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天延吉餐厅

  • 全称:
  • 更新时间:
  • 地址:
  • 电话:
  • 荣获:
  • 颁发机构:
  • 人均:

在北京,延吉餐厅一直是传统朝鲜冷面的代名词,颇受民众喜爱。不论冬夏,延吉餐厅的冷面似乎都对人有一种莫名的吸引力,每次路过西四,这里都是排着大队。


在北京,延吉餐厅一直是传统朝鲜冷面的代名词,颇受民众喜爱。不论冬夏,延吉餐厅的冷面似乎都对人有一种莫名的吸引力,每次路过西四,这里都是排着大队。


延吉餐厅最早的创办人是一位姓李的朝鲜族老太太,1943年,她带着几个在京的朝鲜族人,在西单手帕胡同口开了一间卖冷面和小菜的新生冷面馆。后来餐厅迁到了石驸马大街。1963年,公私合营,李老太太的小馆子和西城饮食公司合并,改名为延吉餐厅,在西四北大街181号重新开张。


餐厅里一直经营冷面,最早的轧面机器被师傅们叫做“大炮”。那是李老太太留下的家什,李福回忆说,那是个铁架子,上面有个电机,餐厅里的师傅都不知道这家伙的来历,估计是李老太太创业时自制的。这个“大炮”从1963年到西四延吉餐厅后,一直工作到80年代。


李福是餐厅里唯一见过“大炮”的人。他说:“那时,这机器经常出点小毛病,厨房的大师傅都会简单修理。机器要是毛病大了,当天饭馆就要关门。”最早餐厅是个带木楼的小院子,1982年,餐厅把老屋拆了,改成了现在的二层楼。这么多年来,一直是一层散座,二层雅座。




30多年前,北京只有这一家经营朝鲜风味的餐厅。当时,人民大会堂里有外事宴请时,延吉餐厅的师傅还曾带着轧面机器、各种材料,到大会堂里现场制作冷面。朝鲜驻中国大使馆的工作人员经常来这里吃冷面。有一年,朝鲜青年代表团来我国访问,延吉餐厅还承担了接待任务。


在30多年前,餐厅还收粮票,那时候冷面分为一两、二两、三两,价格分别是0.26元、0.45元和0.54元。每天餐厅里的客人多得照顾不过来,很多客人拿着铝锅来,把面条带回家去吃。


有客人回忆当时用餐的情形:店里面全是木质方桌方凳,地面油腻,汤汤水水的,很容易打滑。桌面上也就无从讲究了,客人吃完面就走,下一个客人负责将碗推开挪出一小块地儿,坐下来接着吃。很多人都是端着碗四下里转悠,看到哪位食客碗里面所剩无几了,赶忙停住脚步,站到这位的后面等着。



1982年5月2日,延吉餐厅在府右街路口西南角,开了一家分店。分店一开,就人满为患。很多人站在当街吃面。有位大学教授曾回忆说,当时我们都要去老北图查资料,每到中午就到延吉餐厅的分店吃冷面,因为人多,就是教授,也要端着面碗,就着窗台吃饭,老辈儿管这叫“摞地摊儿”。



1981年,华天延吉餐厅再翻建装修时,还特意把窗台降低高度特意加宽。虽说现在华天延吉餐厅环境、设施有了很大变化,但至今仍保留着当年的这种特别设计。




总店:西四北大街181号

电话:010-66153293

一分店:西安门大街2号

电话:010-66075716

二分店:西安门大街21号

电话:010-66175705

阜外店:北营房中街8-18对面3号平房

电话:010-68312587

新奥店:湖景东路11号新奥广场B1楼

电话:010-84378265