲜、香混合起来刺激着贪婪的味蕾,在唇齿间留香徘徊,让人情不自禁地开始吮吸,直至最后一滴汤汁被吸入口中。意犹未尽之余,正好可慢条斯理蘸上调料,品尝包子的“重头”之戏。

一位传承人的坚守:把“小包子”发扬光大

1962年12月15日,鹤壁饭馆开业,由开封来的王顺德师傅主厨的传统灌汤包子一面世便赢得了市民的广泛赞誉。

14年后,年轻的付景华到鹤壁饭馆小吃部上班,拜在王顺德门下,付景华在师傅王顺德的亲自传授下,不但掌握了“传统灌汤包”的技艺,在传统豫菜领域也成绩斐然。

经过四十多年在烹饪领域中的努力探索,付景华创立了主打高门台传统灌汤包淇园村大酒店。他在传承传统的同时博全国菜系之长,不断挖掘和创新,被商业部饮食服务局授予一级厨师。2019年1月,被鹤壁市商务局、鹤壁市餐饮酒店行业协会授予“改革开放40年杰出贡献人物奖”;2019年9月,被中国烹饪协会授予“资深级中国烹饪大师”。

该市餐饮协会有关工作人员表示,鹤壁“灌汤包”从高门台为根,一代代大厨在传承祖传技艺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并结合现代餐饮行业管理新思路、新理念,始终让鹤壁灌汤包保持着强盛鲜活的生命力。如今,他们以包子为灵魂专攻深化餐饮技艺,“传帮带”先后培养和发掘鹤壁特色的豫菜名吃人才200余名,大部分已成为各地市宾馆,酒店的中坚力量,在全国和省级各类烹饪大赛中有不菲表现。

作为鹤壁餐饮界的灌汤包现象级人物,付景华虽70岁高龄但雄心不已。谈及未来他依旧自信满满:“美食无止境,包子大学问。要在传承师传‘灌汤包’豫菜的基础上,努力进取、开拓创新,从而达到弘扬和发展鹤壁的餐饮文化,使鹤壁餐饮老字号闻名全省,走向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